文学评论范例Word下载.docx
《文学评论范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评论范例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
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
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三、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
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
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
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
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文学评论写作》范本分析
卡夫卡《御旨》
据说,皇上临驾崩前曾在御床上向你传下一条御旨。
而你不过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但皇上却恰恰只对你一个人——可怜的属臣传下了这条御旨。
皇上命传旨人跪在榻前,贴着他的耳,悄声传下了御旨。
由于皇上对这条御旨很重视,因而讲完以后,还让传旨者在他的耳边复述了一遍,并点点头表示领旨人没有弄错。
临终前,群臣聚集,四周的护墙都拆除了,在高高的摇晃的拱形门前的台阶上,帝国的巨头们排成圆圈,当着群臣面,皇上遣出了这位传旨者。
传旨者得令后随即就上路了。
他十分强壮,精力充沛。
他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分开拥挤的人群,辟出一条道来。
遇到阻拦,他就指一指胸脯上的太阳标记;
他畅通无阻,一直前往,没有别人像他这样顺当。
但人群聚集得太多了,他们的房屋简直望不到尽头。
如果传旨人能来到空旷的田野的话,他马上就会像飞一样地行走起来,这样不一会儿,你大概就会听到传旨人的拳头打你房门时发出的巨响。
但代替这情景的却是,他的努力完全无用;
他得不断地一再地穿过内宫里的屋子;
可是他一直没有成功;
即使他穿过了这些内宫,也没有什么用;
他还得费力下那些台阶;
可是下台阶后,也是徒劳;
他还得走过那些院子,但是,在走完第二个深宫四周的院落后,前面却又是台阶和院落;
在它们后面又是一座宫殿,如此排列下去有好几千;
假使他最终冲出最后一道宫门的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于是,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座都邑,它是世界的中心,那里堆积着很高的渣滓。
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能走得过去,更不用说一位带着死者的使命的人了——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
(刘小枫译)
思路与提纲
(一)内容复述:
必要性。
(二)主题意蕴:
1.点明隐喻:
哪些方面。
2.揭示隐喻:
人物;
场景。
(三)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
(四)特别指出:
意义的多元化。
一切归于绝望
——读卡夫卡《御旨》
《御旨》这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却是一则蕴意不甚清晰的现代寓言。
寥寥数百字,读来似乎得到的只是一些似懂非懂的领悟。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
“皇帝”(主要人物之一)临终前想通过一个传旨人将御旨传给“你”(主要人物之二),“你”作为小说中自始至终贯穿的线索,“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然而“你”却受到皇上的重视,恰恰是唯一将得到御旨的人。
如果“传旨人”(主要人物之三)顺利到达目的地,“你”将成功地得到御旨,而“你”的希望最终落空——由于人群的阻挡,尤其是迷宫般的宫殿结构,“传旨人”的使命最终没有完成,“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
”
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据说”这个词,这是一个假定,一个道听途说的传言,卡夫卡其实就是用这样的假设确立了这篇作品的现代寓言特征。
像《变形记》一样,卡夫卡的作品充满着变形、荒诞与象征意味,这篇令人费解的《御旨》也不例外。
在我看来,《御旨》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象征意味,而揭开其中的隐喻意义的,是三个主要人物(皇帝、“你”、“传旨人”),一个串联起人物的线索(御旨),以及那阻挠了传旨人的迷宫(宫殿的结构)。
首先,御旨-希望。
皇上的御旨是“你”日思夜想的东西,象征着一种梦想,一种希望;
而结果却是希望落空,传旨人最终未能走出迷宫般的宫殿,这又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其次,迷宫-现代社会。
作者用8个句子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传旨人面临的困境,他走不出这个迷宫,迷宫象征着现代社会体制化的樊笼,也许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隔膜,也许还包括人自身为自己设下的牢笼;
而结果是传旨人未能找到出口,这又象征着人类面对自己设置的困境,永远也走不出去。
第三,你-现代人或人类。
“你”是小说中最模糊的一个人物,更具象征意味,隐喻着现代人或整个人类;
而结果则是像“等待戈多”那样没有等到希望的到来,这又是一个象征,表现了卡夫卡的幻灭感与绝望感。
感受着这样的象征意味,我们不难理解另外两个人物身上的隐喻色彩。
皇帝是给“你”希望的人,现在却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其实象征着人类希望的渺茫。
传旨人代表着人类的努力,但最终也未能完成使命,这岂不征兆着人类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徒劳?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承继了卡夫卡一贯的象征手法,大到整部作品的构思,小到人物的塑造、迷宫的描写,都表现出十足的象征意味。
作者用一个“据说”,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现代寓言的基调,可谓言简义丰;
而在这部原本就篇幅不长的作品中,不惜笔墨连用8个句子描写层层叠叠、曲曲绕绕的迷宫,又可谓渲染尽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卡夫卡本人来说,
这篇小说中的皇帝、御旨、传旨人、“你”等等,究竟在暗示什么,在我看来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我认为最好不要把它们的象征内涵理解成一种确定的、单一的意义,这样做无疑会大大消弱作品多重意义解读的可能。
正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一样,文本一经被创造,其内容与形式的自洽已构成一个独立的自足体,文本就在这里,作为一个读者是有权利做出自己的解读的。
也许,笔者的这番解读并非卡夫卡的原意,但这又有何妨呢?
象征本就充满着难以解索的隐喻意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一)主题意蕴:
逐联分析(另一种复述)。
(二)艺术特色:
诗画;
意境;
手法。
(三)特别指出:
文学史:
山水诗的成熟。
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
——王维《山居秋暝》细读
这是一首山水诗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属于全景式的描写,交代了时间(晚)、时令(秋)和地点(山),似一幅水墨山水的画卷,营造出清新淡远、恬静舒畅的世外桃源景象。
其中,“空”字不仅是对山的实写,也在一定意义上渲染了山的空灵之美,为全诗表现诗人的空旷寂静的心境做好了铺垫。
而“新”字用得尤其出色,点出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山间气象,同样为诗人表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纯净理想进行了铺垫。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首联的全景转入山中的近景,同样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
诗人通过描写如此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