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134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doc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来源:

本站原创作者:

佚名点击数:

1925更新时间:

2009-5-27【字体:

小大】

一、总则

为推进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规划,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自治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

《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自治区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本《标准》的实施;各盟市、旗县政府根据《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制定本地实施《标准》的学校建设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在确定学校用地规模时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新建学校原则上应达到《标准》要求,改建和扩建学校参照《标准》执行。

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二、学校设置规模、用地与建筑设施

(一)学校设置

1.设置学校应当依据本区域城市总体规划、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结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原则,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布点,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市区内历史形成的不合理布局,应结合城市旧城区改建进行调整。

并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学校。

2.新建学校应首先注重安全因素。

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及地质条件安全的地段。

高压线缆、市政管线和城市道路等不应穿过校园。

3.学校的设置应当避开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场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

4.学校设置要充分照顾学生就学便利,其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交通环境及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

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

5.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在学校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设置学校教育辅助中心。

该中心作为实现资源共享的辅助性教学机构,由相关学校的举办者共同设置,对一些投入大以及受利用率、用地、建筑等条件约束,单个学校难以配置的设施设备实行集中配置,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一所学校的规模(班数规模、学生人数规模、用地及建设规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凡符合本《标准》规定规模的学校为“适宜规模学校”。

新建或改建学校应以适宜规模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依据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城市、县镇学校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0人。

牧区和偏远山区小学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20人,农村小学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25人,班额过少的应举办复式教学班。

学校的适宜规模如下:

(表1)学校适宜规模

学校类型

适宜规模

班额

独立设置的小学

每年级2-4班,合计12-24班

≤45人

独立设置的初中

每年级6-10班,合计18-30班

≤50人

九年一贯制学校

每年级2-4班,合计18-36班

≤45人

完全中学

每年级4-6班,合计24-36班

≤50人

独立设置的高中

每年级8-12班,合计24-36班

≤50人

(三)校地面积与规划

1.学校占地面积

学校用地面积标准,按照中心城和中心城以外地区分别确定学校用地面积的基本要求。

设置具体学校的实际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规划配置和建设。

(1)本《标准》颁行后新建学校的用地,原则上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规划和配置。

其中确因用地条件限制和本标准颁布之前已审批规划方案的学校,依据本标准可适当调整用地指标,但不得低于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2)改建和扩建学校时的用地可以参照本标准进行计算和配置。

若需增加用地,应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3)城市个别改建学校受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标准》规定的,其改建方案应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改建。

(4)城市已有学校的占地面积因受环境限制达不到本《标准》规定的,学校的举办者应当通过资源共享,以及就近利用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满足该校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其共享校外设施的占地面积可以折算为该校的占地面积。

(5)学校占地面积应满足建设必要的教学及附属设施、体育场地、绿化用地的需要,其中建设用地和体育场地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建设用地:

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室)、阶梯教室、风雨操场(体育馆)等建筑所需用地。

体育场地:

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小学200米(或300米、4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用地,以及篮排球场按200名学生设置1个、器械场地每生平均1平方米所需用;中学400米(或3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用地,以及篮排球场按200名学生设置1个、器械场地每生平均1平方米所需用地。

(6)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学校占地总面积参照表2一表6:

(表2)独立设置的小学校地面积(≥)

学校规模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12班

15500

18班

18900

24班

17300

22700

注:

中心城区不宜设置18班以下规模学校

(表3)独立设置的初中校地面积(≥)

学校规模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18班

15400

18900

24班

22000

26500

30班

24300

30000

(表4)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地面积(≥)

学校规模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18班

18900

27班

26800

36班

40000

注:

中心城区不宜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

(表5)完全中学校地面积(≥)

学校规模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24班

22000

26500

30班

24500

30000

36班

34500

41000

(表6)独立设置的高中校地面积(≥)

学校规模

中心城学校面积(m2)

中心城以外地区学校面积(m2)

24班

22000

26500

30班

31700

36600

36班

34600

41000

2.校园规划与设计

(1)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将人工设施、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重大价值的校园及校舍应依法保护,并合理保持其特色。

山林、绿化带环绕中的学校建设应与自然协调,创建有利于学生观察和体验自然的教育环境,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2)校园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勤工俭学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以达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持良好的建筑朝向(一般为坐北朝南)。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用房的干扰。

有关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及绿化用地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问隔,并应联系便利。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4)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走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5)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6)校园规划设计应当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确保师生安全为宗旨,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

(7)学校设施的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需要,为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四)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等标准。

同时应特别考虑到在紧急意外情况出现时师生避险、疏散的需要。

设计和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应充分考虑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所需通讯、强弱电、燃气、采暖、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的要求。

1.教学建筑指标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是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多功能教室等。

专用教室包括:

科学教室(小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

小学科学教室、初中理科实验室及辅助用房建设要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基本要求。

城市中心区学校在配置教学建筑设施时如果能够就近利用学校教育辅助中心相应条件的,其专用教室总面积标准可做相应适当减扣。

教学建筑的具体标准如下(表7一表11):

(表7)独立设置的小学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规模

项目

12班

18班

24班

专用

教室

教室数(个)

10

12

13

总面积(m2)

1100

1320

1430

普通教室总数(个)

班级数

普通教室总面积(m2)

班级数×88

多功能教室面积(m2)

普通教室总面积×0.1

校舍总面积(m2)

3564

4698

5832

(表8)独立设置的初中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规模

项目

18班

24班

30班

专用

教室

教室数(个)

18

24

26

总面积(m2)

2160

2880

3120

普通教室总数(个)

班级数

普通教室总面积(m2)

班级数×96

多功能教室面积(m2)

普通教室总面积×0.1

校舍总面积(m2)

6390

8040

9600

(表9)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规模

项目

12班

27班

36班

专用

教室

教室数(个)

16

18

23

总面积(m2)

1920

2160

2760

普通教室总数(个)

班级数

普通教室总面积(m2)

班级数×96

多功能教室面积(m2)

普通教室总面积×0.1

校舍总面积(m2)

5850

7830

10080

(表10)完全中学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规模

项目

24班

30班

36班

专用

教室

教室数(个)

25

29

33

总面积(m2)

3000

3480

3960

普通教室总数(个)

班级数

普通教室总面积(m2)

班级数×96

多功能教室面积(m2)

普通教室总面积×0.12

校舍总面积(m2)

8160

9750

11340

(表11)独立设置的高中教学及其辅助用房建筑设施

规模

项目

24班

30班

36班

专用

教室

教室数(个)

23

27

30

总面积(m2)

2760

3240

3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