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1312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认真阅读教材,掌握预习案中的要点透析和完成预习思考。

2.标记和理解重要概念和历史结论。

四、要点透析

基础知识梳理

1、扫盲教育:

20世纪50年代

①背景:

战祸不断,社会动荡,生活贫困

②措施:

a:

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宗旨:

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

b:

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地点灵活

c:

1982年宪法:

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③成果:

20世纪末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摘掉文盲大国帽子;

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扫除文盲。

2、义务教育: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小学和初中教育(基础教育)

①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手段。

1983年邓小平提出,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

1986年颁布。

c:

20c90年代: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出。

d:

希望工程:

针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辅助性教育

③成效:

2001年1月1日实现普及。

3、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①:

建国初,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校进行改造调整:

弊端:

体制僵硬,目标狭隘

②1958年:

伴随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教育大革命

③1961—1963年教育调整合理

1966—1976年文革:

教育严重破坏

文革后,对教育工作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

补充:

综合掌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与中外比较

古代:

(1)中国封建社会教育

①目的:

学而优则仕

②核心内容:

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③特点:

读书与做官紧密相结合

(2)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①表现:

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

②影响: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专制

近代:

(1)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天文、算测人才。

作用:

培养了翻译、军事、科技人才。

(2)清末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中学课程、课时。

特点:

注重经学、外语、数学、增设西学科目(较全面),但经学仍占据主要地位。

评价: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3)德国:

①趋势:

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

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λ射线

出现新兴工业:

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

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现代

美国:

知识经济,日本:

战后强国,经济增长快。

原因:

教育科技投入比重大

中国:

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科教兴国,体系化。

特点:

思想教育与专业数量相结合

 

五、预习思考

1、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

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

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④完善教育立法

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

2、“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3、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④②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课堂

检测案

●【课堂检测】

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招生制度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2、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D.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4、“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邓小平指出: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训练案

●【当堂训练】

1、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其中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2、《夫妻识字歌》唱道: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

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

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

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

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由此,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高等学校开始大量招收“工农兵学员”②国家在教育战线实行拨乱反正

③国家开始实施高发展等教育“211工程”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2009年国防科大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成功,2010年该计算机运算达到每秒2507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电脑。

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战略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

5、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互动探究一

材料一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二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材料三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28岁,鲁迅36岁,李大钊29岁,蔡元培41岁。

同年,林纾已经65岁,严复已经63岁,辜鸿铭60岁,段祺瑞53岁。

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材料四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

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l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

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

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清代学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其各自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4)根据材料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互动探究二

材料一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

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陆丸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法宗旨时云:

“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

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

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

然终日从事者,虽日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

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厚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二19世纪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