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1116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综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D.中秋节吃月饼,为防止月饼富脂易变质,常在包装袋中加入还原铁粉,D错误;

『答案』选C。

2.桥环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的任意两个环共用两个不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环烃,二环『1,1,0』丁烷()是最简单的一种桥环有机物。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同分异构体中呈环状的只有环丁烯()

B.构成该化合物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

C.二环『1,1,0』丁烷和甲烷互为同系物

D.二环『1,1,0』丁烷的二溴代物为4种

『答案』D

『详解』A.二环『1,1,0』丁烷()与环丁烯()和甲基环丙烯()等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二环『1,1,0』丁烷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

C.二环『1,1,0』丁烷与甲烷的结构不相似,分子通式不同,故二环『1,1,0』丁烷和甲烷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

D.二环『1,1,0』丁烷的一溴代物有两种,形成的二溴代物有三种(),形成的二溴代物有一种(),共四种,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判断两种有机物是否互为同系物,首先看它们的结构是否相似,即所含的官能团及个数均相同,其次是它们的分子组成是否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

B.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W>

Y>

Z

C.Z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

D.1moI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4mol离子

『答案』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故X为Na;

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图可知,W与Y形成2个共价键,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原子序数小于Na,故W为O;

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1=7,Z的原子序数大于Na,故Z为Cl;

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为14,故Y为Si。

『详解』由分析知,W为O、X为Na、Y为Si、Z为Cl。

A.Na形成的晶体为金属晶体,其熔点低,而Si形成的晶体为原子晶体,具有较高熔点,所以单质熔点:

Y˃X,A正确;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非金属性O˃Cl˃Si,B错误;

C.Cl元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C错误;

D.1molO和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2或Na2O,都含有3mol离子,D错误;

『答案』选A。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共28g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B.0.1mol羟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1L0.1mol·

L-1Na2S溶液中,S2-、HS-和H2S的微粒数之和为0.1NA

D.在K37C1O3+6H35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10NA则有424g氯气生成

『答案』B

『详解』A.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为CH2,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含3molCH2,故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A正确;

B.1个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故0.1mol羟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B错误;

C.硫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S元素在溶液中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由元素守恒可知S2-、HS-和H2S的微粒数之和为0.1NA,C正确;

D.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之间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在K37C1O3+6H35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氯酸钾中的1个37C1转化为氯气分子中0价氯原子,H35Cl中有5个35Cl转化为氯气分子中0价氯原子,反应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氯气,且氯气中的37C1:

35Cl=1:

5,故这样的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10NA,则生成6mol氯气,其质量为

=424g,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在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或者一定质量的羟基中所含的电子数目时,要注意区别好羟基和氢氧根离子,羟基呈电中性,而1个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5.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或操作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适量浓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

抑制Fe3+水解,并防止Fe3+变质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向含有Cu(OH)2和AgNO3的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Ksp(Ag2S)<Ksp(CuS)

『详解』A.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氯水中的氯气把I-氧化成I2,再通入SO2,蓝色褪去,SO2把I2还原为I-,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错误;

B.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适量浓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但是不能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2Fe3++Fe=3Fe2+,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等,C正确;

D.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Na2S为不足量,并且Ag2S、CuS都是黑色沉淀,故不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Ksp(Ag2S)<Ksp(CuS),D错误;

『点睛』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首先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酸化,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SO42-。

加入盐酸酸化的目的是排除CO32-、Ag+、SO32-等离子的干扰。

6.尿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2NH3(g)+CO2(g)⇌CO(NH2)2(s)+H2O(l)是工业上合成氮肥尿素的主要方法,在生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获得尿素的产量与压强及n(NH3):

n(CO2)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当氨碳比n(NH3):

n(CO2)=4时,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过程中n(NH3):

n(CO2)的最佳配比为2:

1

B.若开始投料按照n(NH3):

n(CO2)为2:

1投料,平衡后若压缩容器的体积,则再次平衡时c(NH3)比压缩前小

C.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

D.由图乙可知NH3的平衡转化率为30%

『详解』A.一定压强下,单位时间内的CO(NH2)2产量越高,说明n(NH3):

n(CO2)的配比最佳,由图可知,生产过程中n(NH3):

1,A正确;

B.2NH3(g)+CO2(g)⇌CO(NH2)2(s)+H2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若开始投料按照n(NH3):

1投料,平衡后若压缩容器的体积,则再次平衡时c(NH3)与压缩前相等,B错误;

C.当氨碳比n(NH3):

n(CO2)=4时,A点CO2的转化率小于平衡时B点对应的转化率,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C正确;

D.当氨碳比n(NH3):

n(CO2)=4时,假设n(NH3)=4amol,n(CO2)=amol,由图乙可知,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60%,故达到平衡时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为0.6amol,2NH3(g)+CO2(g)⇌CO(NH2)2(s)+H2O(l),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达到平衡时消耗NH3的物质的量为1.2amol,所以NH3的平衡转化率为=30%,D正确;

『点睛』在应用化学平衡常数时,要注意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例如2NH3(g)+CO2(g)⇌CO(NH2)2(s)+H2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7.常温下,向20mL0.05mol·

L-1的某稀酸H2B溶液中滴入0.1mol·

L-1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随滴入氨水体积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aHB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B.A、B、C三点溶液的pH是逐渐减小,D、E、F三点溶液的pH是逐渐增大

C.B点溶液c(NH4+)=2c(B2-)

D.E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H4+)>

c(B2-)>

c(H+)>

c(OH-)

『详解』A.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的浓度c(H+)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c(OH-),即A点时,c(OH-)=1.0×

10-13mol·

L-1,则溶液中c(H+)==0.1mol·

L-1,因为酸H2B为二元酸,2×

0.05mol·

L-1=0.1mol·

L-1,所以H2B为强酸,即NaHB溶液显酸性,A错误;

B.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所以A、B、C三点溶液的pH是逐渐增大,D点恰好完全反应,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D、E、F三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B错误;

C.D点时,氨水与H2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2B,(NH4)2B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所以B点时溶液呈酸性,c(NH4+)<

2c(B2-),C错误;

D.E点为(NH4)2B和氨水的混合物,由图可知此时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一水合氨的电离,溶液呈酸性,c(NH4+)>

c(OH-),D正确;

8.镍、钴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从某含镍废渣(含主要成分为Ni、CoO、Co2O3及少量杂质Al2O3)提取碳酸钴、硫酸镍的工艺如下:

已知:

25℃,Ksp『Co(OH)2』=4.0×

10-15,lg2=0.3

(1)酸浸时需将含镍废渣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浸时通入S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铝”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若“沉钴”开始时c(Co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