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099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ocx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央厨房从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到运输贮存各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的相关术语相同。

3.1中央厨房

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

3.2待配送食品

经中央厨房加工制作后,待配送至餐饮单位的所有产品,包括生制半成品、热加工半成品、即食食品。

3.3生制半成品

经挑选、清洗、分割、切配等初加工后,经调制或不经调制,添加或不添加食品辅料、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等,发酵或不经发酵(米面类),不经热加工处理的非即食半成品。

3.4热加工半成品

原料经初步热加工处理后,仍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阶段性成品。

3.5即食食品

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3.6易腐食品

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腐败变质和细菌生长、繁殖、产毒的食品。

易腐食品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较高,通常pH大于4.6且水分活性大于0.85。

常见的易腐食品包括生鲜或熟制的动物性食品(如畜禽肉、蛋类、水产、奶类等)、熟制的植物性食品(如煮熟的米饭、面食、豆类和蔬菜)、豆腐或其他大豆蛋白食品(干燥制品除外)、切开的弱酸类水果和瓜类等。

3.7原料加工

指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拣、整理、解冻、清洗、剔除不可食部分,以及分切、配料、调制、腌制、盐制、上浆等不需热加工处理的操作过程

3.8冷加工

指在清洗消毒或加热熟制后,采用分切、裱花、凉拌、糟醉等工艺进行加工制作,食用前不再经过加热处理的工艺类型。

3.9生产加工场所

指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场所。

包括原料贮存、原料加工、热加工、冷却、分装(或内包装)、外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工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

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一般作业区。

3.10清洁作业区

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的作业区域,包括即食食品分装(冷却和存放)的专间。

3.11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热加工场所、热加工半成品冷却(分装、存放)场所、面点制作场所、发酵场所、工用具保洁场所等。

3.12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

包括原料加工场所、生制半成品分装(存放)场所、外包装场所、工用具清洗消毒场所等。

4选址和厂区环境

4.1选址

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

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4.2厂区环境

按照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5厂房和生产加工场所

5.1设计与布局

5.1.1应设置具有与加工方式及加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原料贮存、原料加工、烹调热加工、食品冷却、分装(或内包装)、外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工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等生产加工场所,以及更衣室、检验室等。

生产加工场所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各作业区均应设置在室内,且独立分隔。

5.1.2生产加工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小于300㎡,并与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

5.1.3生产加工场所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制作、食品冷却、分装、包装及待配送食品贮存的顺序合理布局,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5.1.4即食食品分装(冷却、暂存)应当设置专间,其面积应与食品品种和分装数量相适应。

即食食品的分装间面积一般不小于30㎡。

5.2建筑内部结构

按照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并符合以下要求:

5.2.1生产加工场所天花板离地面2.5m以上。

5.2.2生产加工场所墙壁应用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铺设到顶。

5.2.3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室内窗台下斜45度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5.2.4水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

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及其他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应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

5.3各类场所的设施设备

5.3.1通用要求

按照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生产需要,在适当位置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照明、更衣、通风、排水、温控等设施,并具备防尘、防蝇、防虫、防鼠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保证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设施。

配备满足加工用水要求的水处理系统。

5.3.2原料加工场所

5.3.2.1原料加工场所分别设与加工食品品种相符合的原料清洗水池和操作台(如畜禽类、果蔬类、水产类等),水池数量或容量和操作台数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各类水池和不同场所(功能间)、区域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5.3.2.2加工易腐食品原料的场所应配备空调等温度控制装置。

5.3.3烹调热加工场所

5.3.3.1食品烹调场所应采用机械排风。

产生油烟或大量蒸汽的设备上部,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便于清洗和更换。

5.3.3.2排气口装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纱网或网罩便于装卸和清洗。

5.3.4冷却场所

5.3.4.1食品烹调后需要采用冷链工艺的,应配备与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快速冷却设备(如真空冷却机、隧道式冷却设备)或设置冷却专间。

5.3.4.2采用专间方式冷却的,专间内应配备降温、紫外线灭菌、温度指示装置等设施。

5.3.5分装间

即食食品分装间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专间的要求。

5.3.6贮存场所

5.3.6.1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用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分开设置。

按食品种类分别设立冷藏库、冷冻库和常温库房,各类库房的容量应当满足生产加工数量的需要。

5.3.6.2冷藏(0~10℃)、冷冻(-18℃~-1℃)库(柜)数量和结构能使原料、半成品和即食食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识。

冷藏库、冷冻库应配备温度指示装置。

5.3.6.3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货架,能使贮存的食品隔墙离地存放。

并配备标识设施,以标注不同物品、进货和使用时间及存量等内容。

5.3.7工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

5.3.7.1根据加工食品的品种,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

5.3.7.2工用具和容器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采用热力消毒的,至少设有2个专用水池;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

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5.3.7.3接触即食食品的工用具、容器的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

5.3.7.4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5.3.7.5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自动添加装置应定期检定。

5.3.7.6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工用具和容器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5.3.7.7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生产需要。

5.3.8检验室

5.3.8.1设置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相适应的检验室,检验室的面积和布局应当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特点、检测项目相适应,开展微生物检测的检验室总面积不小于25m2,不开展微生物检测的,总面积不小于15m2。

5.3.8.2开展微生物检验应设有无菌室。

无菌室应当设置准备间、缓冲间、洁净实验室。

布局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

洁净实验室面积不小于4m2,具备适当的通风和温度调节设施。

5.3.8.3实验室应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5.3.8.4检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从事检验工作。

6设备和工具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卫生管理

7.1场所与设施卫生管理

按照GB14881的有关规定执行

7.2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3环境管理要求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4设备及工具管理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5清洗和消毒管理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6杀虫剂、杀鼠剂、清洗剂、消毒剂及有毒有害物管理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8原料与包装材料的要求

8.1原料

原料的采购、验收、贮存和运输,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执行。

8.2包装材料

8.2.1包装材料应清洁、无毒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8.2.2内包装材料应能在正常贮存、运输、销售中充分保护食品免受污染,防止损坏。

8.2.3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8.2.4一次性内包装材料应脱去外包装后进入专间。

9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9.1原料加工

9.1.1食品原料应进行挑选、解冻、清洗(干燥)、去皮,剔除腐烂、病、虫、异常、畸形、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9.1.2畜禽类、果蔬类、水产类原料应当分池清洗,清洗后要沥干,去除多余水分,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盛装沥干的容器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9.1.3严格按照加工配方和工艺规程,对原料进行切配、分割、调制、腌制、盐制和上浆等加工。

9.1.4切配、调制好的半成品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与原料分开,避免受到污染。

需冷藏或冷冻保存的半成品需按照贮存条件分类存放。

9.1.5亚硝酸盐等可导致食物中毒的品种的存放橱柜应上锁,严禁与其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混放。

需要使用时,按使用量核对后领取和使用。

9.1.6易腐食品原料的粗加工、切配、调制、腌制、盐制、上浆、分装等加工处理和预制工序要在25℃以下条件下进行,防止原料腐败变质。

9.2热加工

9.2.1热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9.2.2热加工的食品应能保证加热温度的均匀性。

需要熟制的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9.2.3热加工后的食品应与生制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熟制的食品与未熟制的食品分开存放,避免受到污染。

9.2.4应按照GB7102.1《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或监测控制食用油煎炸过程的安全质量;若无法实施监控措施的,连续煎炸食品的食用油累计使用期限不超过12小时,非连续使用的食用油使用期限不超过3天。

废弃的食用油应全部更换,不能以添加新油的方式延长使用期限。

9.3冷却

9.3.1热加工处理的易腐食品应放入快速冷却设备或冷却专间内进行冷却,在2小时内将食品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

9.3.2应及时测量每批冷却后食品的中心温度,2小时内食品中心温度未降到10℃以下的,不得使用。

9.3.3用于即食食品冷却的快速冷却设备或冷却专间应专用,不得用于冷却热加工半成品。

9.3.4采用冷却专间方式冷却的,应当符合9.7专间操作要求。

9.4分装

9.4.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分装。

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