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利与弊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067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网利与弊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网利与弊教案.doc

让网络为我们的研究插上翅膀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提高辨别施肥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2了解不健康上网对学生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学会鉴别和选择网络信息,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2培养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辩论赛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双面性。

发扬网络积极的一面,减少其消极影响。

二、教学课时

三课时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对待网络

四教学难点

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辩论大赛

活动主题: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辩论赛

活动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

网络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这一巨大的网络世界。

为了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趋利避害,我班特意安排了一次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辩论赛。

活动目的:

通过辩论赛,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网络,阳光、文明上网,让网络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活动准备:

1、赛前分组:

认为上网利大于弊的为一组,反之为另一组。

两组学生各自选出四人充当辩手。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支撑观点。

3、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专院校辩论会。

4、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通过辩论赛的有关规则。

活动过程:

一、 主持人宣布辩论赛开始。

开场白(主持人):

网络既是近年来热门而又时尚的话题,也是人们各种信息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给我们现代化的文化科技等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21世纪的人们必须要懂网络,要掌握运用网络,否则那是现代科技文盲。

但任何事物有利但也有弊,这也是事物的必然关系,这样一来种种问题尤然而升。

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网络对我们的学习很生活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请同学们各抒起见!

一起讨论!

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激烈中需要辩论,理不辨不清,理越辨越明,辩论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大家可以各持观点,今天我们就“中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进行一次辩论赛。

二、 一语中的

正反方按由正到反的顺序各推选一名选手陈述本方观点,将该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作详细阐述。

(每人限时3分钟)

三、质疑问难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下面两组同学针对选手发言,结合辩题向对方辩手发问或反驳其错误观点。

(问题各提3个)

四、各抒己见

正反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名选手对本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论述。

(一辩、四辨3分钟,二辩、三辩2分钟。

五、针锋相对

正反两方在听完彼此的论述后,各自再派一名选手针对对方的疏漏,予以反驳。

本组成员可共同协商、讨论。

六、畅所欲言

正反两方由反方开始,围绕辩题进行自由辩论。

两方为维护本方观点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

主持人及老师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七、一锤定音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题理解,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八、评价总结,提高认识

1、主持人:

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的看法。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文明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的中学生,它以方便、快捷、灵活等优点,拓展我们的知识面,给予我们遨游的空间。

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确实存在着弊端,侵袭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我们小学生要在老师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端正上网的动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2、教师:

第一,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第三,评选最佳辩论手。

九、成果展示:

由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进行成果汇报

十、学生心得

十一、教师寄语

附件五:

辩题:

“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辩论会

  1、正方:

上网利大于弊

  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教师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以与远方的朋友很方便地在网上交流。

  2、反方:

上网弊大于利

  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有害信息的影响;上网不当导致上瘾,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游戏中,一坐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有人因此而诱发疾病甚至死亡。

代表队:

正方:

一辩_________二辩_________三辩_________

反方:

一辩_________二辩_________三辩_________

准备辩论资料:

或走到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或访问有关专家,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皆可。

(注:

学校提供一节网络课)

主持人:

廖家琪记时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委:

全班同学

辩论流程

一、主持人致辞:

(调查现象——>存在的问题——>看法不一致)

二、辩论开始:

辩论程序:

辩论程序:

1、陈词阶段

(1)正方一辩发言

(2)反方一辩发言

2、盘问阶段

(3)反方二辩提问

(4)正方二辩回答、提问

(5)反方三辩回答、提问

(6)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7)反方二辩回答

3、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依次轮流发言。

(正反双方至少3发言)

4、总结阶段

(1)反方一辩总结陈词

(2)正方一辩总结陈词

三、互动平台:

主持人、观众(学生)、正反双方辩手交流。

1、观众对主持人或正反双方提问题,被提问那方应该积极回答。

2、主持对观众(学生)提问,检查学生的认识。

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辩论会结束。

五、教师总结

论辩培训:

  1、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3)运用反问,可增强语气;(4)欲擒故纵;(5)步步为营,等。

  2、语言运用要求:

文明礼貌、大方得体、锐利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3、手势运用要求:

简练有力、与辩论语言和谐一致,而又不失风趣。

辩论规则:

1、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

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辩论时间的控制:

  主持人计时。

辩手开始说话时计时开始,辩手回答完毕时计时结束。

自由辩论时,正方代表队和反方代表队每个辩手的辩论时间分别进行合并累计。

当一方规定的时间用完,计时员举左手向主席示意,主席看到示意后随即制止该方的辩论。

辩论语言运用举例:

  1、主席语言运用举例:

  

(1)各位评委、各位辩手,“怎样看待上网”辩论会现在开始!

大家都知道,上网正在普及,但网络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消极的效应。

我们班同学对上网的利弊,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是……而另一种意见却是……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意见更有道理呢?

下面先请正方一辩陈述自己的观点。

时间是3分钟。

  

(2)正方一辩的观点旗帜鲜明,论述充分有力,十分精彩。

下面就请反方方一辩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

  (3)反方一辩伶牙利齿,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下面是盘问时间,我们规则是:

①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

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②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③双方各可以有两次提问机会。

(4)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辩论既是斗智,也是斗勇。

那么接下来是我们所期待的自由辩论将开始,看来,我们的辩手将要伸展他们的辩才了。

我们将给双方各4分钟时间

  (5)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辩论的十分精彩。

下面进入总结陈述时间,先从正方一辩开始,时间是2分钟。

  (6)下面由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述,时间也是3分钟。

  (7)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怎样看待上网”辩论会辩论阶段到此结束。

下面宣布比赛结果:

X方代表队以XX获胜;同时,正方某辩×××和反方某辩×××获得本次辩论会的最佳辩手。

  2、辩手语言运用举例:

  

(1)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

下面我来陈述我方的观点。

……

  

(2)请问对方辩友,你对……是怎么看的?

  (3)谢谢对方辩友,你刚才所列举的事例正好证明了我方观点。

  (4)再次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5)对方辩友在滔滔不绝时,却忽略了以下几点:

……

  (6)对方辩友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逻辑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