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49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9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docx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实词:

2、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4、无如:

没有像……

5、加少:

更少

7.请以战喻:

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8.填:

拟声词,模拟鼓声

9.鼓之:

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

10.兵刃既接:

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兵,兵器、武器.接,接触,交锋

11.弃甲曳兵: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

12.走:

跑,这里指逃跑

13.或:

有的人

14.笑:

耻笑,讥笑

15.是:

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16.无:

通“毋”,不要

17.不违农时:

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18.谷:

粮食的统称

19.不可胜食:

吃不完.胜,尽

20.数罟不入洿池:

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深

22.斤:

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23.时:

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

24.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

25.丧死:

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26.憾:

遗憾

27.树:

种植

29.豚:

tún,小猪

30.彘:

zhì,猪

31.畜:

xù,畜养,饲养

32.无:

通“毋”,不要

33.夺:

失,违背

34.谨:

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35.教:

教化

36.申:

反复陈述

37.孝悌:

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ì

38.义:

道理

39.颁白:

头发花白.颁,通“斑”

40.负戴:

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42.未之有:

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43.食人食:

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44.检:

检点,制止、约束

45.涂:

通“途”,道路

46.饿莩:

饿死的人.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

47.发:

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48.岁:

年岁、年成

49.罪:

归咎,归罪.

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 

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

对于,介词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1:

结构助词,的 

之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两个“之”:

结构助词,的

4、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  

以:

用、拿。

介词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之:

衬字,在动词后,没有实在的意义

而:

表修饰,作状语,表一种伴随的状态

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两个“而”:

表示顺承关系

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

用、拿。

介词  

则:

那。

连词  

何如:

怎么样,行不行。

副词

8、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则:

那,就。

连词  

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

比,介词 

9、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以:

按照,依照。

介词

10、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之1:

的,助词 

之2:

指那五亩的宅地

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之:

的,助词

1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两个“之”都是:

的,助词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之1:

可以译为“的”

之2:

他们。

指代学生

之3:

的,助词。

 

于:

介词,在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

即“未有之也”

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两个“而”都有“然而,却”的意思,表转折。

连词

17、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则:

便,就。

连词

1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

跟,和。

介词

而:

顺承。

表承接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动作

1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之:

助词,的 

焉:

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花白)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路途)

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5、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鼓:

名词作动词,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

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

4、树之以桑树:

名词作动词,种植

5、王无罪岁罪:

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谨: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义:

收成不好。

今义:

心肠狠)

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

有人,有时。

今义:

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逃跑。

今义:

行)

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

尽。

今义:

胜利)

6、数罟不入洿池(古义:

细、密。

今义:

数字或者数数)

7、斧斤以时入山林(古义:

锛子。

今义:

计量单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道之始也

2、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应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应是“以桑树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是“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是“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应是“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

3、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应是“未有之也”)

则何知(应是“则知何”)

《过秦论》

一:

重点实词 

非兵不利     兵:

武器;利:

锋利 

秦以攻取之外  以:

凭借

破灭之道也   道:

原因 

六国互丧      互:

交互,相继;丧:

灭亡 

率赂秦耶      率:

全都,一概 

暴秦之欲无厌      厌:

满足 

奉之弥繁     弥繁:

更加;多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

确定 

以地事秦     事:

侍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

亲近 

理固宜然 :

道理本来应该这样 

此言得之    得:

适宜,得当

终继五国迁灭    继:

随着 

五国既丧    既:

已经 

始有远略   始:

起初 

始速祸也   始速:

才;招致 

后秦击赵者再    再:

两次 

洎牧以谗诛    洎:

等到 

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

智谋和力量;孤危:

势孤力微 

诚不得已   诚:

确实;  得:

能够;  已:

停止 

六国迁灭   灭:

灭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亡:

失去土地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

天数,  理:

命运(互文手法) 

当与秦相较           较:

抗衡 

或未易量             易量:

容易判断

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劫:

胁迫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

假使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

这样以后

二:

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2.之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2)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3)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表结果,相当于“而”,才/以致。

 以有尺寸之地 以趋于亡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

亲附、亲近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

通假字

暴霜露暴通“曝”,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

四: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日:

一天天地,月:

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

按理来说

(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义:

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

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

吞下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

行正义

以地事秦事:

侍奉

(3)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独:

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

坚持到最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

小的方面,大:

大的方面

始速祸焉速:

招致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使.....退却,译为打退

(5)动词作名词

秦以攻取之外攻取:

攻取的方 

五:

古今异义 

1.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

它实际上。

    今: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古:

泛指祖辈、父辈。

 今:

父亲的父亲,爷爷。

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

以致,以至于。

  今:

表示另提一事。

4.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古:

智谋,力量。

   今:

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

旧事,前例。

   今:

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6.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

这样以后。

    今:

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7.后秦击赵者再 

古:

两次 今:

又一次 

8.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

不去 今:

能力差 

9.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

咽下咽喉今:

吞咽

六:

文言句式

1、被动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2、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

较秦(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4、状语后置句:

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

鸿门宴

重点实词

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   

数目(数,shuò,多次)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