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
加快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
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管理的能力;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步伐,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加强外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融合;
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育和管理人才。
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高质量的基础课程体系。
二、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根据上级要求,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各年级全部进入课改实验。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l、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设置方案》等要求,各年级的课程设置按新设置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同时要认真研究课程特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好师资配备、整合和研讨工作,确保授课的质量。
2、“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将信息技术或劳动跟其他内容整合教育。
社会实践一般利用校外时间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安排课程的课时结合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切实把握各分科设置的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进学科课程的教学。
加强远程信息技术教育,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远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的途径和规律。
明确自身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4、课程资源的开发。
树立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
广泛利用校外德育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构建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险,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
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要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制度。
6、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要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从而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力求尽快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在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考查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机制和我校整体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三、师资培训
师资是新课程教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使广大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教委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计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新课程师资培训重点是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掌握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编写的思路、结构、内容等,让全体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新课程师资培训要与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相结合,坚持培训与科研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校本培训主要是对全辅导组教师的通识培训(不论是起始年级的任课整师还是其它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要进行通识培训)。
校长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和办公室承担对骨干教师的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改培训(包括新课程教学备课),要密切合作,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一)
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让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我国当前课改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明确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新课程理念和培训观念。
2.学习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标准,掌握新课程思想、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的重大变化,明确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应把握的教师角色转换与定位。
(二)、培训对象:
全校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
(三)、培训内容
1.通识培训部分:
(1)《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走进新课程》。
2.学科培训部分:
(1)学科课程标准。
(2)学科教材。
(四)、培训方法: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和“面向全体教师,突出实验教师”的原则。
通识培训不少于30学时,学科培训不少于40学时。
把培训的全过程作为参训者研究探讨和落实培训任务的过程,做到目标性培训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参与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要坚持用新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
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
倡导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交流式等各种互动培训方式,按照培训-实践-自培训-再实践的方式进行。
五、
实施步骤及措施
1、确定年级课改实验教师,让课改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市县级课改培训。
与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紧密联系,严明确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新课程理念和培训观念。
与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紧密联系,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
2、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内容、成绩、学时、学分等纳入继续教育管理范畴。
3、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在校内开展上示范课活动。
4、每学期聘请教研室人员到我校举行专题讲座,以不断充电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计划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围绕新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及新教材,进行专题研究,学习课程理论,探讨新教材教法,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改革实验服务。
在网站上开辟了课程改革栏目,把有关课程改革的新理论、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先进的课程改革的经验、先进实验成果等及时发在网上,为教师们学习课程理论、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执行新课程开辟学习交流的空间。
7、教导处定期到班上听课,了解课程改革进展情况和对课程教材的意见以及教学情况,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总结分析各种实验结果。
8、加强宣传,扩大参与面。
积极向社会、家长作大量的宣传,创造良好的课程改革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讨论课程改革,倾听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各方面的参考。
9、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评选先进教师、教学能手、年度评优的优先条件。
四、基本原则
要从全方位改革的视野出发,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开发与管理好各类课程资源;
加强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社区与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密切合作;
加强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跟踪与反馈;
注重各校间的沟通与调控,提高全体参与课程改革人员的共识与实施成效。
(一)主体性原则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课程改革的源动力来自每一位参与者。
要把增强与发挥广大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课程改革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
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使新课程实施从外在要求转变为自觉内化。
(二)实效性原则
整体推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