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9251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Word文件下载.docx

(3)影响

①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中国参战后,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丧生。

3.俄国退出战争

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归纳总结]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

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为维护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知识点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目的:

企图在西线发动新攻势,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

1918年3月至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1917年6月起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不断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结果:

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知识点拨]协约国力量不断加强的原因

(1)英法的工业实力比德国雄厚。

(2)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而德国遭到英国的海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

(3)美国等国家的参战。

(4)战场上协约国的不断胜利等。

知识点三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

(1)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在美国参战前,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

在战争期间,拥有更多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协约国集团,动员的人力超出同盟国集团两倍。

2.战略失误

(1)“施里芬计划”由于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2)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俄军短时间完成了动员并投入作战,英军也很快参战,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决定了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3.内部矛盾

(1)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

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

(2)德国于1918年11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力量对比

(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3)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教材互补]德国投降

德国资产阶级政府派出代表,于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里联军总司令福煦的行军列车上,签署停战协定。

协定规定:

德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立即从各占领国撤军,交出飞机、各种舰船以及轻重武器、火车头和火车车厢等。

至此,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人民版)

主题一 一战爆发前后美国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

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

“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史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

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史料三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

“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1)史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

联系史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

(2)史料三中,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借口是什么?

(3)史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保持“中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宣布参战。

要为世界和平与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3)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密切。

【史论总结】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1)美国对参战准备不充分。

(2)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

(3)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和政治家玩弄手腕。

(4)远离战火,避免战争。

2.1917年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①经济利益:

在大战尾声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争财。

②国际形势:

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

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③政治目的:

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2)影响

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

③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主题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及其失败的原因

史料

(1)上述场景发生于何时?

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有何标志性意义?

(2)列宁曾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

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3)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请从经济和国内国际力量对比角度分析德国失败的原因。

答案 

(1)时间:

1918年11月。

背景:

协约国发起总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德国爆发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帝制,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

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

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引发革命运动,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等。

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

如十月革命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①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②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

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于劣势。

【史论归纳】

1.一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丧失的

(1)战争主动权转移。

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

(2)作战计划落空。

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

(3)力量对比变化。

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

2.有人说:

“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又制止了战争”,根据俄德两国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因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坚决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德国在大战后期,战场上不断失利,引发了国内革命运动,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3.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决定了两大集团都不择手段地进攻对方,使交战双方都付出沉重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损失。

(2)双方在战争中虽有胜有败,但只是相对的,都没有达到自身的目的。

结果是德奥惨败,英法等国遭受重创,欧洲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

“它(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因此我建议国会:

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                   

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

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德意志击沉敌人的船只”可知德意志“最近的行为”是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这成为美国参战的重要借口。

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解析 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因此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中国劳工并非是美国雇佣,D项表述错误。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因苏俄退出而受到重大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削弱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但因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参战,协约国集团的力量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有所壮大。

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答案 A

解析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5.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时间范围要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而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是在战争初期,故排除含④的选项,而①②③均符合“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这一限定条件,故答案为B项。

基础巩固                   

1.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

”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  )

A.1914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