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意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与渠道创新文档格式.docx
《上海创意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与渠道创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创意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与渠道创新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次,出口模式从单纯的贸易型向投资性转变,以合拍片为代表的联合制作模式日臻成熟,电影市场的对外文化贸易通过大型国有文化集团“借船出海”,闯出海外市场新天地。
最后,民营大型文化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直接兼并和渠道收购方式,在全球市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上海对外文化贸易采取新的战略方式,运用好市场机制,进行渠道创新,建设起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出海口”,攻克海外市场壁垒,建立起国际文化贸易可持续发展活力。
一版权贸易出口大平台市场渠道战略
版权贸易是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图书贸易的领域。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以版权作为标的而进行交易的都属于版权贸易,其中,版权资源是在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经营资本。
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版权涵盖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娱乐表演、建筑外观、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领域;
版权保护涉及“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智力劳动成果”[1]。
在世界范围内,一国的版权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流通,以发掘和延伸版权产品的价值,在版权本身领域内,通过版权产品的多样化开发,从而收获丰厚的利润回报。
(一)开放性版权贸易平台渠道建构,接轨国际市场
上海在版权服务进出口等项目上实现贸易顺差,图书版权出口扩展至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国际版权贸易是出版业“走出去”的基本形式和渠道,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的版权交易,上海扩大合作规模,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竞争,占有国际文化市场份额,增强中国图书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上海出版业借助开放性版权贸易平台渠道,走向世界。
首先,搭建国际市场大平台渠道,借用知名的国际会展渠道,接轨国际出版市场,进入海外市场。
此处的所谓平台,是为适应版权贸易市场行为,由政府主管部门为版权“走出去”创造条件,而搭建的版权贸易平台[2]。
上海出版界每年有选择地组团参加国际书展,扩大业务贸易范围,拓宽“走出去”渠道。
目前,上海90%以上的版权贸易合同是在国际性图书博览会等展会上订立的。
国际性图书展会是全球出版业展示实力的大平台,在2013第42届伦敦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选出332种,计543册外向型精品图书联合参展,图书涵盖集团公司对外版权输出的重点品种,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发展变化。
上海版权贸易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国际性展会作为版权“走出去”重点市场渠道平台,包括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北美书展、新加坡书展、莫斯科书展、香港书展、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书展等,通过政府支持的形式,以提供协助、资助等方式,组织扶持出版企业参展,利用国际展会平台渠道做好版权输出。
在2012年伦敦书展上,上海出版界以“阅读上海,感知中国”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图书推广,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威利集团、培生集团、亚马逊网站、国际出版商协会、英国出版商协会等国际出版界深度接触,在书展上重点推动版权贸易,签订或意向签订版权贸易合同338项,其中,版权输出项目158项[3],版权引进项目180项。
更好地开展版权贸易,在被誉为“世界出版人的奥运会”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内容”受到关注;
第63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输出版权17种[4],包括《中国印象:
古代建筑》和《给花园一抹中国风情》等一批图书,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出版社达成版权意向。
其次,上海出版行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版权“走出去”渠道策略,制作外向型书目,寻找新经济增长点。
上海图书出版业向国际出版市场输出展现上海和中国文明开放形象的力作,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策划“文化中国”系列丛书打入西方主流图书市场。
“文化中国”丛书是专门为海外读者精选、精编、精译的图书,其选题针对西方读者制定,90%以上图书有“外脑”国际专业人才参与。
丛书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自然地理、历史风俗,以及丰富多彩的当代中国文化,已出版200余种,每年新增30多种进入市场。
借助海外主流出版团队和专业人士翻译包装,“文化中国”进入北美市场主流销售渠道,美国公共图书馆和300所美国大学图书馆购置;
“文化中国”还进入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日本等海外市场,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文化中国”开通英文版网站,欧美等境外浏览量大幅增长。
版权贸易品牌系列对外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力促版权输出,精心编排中国改革30年研究图书、系列英文丛书等进入国际市场,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推出丛书系列,包括话说中国、行走中国、品三国、中外文明同时空等,海外出版商竞相购买此系列图书版权。
打通中国童书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建立亚太地区童书领域版权贸易平台渠道,弥补亚太童书版权贸易市场空白。
2013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是继每年3月意大利举办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后又一专业童书大展。
作为上海书展的升级版和国际版,上海国际童书展推动童书国际交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童书版权贸易平台,是中国童书“走出去”的新形态和新方式。
2013童书展推出“杨红樱专区”,其中《笑猫日记》销量突破2000万册。
英国哈珀·
柯林斯集团和德国艾阁蒙集团在书展期间购买了该图书版权,《笑猫日记》走出了国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新书《羽毛》于2013年3月博洛尼亚书展期间,与巴西著名插画家罗杰·
米罗签署绘画合作协议,在2013上海首届中国国际童书展上,又与巴西小字母出版社签署绘本《羽毛》版权输出协议,版权输出至巴西、马来西亚和美国。
著名童书作家高洪波的“快乐波波飞”系列图书,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版权输出至法国。
中国原创的优秀童书版权输出,让国外的孩子们也能喜欢上中国童书,需要专业平台渠道推动,顺畅输出文化版权交易,上海国际童书展会聚了全球优质的童书资源,吸引了中外童书作家和版权贸易计1000多位专业人士推介,举办了100多场童书版贸洽谈活动[5],推动中国童书“走出去”,寻求国际合作,实现中国图书“引进来”和“走出去”版权交易平衡。
上海出版界版权贸易,利用政策杠杆激发出版业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活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据主导地位。
上海国际版权贸易参与主体机构增多,版权贸易出口主体多元化,出版业大社、大集团“走出去”的同时,带动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文化企业一起走向国际市场,发挥多种生产和经营主体活力,版权贸易多样化市场渠道模式逐步建立。
(二)顶层设计整合国际化大平台
上海对外文化贸易推广渠道做好顶层设计,国际化品牌平台大整合,“筑巢引凤”营造创新渠道,构建全球领先的产业交流平台。
上海品牌化的国际性会展活动,带动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促进对外文化贸易顺差的出现。
国际化的会展业在上海最富有活力,形成了从浦西到浦东的东西向产业带,主要以延安路高架为轴心,从浦东延展至大虹桥,呈现为带状结构。
上海广告会展文化贸易服务是重点崛起的新业态、新品种,创造出新的国际版权交易数额,例如,在ChinaJoy十周年BtoB综合商务展区中,企业商贸合同交易金额达2亿多美元[6]。
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独立于上海浦东,服务于国际游戏产业,其商务平台(ChinaJoyBtoB)集中主流游戏产业的专业版权交易和版权联合运营开发,吸引来自全球的国家和地区企业。
ChinaJoyBtoC互动娱乐展示平台,每年吸引欧洲、美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数码互动娱乐业,在此会展平台渠道谋求重大发展。
上海架构全球领先的产业会展渠道,201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云集世界顶级业界领袖,德国移动支付领域领导品牌MOPAY等参会,此外,还展映世界顶级游艺赛事,享誉国际VGL暴雪游戏音乐会在上海ChinaJoy首秀演出,在BTOC展馆内,IEM英特尔极限大师杯赛演绎盛典。
2013年ChinaJoy将中国移动娱乐发展论坛升级为世界移动游戏大会(WMGC),首设外国游戏开发者日。
ChinaJoy互动娱乐大展成为全球数码互动娱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平台渠道。
重点建设国际知名品牌商务文化会展平台渠道,上海艺术博览会紧密联系中外展商与买家,2013第十七届上海艺术博览会成交量1.4亿元[7]。
为动漫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建构的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成为连接国内外交易市场的桥梁渠道,海外展商出展面积超过40%,展商分别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丹麦等1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展会交易总金额超过14亿元[8]。
2013上海国际动漫展(CCG),品牌龙头企业迪士尼、东方梦工厂等参展。
“中国动漫衍生产业高峰论坛”由中国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动漫界专业人士聚首探讨全媒体时代借鉴世界各国动漫业发展经验,美国Disney、韩国VOOZ公司、炫动卡通、淘米、今日动画等业内专家出席。
设计好国际知名的合作交流品牌平台渠道,可规避贸易风险,节约费用成本。
构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渠道,拓展中国游戏国际市场。
上海炫动汇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受商务部、文化部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委托,组织盛大、巨人、九城、完美世界等30余家游戏企业,参加2013德国科隆游戏展(Gamescom),借助国际平台渠道,在海外市场达成合作交易。
科隆游戏展具有引领全球游戏业的权威地位,与美国E3展、日本东京电玩展并列,是世界综合性互动式游戏软件、信息软件和硬件设备行业展览会。
在全球国际知名游戏业界展现中国原创游戏精品,引领中国游戏文化走向国际,中国游戏企业参展,包含网络游戏、APP游戏、游戏赛事等40余款原创游戏精品,发布最新的适合欧洲市场的中国游戏产品。
在2013科隆游戏展“中国日”,德国官方商务投资机构(GermanyTrade&
Invest)非常重视向中国展团介绍德国及欧洲游戏市场现状。
(三)“文化保税区”先行先试,“境内关外”拓宽贸易新型渠道
应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基地,建立文化出海口,借鉴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利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境内关外”特殊区域优势,探索国际文化贸易新型竞争模式,我国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旨在建立利用入驻保税区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各项服务功能,打造新型贸易平台,直指亚洲文化贸易制高点。
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方面。
贸易基地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连锁品牌、出版商、服务商等达成各种合作,建立全方位国际合作,为输出中华文化提供支持性渠道。
外高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多次组织国内优秀文化企业和项目参加大型国际性重要文化展会,促成文化产品取得实质性国际交易。
贸易基地平台启动2013年3月香港影视展组展,包括招展、展位选址和展位设计等;
争取国际合作与交易,组织参与国际顶尖展会,2012年6月,贸易基地组织完美世界、淘米、摩力游、游戏风云、趣游等7家全国游戏企业赴美国洛杉矶,参加被誉为电子娱乐界奥林匹克的“E3电子娱乐游戏展览会”(ElectronicEntertainmentExpo),洽谈海外客户500余家,达成意向交易金额约800万美元,涉及相关业务合作金额约200万美元[9]。
拓宽文化“走出去”渠道方面。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