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775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例题汇总.docx

【例2-1】

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

原材料成本为20 000元,支付的加

工费为7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

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

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20000

贷:

原材料 20000

(2)支付加工费和税金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000+7000)÷(1-10%)=30000元

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额=30000×10%=3000元

应交增值税税额=7000×17%=1190元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借:

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

——应交消费税 3000

贷:

银行存款 1119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

借:

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7000+3000)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 1190

贷:

银行存款 1119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借:

原材料(20000+7000) 27000

贷:

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27000

③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

借:

库存商品(20000+10000) 30000

贷:

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30000

【例2-2】

20×9年1月1日,A、B、C三方共同投资设立了甲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

A

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投资(甲公司作为原材料管理和核算),该批产品的公允价值为5 000

000元。

甲公司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款为5000000元,增值税为850

000元。

假定甲公司的实收资本总额为10000000元,A在家公司享有的份额为35%。

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

本例中,由于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投资合同约定的该项原材料价值为5000000元,因此,

甲公司接受的这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000000元,增值税850000元单独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核算。

A在甲公司享有的实收资本金额=10000000×35%=3500000元

A在甲公司投资的资本溢价=5000000+850000-3500000=2350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

原材料 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50000

贷:

实收资本——A

35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350000

【例2-3】

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生产的A型机器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160000元,数量为

12台,单独成本为180000元/台。

20×9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不含

增值税)为200000元/台。

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A型机器的销售合同。

本例中,由于甲公司没有就A型机器签订销售合同。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确定A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其一般销售价格总额2400000元(200000×12)作为计量基础。

【例2-4】

20×9年,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甲公司决定停止生产B型机器。

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甲公司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B从机器的外购原材料——钢材全部出售,20×9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成本)为900000元,数量为10吨。

根据市场调查,此种钢材的市

场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60000元/吨,同时销售这10吨钢材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税

金50000元。

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B型机器,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B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而应按照钢材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应为550000元(60000×10-50000)。

【例2-5】

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1500000元,市

场销售价格总额(不含增值税)为140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本例中,虽然A材料在20×9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成本)高于其市场价格。

但是由于用其生产的产成品——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即用该原材料生产的最终产品此时并没有发生价值减损。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A材料即使其账面价值(成本)以高于市场价格,也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仍应按其原账面价值(成本)1500000元列示在

甲公司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例2-6】

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钢材的账面价值为600 000元,可用于生产

1台C型机器,相对应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50 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

由于钢

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用钢材作为原材料生产的C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有1500000元

下降为1350000元,但其生产成本仍为1400000元,即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

投入80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以下步骤确定该批钢材的账面价值:

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50000=1300000

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300000元小于成本1400000元,即钢材价格的下降和C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该批钢材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的估计售价-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800000-50000=500000元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小于其成本600000元,因此该批钢材的期末价值应为其

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及该批钢材应按500000元列示在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例2-7】

20×8年8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9

年2月15日,甲公司应按200000元/台的价格向乙公司投资A型机器10台。

20×8年12

月31日,甲公司A型机器的账面价值(成本)为1360000元,数量为8台,单位成本为

170000元/台。

20×8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90000元/台。

本例中,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甲公司该批A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库存A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1600000元(200000×8)作为计量基础,及

估计售价为1600000元。

【例2-8】

20×8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

20×9年3月15日,甲公司应按200000元/台的价格向丙公司提供10台B型机器。

,但持

有专门用于生产该批10台B型机器的库存原材料——钢材,其账面价值为900000元,市

场销售价格总额为700000元。

本例中,根据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甲公司该批B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规定,虽然甲公司还未生产,但持有专门用于生产该批B型机器的库存钢材,且可生产的B型机器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的B型机器的销售价格总额2000000元(200000×10)作为计量基础。

【例2-9】

20×8年9月1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双方约定,20×9

年2月15日,甲公司应按180000元/台的价格向丁公司提供C型机器10台。

20×8年12

月31日,甲公司C型机器的账面价值为1920000元,数量为12台,单位成本为160000

元/台。

20×8年12月31日,C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00000元/台。

本例中,甲公司该批C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在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中约定,但是其库存数量大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

这种情况下,对于销售合同约定数量内(10台)的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总额1800000元(180000×10)作为计量基础;

而对于超出部分(2台)的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总额400000元(200000×2)作为计量基础。

【例2-10】

甲公司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9年12月31日,A、B两项存货的成本分别为300000元、210000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000元、250000元,假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零。

本例中,对于A存货,其成本300000元高于其可变现净值280000元,应该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20000元(300000-280000)。

对于B存货,其成本210000元低于其可变现净值

250000元,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因此,乙公司对A、B两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共计为20000元,在当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存货金额为490000元(280000+210000)。

【例2-11】

乙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9年12月31日,乙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

为350000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0000元,预计产成品的销售价格

(不含增值税)为500000元,销售费用为60000元。

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例中,20×9年年末,乙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预计产成品的销售价格-预计销售费用-预计加工完成尚需发生费用=500000-60000-110000=330000(元)。

所以,该

资质半成品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350 000-330

000=20000(元)。

【例2-12】

丙公司20×8年年末,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

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000元,“存货跌价准

备”期初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1000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