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716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身高大约是B.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

C.眨次眼的时间大约是D.手掌的长度大约是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B.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手在屏幕形成的手影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A.B.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D.

7.“潭清疑水浅”,清澈的潭水看起来浅,实质可能不浅,为安全起见,不要轻易涉足。

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8.小明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能变清晰,则该眼镜片是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角的大小为46°

B.当水面降低时,入射角将增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将向右移动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将向右移动

10.、两个物体同时同地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的速度越来越大B.通过的路程比长

C.在第末时两物体相距D.以为参照物,向东运动

11.用天平和量杯称量某液体时,量杯及杯中液体的总质量记为,杯中液体的体积记为,根据称量的数据作出图象如图。

由图象可知

A.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量杯的质量为

C.液体的密度是D.这种液体的质量为

12.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它性质,下列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A.水在时密度最小

B.乙图中从到,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C.以上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D.水在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如图是课本中四个实验配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B.图②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

C.图③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图④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固定于桌面的尺子,尺子发声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14.小阳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

纯水

酒精

水银

A.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铝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铜块的体积

D.把酒精倒掉,剩下酒精的密度为

15.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壁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的亮度比灯丝暗

B.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如果将凸透镜靠近灯泡则可以在墙壁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如果将凸透镜远离灯泡则可以在墙壁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实验解答题(共28分,16题1分,17题、18题、21题各3分,19题、20题各4分,22题、23题各5分)

16.如图所示,待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17.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明和小华用如下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他们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再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然后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则倒入量筒中的盐水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冰熔化持续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19.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由图乙可以推测,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丙和丁中,图__________________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根据这个规律,你认为在用炉火炖汤时,汤沸腾后应该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2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如果测得小车通过段和段的时间分别为,,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组的小明和小刚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一块可沿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如图甲所示,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个过程中,反射角会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为轴线,将纸板右半部分绕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硬纸板上;

(3)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多角度观察直到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的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和的位置。

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做多次实验。

(1)蜡烛能够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移去蜡烛,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升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23.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____________所成的像性

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如果此时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烛焰的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

这时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__________。

A.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B.将光屏向下移动一些

C.将光屏向透镜靠近一些D.以上方法都可以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红外线的发现

1666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

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并使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W.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

赫胥尔用温度计去测量不同颜色光带处的温度。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

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放在红光光带外侧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位置的温度都高。

经过反复试验,这个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彩色光带最边缘处红光光带的外侧。

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带外侧,叫做红外线。

经过后来科学家的继续研究发现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

实验表明,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来。

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