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7032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大学周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职业与事业

3.中职教育目标: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1号文件)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初中能力、立业创业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三职”教育:

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90后、独生子女、社会影响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脆弱、懒散、抑郁、暴躁。

“遇到困难就回头,受到挫折就跳楼”。

1.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层次:

一是把握对象特点;

二是熟悉心理需求;

三是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是寻找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步骤:

一是面上宣传教育、知识普及;

二是测评筛查、区分层次;

三是重点咨询、有效转介。

3.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入学基础一般而父母期望值偏高,文化素质较低而学业难度较大,专业技术水平一般而社会就业录用技术要求门槛较高。

所以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一项对840名职校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在小学到初中从未受到表扬的比例为79.16%;

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为14.41%;

学习成绩居中下游的为86.6%;

上职校是为混毕业的为25.05%,作业经常不完成或从来不完成为16.76%,课余时间看书学习者为12.97%,对学习缺乏自信者为1.89%,对今后生活毫无打算者为7.58%。

在这种情形下,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4.中职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压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从入校到毕业前,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环境的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由此产生两种心理压力,一种人怕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挨责备而产生心理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压力更大。

3.学校环境的压力。

职业学校与初中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多,专业性较强,许多中职生难以适应这一转变,感到压力很大。

4.自身的原因。

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落榜的强烈心理震撼,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到职业学校是不得不来,无可奈何而来,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较强的自卑感。

5.中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种种表现

(1)自卑、悲观、无进取心。

因为中考失利,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的心里留下了失利后的阴影,觉得颜面无光,愧对父母,羞对亲朋,从而抱着混的态度,丧失了进取之心。

(2)厌学、无聊、萎靡不振。

因为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和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整天无所事事,萎靡不振。

(3)崇尚明星。

因为受社会时尚的影响,学生也参与了追星一族,由此心有旁鹜,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前卫得很。

虽然有校规校纪的约束,但仍看出他们对偶像的崇拜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不满。

(4)早恋心理。

在学生眼中,若谁在早恋,那么会被人羡慕,反之则会被人笑话。

众所周知,早恋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5)玩的需要超过学习的需要。

到了中专,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生对玩情有独钟,特别是上网聊天、网络游戏,无不使学生牵肠挂肚、魂牵梦萦。

(6)感情用事。

对不喜欢的老师,就不愿学其所教的学科。

6.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

(1)自信、乐观、上进

(2)心胸开阔、情绪稳定

(3)独立人格、自我意识

(4)良好的学习习惯

(5)科学的职业取向

青年学生心理健康10项标准:

★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情绪平稳

  ★心胸宽广,懂得取舍

  ★行为上“知行”合一

  ★具有有效行为能力

  ★人际关系良好

  ★善于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控制自己的生活、情绪

7.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心理辅导

①学习兴趣的作用及其四条培养途径:

创设氛围—导趣;

联系实际—激趣;

重视实验—提趣;

为理想乐学—升趣。

②自信心的作用及其三条培养途径:

分散难点,体验成功;

善用暗示,体验信任;

教会调节,体验成长。

8.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建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

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9.在职业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

调查发现,造成中职生厌学、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主择业、创业的能力。

不少中职生对专业的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被动的,他们渴望得到职业指导。

因此,要抓住中职生入学和毕业离校的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质,指导学生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同时在校内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等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择业、创业能力,矫正其不良心理。

补充: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概念: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方法如下:

第一,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喜欢这门课,对它有兴趣,觉得需要它,你不教它,他也会自己去学,去钻研,学习的动力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反之,学生不喜欢这门课,对它没有兴趣,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动力。

课程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去鉴赏科学的美。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领略科学里所蕴藏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美,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些名家大师的讲座之所以能深深地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他们既有高深的科学造诣,又有高雅的艺术修养。

像杨振宁教授那样,讲起物理理论来,简直把科学和艺术浑为一体,在他的学术讲座中经常能欣赏到他以艺术家的风格处理科学问题的特色,无怪乎他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而听后又回味无穷。

第二,运用教学相长,与学生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

我国古代《史记》上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由此可见,教法与学法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我教你学”,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而应当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要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

课堂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勇于质疑争论,大胆发表意见,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自然会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第三,运用教师人格的力量。

人格,通常被理解为个人的社会倾向性,它是一个人气质、性格、品行的综合体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在中等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情感脆弱,又面临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他们的知、情、意、行的矛盾日趋深刻、复杂,他们的“向师性”十分明显。

教师是不是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爱,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事业,对科学有没有极大的热情、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想,敢不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学说挑战,有没有不断进取的精神,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为转变教学观念,打破过去狭隘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教育质量关,为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

健全人格,即指健康和完整的人格,其理想标准是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善、统一、平衡、协调,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从具体特征上讲,健全人格应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不稳定期,其心智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均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作为教学执行者的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做一位拥有优雅气质的教师,做一个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

(1)展示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

青少年学生对外界的新鲜刺激比较敏感,往往对于喜欢的教师会产生崇拜的心理,对其所带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

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涉猎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关的书籍,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留心校园外的世界,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避免面对学生流露愤世嫉俗、消沉低落的情绪。

(2)塑造大方得体的外在形象

教师职业本身有着鲜明的角色特征和行为规范。

教师的衣着举止、表情与情绪、态度与语言等,既能反映教师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的风采,又能影响师生情感的交流;

既能保证知识信息的传递,又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使自己的形象既大方得体,又具有活力和感召力,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应言语温和、友好,着装整洁、得体,举止文雅、端庄,避免讽刺、挖苦学生,衣着不整,粗俗、不文明的行为发生。

(3)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在学生眼里是师者的角色,更应是朋友的身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

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友好的微笑、一次爱抚、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认识自己的错误。

这一切胜于严厉的斥责及惩罚,使学生由衷地尊敬教师而不是产生恐惧心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拥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升华自身的专业技能,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逐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