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化考试重点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
《运动生化考试重点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化考试重点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教材P104)
6、脂肪动员:
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教材p63)
7、超代偿规律:
当运动引起的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一但停止,再合成过程将占优势;
恢复中,被消耗的物质不仅得以补偿,而且还能超过原有水平。
(教材p127)
8、运动性疲劳:
身体机能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教材p160)
9、运动性蛋白尿:
由运动引起的蛋白质增加的尿。
10、磷酸原:
由于ATP和CP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酸集团的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合称为磷酸原。
11、酮体:
脂肪酸在肌肉等组织内能够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在肝脏组织脂肪酸氧化不完全,体内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
这些中间产物主要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成酮体。
(氧化部位主要是心肌、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酮体浓度变化不明显,长时间运动时,血酮体水平升高。
12、运动性贫血:
指由于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
男运动员低于13克%,女运动员低于12克%。
13、女运动员三联征:
包括相互联系的征象,即进食障碍、闭经和早发骨质疏松。
14、亚健康:
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也是疾病来临之前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填空
1、(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教材p47)。
发展磷酸原系统的训练应采用(最大速度(力量)间歇)训练法,每次的运动时间为(10秒以内),组内休息间歇(30-90秒),组间休息间歇(3-5分钟)。
(教材p114)
2、最大乳酸训练应采用(间歇)训练法,每次运动时间为(1-2分钟),每组重复(4-6次),组间间歇时间一般为运动时间的(2-4倍)。
(教材p116)
3、人体内的糖主要以(肌糖原)、(肝糖原)、(血糖)的形式存在(教材p98),其中(血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教材p98);
(肌糖原)是速度耐力运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教材p101)(肝糖原)对于维持血糖浓度正常水平发挥作用。
(教材p103)
4、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酮体的生成部位主要在(肝脏),氧化利用部位包括(骨骼肌)、(心脏)、(脑或肾脏)等。
(教材p66)
5、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方法有(最大乳酸训练法)、(乳酸耐受力训练法)(教材p116),其中提高400米专项功能能力的训练方法应以(最大乳酸训练法)为主,其乳酸值可以达到(32mmol/L)。
6、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乳酸阈强度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和(高住低训法)。
(教材p119-p123)
7、合理的膳食安排中,各种食物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应为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5%)。
(教材p173)
8、运动员的合理膳食营养应遵循(四多)和(三少)原则(教材p176)
9、女性运动员三联征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征象,有(进食障碍)、(闭经)、(早发骨质疏松)。
(教材p249)
10、长时间运动时,支链氨基酸参与供能比例增加,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11、无氧代谢供能是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供能主要方式。
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通过外呼吸供应的氧增多,人体内就可以主要通过糖、脂肪氧化供能。
12、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
13、通常选择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是最大速度(力量)的间歇训练,其训练原则为:
运动负荷强度达到最大、运动时间10秒、组内休息间歇不少于30秒、组间休息应在4~5分钟,经过系统的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训练后,可使骨骼肌磷酸原贮量增加,使骨骼肌中CK、MK酶活性提高
14、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有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训练,其中最大乳酸训练法是发展400米跑专项能力常用的训练方法。
15、乳酸耐受力训练是游泳训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训练方法,训练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使血乳酸达12mmol/L左右,当血乳酸过高时,说明可能是强度过大或休息时间过短所造成的,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十分不利。
16、糖异生的原料可以是乳酸、丙氨酸、甘油。
17、糖原是糖在体内贮存形式,血糖是糖在体内转运形式。
18、血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是运动肌的燃料。
19、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机能潜力恢复越大、超代偿表现越明显、效果持续时间越长。
20长时间运动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肌糖原和肝糖原的消耗,血糖下降,脱水,体温上升,这些疲劳的因素在不同运动性质和不同环境都会有差异。
21、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2、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23、食物应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要小。
每天摄入食物的总重量应不超过2.5kg。
24合理的进食时间通常是在运动前3小时,运动后40分钟以后再进餐,避免发生胃肠道不适。
25、耐力项目运动员由于长期进行大量的耐力训练,容易出现红细胞破坏加剧,训练中大量出汗增加铁的丢失、铁的摄入量不足,导致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持续下降,甚至发生运动性贫血。
26、国内外主要衰老机理学说包括自由基衰老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学说、线粒体DNA损伤学说、遗传程序学说、端粒缩短学说、酶类活性变化学说。
27、健康的四大基石是指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心理平衡、适量运动。
28、骨质疏松症的三大成因是性激素下降、钙摄入量少、缺乏运动。
三、简答
1、简述乳酸在体内消除的途径及乳酸代谢的意义?
乳酸在体内有三条消除途径(教材p55):
(1)在心肌、骨骼肌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心肌、骨骼肌和其他组织能从血液中吸收乳酸,在胞浆乳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经穿梭入线粒体,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使乳酸分子中的能量得到利用。
(2)在肝、肾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液循环至肝脏,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葡萄糖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补充血糖的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再合成肌糖原。
(3)在肝中合成其他物质,如酮体、丙氨酸等。
(4)经汗、尿排出体外。
极少量的乳酸直接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约占乳酸消除总量的5%。
乳酸代谢的意义(教材p56-p57):
(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循环入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氧化释能或在肝脏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血糖的平衡;
(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
(3)人体活动时,乳酸的清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去,有利于糖酵解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2、简述脂类的生物学功能(教材p30-p31)
答:
(1)储存并提供能量;
(2)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3)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4)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
3、简述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常见问题(教材p175-p176)
(1)糖摄入不足;
(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
(3)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
(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
(5)钙摄入不足;
(6)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
4、简述运动中糖的生物学功能(教材p23-p24)
(1)提供能量;
(2)构成体质;
(3)调节脂肪与蛋白质代谢。
5、如何利用血尿素指标评定一个训练周期负荷量
训练周期中:
(1)血尿素基本不变,说明负荷量小,对运动员没有足够的刺激;
(2)血尿素在周期训练开始时升高,后逐渐恢复,说明负荷量够大,但机体能够适应;
(3)血尿素始终升高,说明训练负荷量安排量过大,机体不适应。
6、简述维生素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如何补充维生素?
(1)维生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
构成辅酶来组成全酶和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直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调节代谢速率。
当机体缺乏维生素时就会影响运动能力。
(2)补充维生素应以食补为主,也就是通过膳食中水果和蔬菜的良好补充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当食补满足不了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时,可以通过复合维生素和单片剂维生素的补充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但是过量的补充维生素并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大大制约运动能力的表现。
因此要合理地、适当地补充运动中所消耗的维生素,而合理的补充维生素是以维生素营养密度为标准来进行的。
五、论述
1、试述马拉松运动时:
①能量代谢的特点和供能过程;
②产生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
③举出两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④举出两种营养措施用以提高运动员抗疲劳能力?
(1)能量代谢的特点和供能过程分析。
马拉松运动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
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故跑速不是很高,绝对强度属于中等强度,这决定了马拉松运动是典型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马拉松运动的起始阶段,由于运动强度相对较大,有部分的糖酵解参与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机体主要以糖有氧氧化提供能量,在途中加速及冲刺阶段,也会有部分的糖酵解参与供能。
(2)运动疲劳的主要原因:
由于运动时间长,运动过程中主要由糖有氧氧化供能,因此,糖储备的消耗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生物化学原因之一。
糖储备的大量消耗会引起机体血糖浓度的降低。
同时,由于运动中大量产热和肌肉收缩摩擦生成的热量会引起体温升高,这也会引起运动性疲劳。
为防止体温升高,机体会以排汗的方式散发热量而引起大量脱水,并随之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的丢失,因此,糖储备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脱水、无机盐丢失都是引起马拉松运动性疲劳的原因。
(3)提高运动中抗疲劳能力的训练方法常采用乳酸阈强度训练、高原训练等提高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能力;
可采用运动和高糖膳食相结合的糖原填充法提高糖的储备;
运动中及时补充液体等均可以提高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
(4)提高运动中抗疲劳能力的营养或辅助措施有a、运动前可以采用糖原填充法提高肌糖原储量;
b、运动中及时补液等。
(结合教材p94、补充的不同类型项目疲劳特点以及教材p119、p122以及教材p183、p185)
2、100米跑主要供能系统供能的基本过程。
100米跑主要动员的供能系统是磷酸原供能系统。
100米跑需要机体迅速提供能量,当ATP在ATP酶催化下迅速分解为ADP释放1个~P(高能键)的能量,最快速的补充CP。
CP生成肌酸,瞬时补充能量生成ATP以维持供应所需能量,ATP和CP就构成了最短时间运动的能量系统,在运动生化中称为磷酸原系统。
具体过程:
ADP+CP→ATP+C(肌酸)
在运动后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生成的能量生成ATP时,通过逆反应再合成CP,CP与Pi在线粒体膜上穿梭,能量带到胞浆中,使胞浆中ATP保持高浓度。
3、试述400米跑运动时:
(1)能量代谢特点和供能过程分析;
(2)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
(3)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和辅助手段可以提高运动中抗疲劳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