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6716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原理 赵炎秋Word文档格式.docx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杜甫的“三吏”“三别”,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柳宗元《永州八记》;

文学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它是文学作品中渗透和蕴含的作家的思想和情感指向,是要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

3、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整个社会结构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中最为远离经济基础的部分之一,在社会结构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经济基础对它的制约和决定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这些中心环节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等;

另一方面,文学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往往通过这些中心环节。

文学的审美性质

文学的审美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艺术最为鲜明的审美特征,形象性是文学的外在标志

●情感性,情感性是文学的内在标志。

从创作过程上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从艺术作品内容看情感贯穿艺术作品内容;

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虚拟性,文学作品总是虚拟的,虚拟性是文学基本的审美特性之一。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

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也有审美性,两者辩证统一,意识形态性是文学的普遍性质,审美性是文学的特殊性质。

从目的上来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从方式上来说,文学既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

从态度上来说,文学既是评价的,又是认识的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1、艺术门类的划分

●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三大类。

听觉艺术主要有音乐,视觉艺术主要有绘画和雕塑,想象艺术主要有文学。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大类。

空间艺术有绘画和雕塑等,时间艺术有文学和音乐等,时空艺术有戏剧和舞蹈电影等。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两大类。

静态艺术主要有绘画和雕塑等,动态艺术主要有文学、音乐和舞蹈等。

●以创作主体与生活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两大类。

表现艺术有音乐、舞蹈、抒情文学等,再现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戏剧、叙事文学等

●以艺术的社会功能为标准,可分为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两大类。

实用艺术主要有建筑、工艺美术等,美的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

●以艺术构建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2、语言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

文学以语言为材料构建形象反映生活

文学的许多特点是由语言这个构建材料决定

文学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

2、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特点

1、形象的间接性形象的间接性使文学缺乏绘画电影等的感官直接性和感官冲击力,但可以表达其他艺术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感官直接性不强的形象,有利于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与到形象的再创造中来。

文学可以说是想象和联想的艺术

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文学可以广泛的丰富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3、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特别适合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适于发掘描写人的各种丰富多彩、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第4节文学的社会作用

1、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

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指文学作品给人以情绪的感染、精神的慰藉和感官的快适。

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文学社会功能的核心,是它最重要最独特的价值。

2、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作品能够扩大人的认识领域,具体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

文学作品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认识价值。

3、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灵魂,这就是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

历来的艺术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文学作品对人的思想启迪、情感熏陶作用。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亚里士多德把教育视为文艺的三大功能之一。

 

第二章

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

第1节文学形象

1、文学形象在文学活动中的位置

1、文学形象是文学活动的中心

2、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体和核心

3、在文学中,形象是比语言更重要的因素

2、文学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形成

文学形象来自生活,但生活与文学形象又不是同一回事,从生活到文学形象还有一个漫长的距离,文学形象是形式化了的生活。

1、形象的实质是生活。

文学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

从主体的角度看,文学形象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

2、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

3、形式化的主要过程。

(1)主观化主观化是对客观生活的意识。

主观化意味着对生活进行抽象。

主观化是文学形成的基础和出发点。

(2)简化所谓简化,就是对生活的压缩和选择。

(3)情感化所谓情感化,主要是指在形象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主观因素对形象的渗入。

低度情感化、适度情感化、过度情感化(变形)变形是指,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评价,对生活材料有意的进行扭曲改变。

变形不是形式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但它帮助了作者主观意图的表达,有助于加深扩大对生活的反应和表现;

有助于创造一类有特色的文学形象,丰富形象的世界;

扩大读者的欣赏范围,有助于加深对世界和文学的认识。

(定型)定型是指形象的修整组合。

(物化)物化的必然性:

物化是形象化过程中的终结,是形象的最后完成;

为了完成文学自身的社会功能,形象必须物化出来;

作家头脑中的想象总是处于变动过程,经过物化以文字形式固定。

3、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

1、文学形象内部结构的四个层次:

语言语象具象思想文学的两大要素:

形象和语言

2、语言层语言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层次,这一层面又可分为语音文字和语义

3、语象层语言形成语象的关键是语言感性具体的一面的突出,所谓语象就是一定长度的语言在其直接感性显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的生活断片。

4、具象层具象在语象的基础上形成。

在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中,文学具象是最核心的一个层次。

5、思想层思想是文学形象内部结构的第四层,具象形成后,总是要表现与指向一定的思想。

第2节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1、文学意象

1、文学意象的涵义和特征

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统一

中国古代诗人推崇“兴象”,既涵义深微又天然无痕,自然流露出深层意味。

西方文论家反对用单纯的视觉形象和如画性解释意象,因为意象背后总暗示某种不可见的内在的东西。

2、意象的类型和结构方式

从语言分析角度分类,可分为静态意象和动态意象;

从心理学角度分类,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动觉的、错觉的、联觉的八种;

从内容上分类,可分为自然的、人生的、神话的三种;

从题材方面分类,可分为赠别、思乡等十四种;

从表现功能方面分类,可分为比喻型、象征型、描述型三种。

几种常见的结构方式:

●平行式意象结构,一首诗在诗歌情感的统摄下,按时间空间顺序排列组合意象。

●递进式意象结构,采用顺序推进的方式,或在时间上先后承续,或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是一种纵向结构方式。

●重叠式意象结构,两个意象重叠起来并产生新的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暗示性和表现力。

●辐射式意象结构,由一个主导意象辐射出一系列意象,从而构成一个意象结构整体,适用于表现厚重的思想情感。

●向心式意象结构,多个意象围绕主导意象向内凝聚成意象的整体,类似于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复现式意象结构,同一主导意象不断重现而组成的意象结构。

●对比式意象结构,把语义上、情感上互相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意象的结构方式。

二、文学典型

1、典型理论演化的历史过程

西方:

17世纪前,典型的类型化阶段;

18-19世纪,个性特征阶段;

19世纪中叶后,走向成熟。

中国:

最早在春秋,主要发展在五四时期

2、文学典型的涵义及其特征

所谓典型,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艺术价值的艺术形象。

基本特征:

●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阿Q的精神胜利法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

●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扁平人物性格稳定、单一,如张飞、诸葛亮;

圆形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丰富性,如林黛玉、哈姆雷特、阿Q等)典型人物的多种表达方式:

主辅式多侧面,如莎士比亚塑造的奥赛罗;

集中式多层次,如莎士比亚塑造的罗密欧;

矛盾的相反相成式,如曹禺塑造的繁漪

●具有独特的、诱人的艺术魅力(凡典型人物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艺术家对人生底蕴的最富于独创性、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人物是题材的中心,环境是人物生存的空间。

典型人物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充分展现。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3、文学意境

1、意境理论的历史发展

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先秦,老子的哲学以及《周易》、《庄子》就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

2、意境的本质和特征

意境的基本特点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宇宙的丰富意蕴。

(1)情景交融

●景中生情对客观自然景观的观照和描绘为主,写景与写情明显向写景倾斜。

物以情观,景中含情,句句关情,情藏景中。

●情中含景偏于主观情感的抒发,情重于景,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情景结合,不分伯仲,更显自然天成。

(2)虚实结合

●“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景中寓情,托物言志,把外在的客观景物的描绘与内在主体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把无形的情思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3)含蓄空灵

3、意境的类型

●无我之境情感在诗中不直接显现出来,诗人所熔铸的主体情感色彩较蕴藉淡薄,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印象,但并非真的无我。

●有我之境诗人的主体意志较为显豁,熔铸的主体情感色彩较强烈。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1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文学作品的内在本质和意蕴,是作家所意识的审美客体,又是作家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它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生活和作家对它审美评价的有机统一。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内容的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具体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统一。

第2节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文学作品构成的重要方面,包含主体和题材两个基本因素。

1、题材的内涵

●文学作品的题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题材是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如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等。

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讲述的东西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在表在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现象。

●题材来源于素材,素材是作者在生活中的积累的还没有经过作家加工改造的原始生活材料。

2、题材的选择与题材的多样化

●题材的选择和提炼受到作家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的制约。

作家的生活实践愈丰富,生活阅历愈广,就愈能够积累丰富的生活题材,形成有深刻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的题材。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对思想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形成是有重要影响的。

●在题材选择上我们要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