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6552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

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图3汉五铢钱图4唐开元通宝钱

过渡:

货币的发展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这一目。

(板书)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问题情境1:

“商人”的“商”最早的意思是什么?

A.商朝

B.商量

C.买卖

D.钱币

答案:

A

过程叙述:

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把买卖人称作商人?

原来“商人”一词的由来与我国商业的起源与形成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

到了夏代,在社会上便游离出一部分专门从事交换的人。

公元前1000多年,黄河下游居住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的祖先叫契。

由于契在大禹治水时有功,被封为商,这便是古代的商族。

契的六世孙王亥聪明多谋,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

一天,王亥在贩运货物途中,突然遭到狄族易氏的袭击,狄族易氏抢走了货物和随从的奴隶,并杀死了王亥。

王亥有个儿子叫甲微,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便兴兵伐易,最后终于灭了易氏,商的势力从此扩展到易水流域。

到了孙汤时,商族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纺织业,花色品种优于其他各族。

孙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后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均十分发达。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由统治者一下变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

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贵族,每况愈下。

商族人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便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

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即跑买卖的人都是商族人。

后来,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简呼为商人了。

这些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商人”之说,在古代是分为两类的,一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如开店坐铺则称为“贾”(读古)。

“春秋”时代鲁国曾设有“贾正”这种官职,专门管理市场贸易事务。

而流动在外面进行贸易的,才叫“商”。

然而,现在“贾”“商”已经不分,凡是作买卖的,统称为“商”。

至于在市场上所流通交换的物资叫“商品”,从事这种行业活动叫“经商”,固定在一个地方用来销售物品的铺面叫“商店”。

一些带有“商”字的叫法,都源于此。

问题情境2:

请概述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

历史时期

概括

商朝

“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秦汉

商业初步形发展,逐渐艰难

隋唐

商业繁荣

两宋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元朝

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明清

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师生互动:

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1: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合作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自主学习2:

原因: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自主学习3:

表现: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弦高、范蠡和孔子的弟子子贡;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货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

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秦汉时期的情况。

自主学习4:

秦汉:

商业初步发展,逐渐艰难。

秦汉时期既然商业初步发展了,为什么会逐渐艰难呢?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原因。

自主学习5: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

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后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铸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着类似“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

自主学习6:

两汉:

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当时的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自主学习7:

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张骞通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今天的新疆进入中亚和西亚。

汉武帝之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自主学习8:

主要是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的限制太多。

过程评价:

同学们对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及逐渐艰难的原因分析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情况。

自主学习9:

隋唐时期:

为什么隋唐时期商业会繁荣?

自主学习10: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自主学习11: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过程引导: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请同学们一起看“学思之窗”。

自主学习12:

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商业发展可以理解。

那么到了两宋时期,商业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

自主学习13:

两宋时期:

商业空前繁荣。

为什么两宋时期商业会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自主学习14:

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主学习15: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自主学习16:

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

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加。

自主学习17:

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主学习18:

元朝:

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为什么元朝会出现国内外商品汇集的景象?

自主学习19: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

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

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朝商业继续繁荣。

自主学习20: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东欧、中亚、非洲海岸、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

城内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国内外各种商品川流不息地汇聚于此。

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见“参考资料”之“原始资料”)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此阶段商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自主学习21:

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入团体商帮,其中,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列表比较徽商、晋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

典当、走出国门

晋商

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

票号,走出国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商业发展的过程,随着商业的发展,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市”以及城市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着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板书)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一目。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彼此分开、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城就是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

市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开始并不在城内。

问题情境3:

请概述“市”的变迁。

特点

西汉

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定时、定点、管理严格

唐朝

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

宋朝

市分散在城中,“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突破时间、地点限制;

管理松散

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

西汉:

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唐长安城平面图

唐朝:

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220行,西市有西域、波斯、大食的商人。

唐朝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

长安内城内有“市”有“坊”,“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

“市”和“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市”只能从事商业活动,不能住人,而且时间规定得很死,只允许每天下午进行商业活动,暮鼓一响,所有的人必须回到住宅区——“坊”里面;

而“坊”只能住人,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这样的城市布局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这样的城市布局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北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