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Word下载.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具
中国地图、相关课件
过
程
师生活动预设
反思与调整
一、歌曲导入:
1.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
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2.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指名学生,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市(
)区(
)乡”填空说话。
3.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师: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方法也很多。
今天,我们要从认识地图开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
(出示中国政区图)师:
地图就像一幅画,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信息。
瞧,比例尺、图例、方向就是地图特有的语言,是读懂地图的关键。
谁了解它们的特点及作用?
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如:
▲表示山峰,☆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确定了方向就可以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具体方位。
2.
读懂了地图,我们来找一找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我们来看一看,家乡湖南位于祖国的什么位置?
它的周围有哪些邻居?
邻桌的同学可以相互议一议。
(相互议论后汇报)湖南位于祖国的东南方向,它的西面是重庆、贵州,南面是广东、广西,北面是湖北。
3.关于家乡,你们在调查中还了解了些什么?
(出示建议:
讨论小组找到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
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勾出你们认为特别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资料,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
(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
人口、面积、特产、风景点、称号、文化习俗、革命传统等。
小结:
湖南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湖南人而感到自豪!
三、画家乡
1.人们都说,祖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湖南版图又像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
看来,每个人对家乡都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家乡的模样,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吧。
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家乡在地图上的轮廓,再涂上颜色,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四、全课小结
板
书
设
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看地图找家乡
后
记
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
第2课时总30课时
1、使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交流对老家的了解。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家。
相关课件
一、家乡的自然环境
(一)湖南的地形特点
外地人常常赞叹咱们湖南人太能走路了,爬坡上坎也是那样轻松、自如。
这些都与湖南的地形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出示教材中的地形图)
1.请结合地形图四周的文字和图片仔细读读这张地图,想一想家乡的地形与图中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
我们的家乡与其他地区究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小组为单位相互议一议,说一说。
2.交流:
湖南的地形与家在山地、丘陵的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
3.从这些介绍中,你了解了些什么?
祖国地形种类齐全,不同地形人们的生活情况也有所不同。
(二)湖南地形图
1.(出示中国地形图)这是我国的地形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谁能借助图例,仔细读读这张地图,并说说你看懂了些什么。
2.(出示湖南地形图)谁能结合这张地形图说说湖南属于什么地形?
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出湖南的地形主要是山地、丘陵。
二、了解老家
1.了解了家乡,下面我们一起来说说老家。
谁知道“老家”指什么?
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
户口本上的籍贯。
2.你的老家在哪里,你是怎样了解到老家的?
谁来为我们介绍介绍你的老家?
生介绍自己的老家在哪儿、在地图上查找,介绍资料。
3.大家的介绍都挺不错的,看来,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
今年春节,你跟着父母回老家过年了吗,都了解到些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交流情况)
4.谁来说说你们的讨论情况。
引导交流:
①了解回老家的路线、交通工具。
②了解老家的风土人情。
③了解老家还有哪些亲人,准备礼物。
④了解老家的过去、现在
5.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对老家都有着深深的感情,毕竟,那儿是我们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
关于家乡、老家,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生自由说)
6.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别的地方的小朋友是怎样介绍他的老家的,一起去体会体会不同地方的人,相同的浓浓家乡情。
(生自由读教材最后两页相关内容及自己搜集的材料)
三、小结升华
是啊,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怀念自己的老家呢?
无论我们离开它多久,心中总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
无论什么时候,关于家乡、老家,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就因为这份浓情厚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
下面,让我们自由地品味品味吧!
我的家乡在哪里
自然环境
老家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第一课时)
第3课时总30课时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
家乡风光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家乡风光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
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
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
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
如:
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小结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家乡风光美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第二课时)
第4课时总30课时
1.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名人。
2.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名人。
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相关课件
一、家乡的光荣榜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啊?
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师介绍。
2湖南的名人真不少,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杰出人才。
这节课,就来夸夸咱们家乡的人。
二、家乡人物知多少
1.你们肯定知道很多家乡的名人,谁愿意把知道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
2.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会儿,我们举行一个擂台赛,比一比是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名人最多。
(学生交流。
3.举行“家乡人物我知道”擂台赛。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欢迎你们走进今天的“家乡人物我知道”擂台赛的比赛现场。
为了更好地参与比赛,我们现在把全班编为红队、蓝队、黄队、绿队,在比赛中,队员合作抢答题目,哪组同学举手最多,就可以获得答题机会。
答对者就叮以将彩旗插到自己组上,最后,获得旗臶最多的队就是优胜队。
准备好了吗?
第一环节,必答题。
哪个队先来?
第二环节:
抢答题。
(提醒学生:
现在我们是以小队形式参与比赛,队员间要互相支持,哪怕你不会回答,你也可以举手为你的队友抢答题机会。
第三个环节是自由介绍,只要能说出两个湖南名人,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就可以得到一面旗。
4.师宣布比赛结果,并表彰获胜的小队。
恭喜获胜队,你们赢得了今天的比赛,说明你们平时都是喜欢观察生活的孩子,也表扬其他几队,在比赛中你们体现出了你们团队的合作精神,你们真棒!
三、爱家乡
我在行动
1.是啊,美丽的湖南养育了勤劳的湖南人,这些勤劳质朴的人又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家乡,让家乡更美丽富饶,让湖南这个名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那么作为湖南小主人的我们,也应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是吗?
那么你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呢?
对,这些都是同学们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也是我们对家乡的一种承诺。
2.这样吧,让我们在小组里面把我们自己想做的,能做到的,做成一张小小承诺卡,写完以后,可以装饰一下,我们比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漂亮。
3.学生合作完成。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进行介绍,其余的只展示,不介绍。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湖南美丽的现在,从你们的行动中,我仿佛看到了湖南辉煌的明天。
此时此刻,我能感受到大家作为湖南人的那种骄傲,是啊,我骄傲,因为我是一一湖南人,我骄傲一一因为我也能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硕果累累
(家乡的人
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