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597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记录定稿Word格式.docx

教授31人,副教授32人,讲师43人,助教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4.3%,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3%。

学院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首批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

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校级教学标兵1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

省级教学团队1个(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

学院承担学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英语、应用心理学、法学、麻醉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和各类成人教育等多专业、多层次的生物医学课程和公共卫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共开设必修课程168门,选修课程53门,年课时约4.3万余学时。

多年来,学院在保持基础医学教育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

针对传统医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对传统医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医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该体系突破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统一于医学类专业教学大系统中,形成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医学实验学》系列化实验技术课程,独立开设了《医学实验方法概论》、《形态实验技术》、《机能实验技术》、《分析与检测实验技术》4门实验技术课程,并为此成立了新的课程组来组织实施教学工作。

学院以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为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以带动基础医学其他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课程建设水平。

学院现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微生物学),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人体解剖学、病理学、预防医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3门省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10门校级精品课程。

2007年以来,学院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51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61篇,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最佳技术实现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第二届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实验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得到全面更新。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建筑面积22157.99m2,其中教学用房面积12411.5m2,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5.02万元。

拥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

在全省率先装备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Ⅱ级实验室(P2实验室)、SPSS统计实验室及虚拟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教学实验室。

同时,建有开放实验室和学生创新实验室,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和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院具有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基础医学学科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也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生理学和药理学为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病原生物学为学校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基础医学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一些研究方向在其相应的学术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

2007年以来,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94项,科研经费1070余万元。

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

公开发表论文639篇,其中核心期刊340篇,SCI、ISTP、EI收录论文59篇。

主编或参编论著和教材61部。

学院承担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生物技术等4个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共管理学生4893人。

学生工作遵循“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思想品德建设为主渠道,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途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帮扶体系为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学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近90%;

在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我校毕业生的通过率连续6年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考研录取率分别为24.95%、31.38%、25.07%、32.39%;

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区赛团体赛第一名、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97项,发表论文75篇;

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人、优秀奖3人,基础医学院获最佳组织奖。

当前,全院职工团结拼搏、发挥优势、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大力增强学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多出医学科学研究成果而努力奋斗。

第二部分自评报告

1.宗旨和目标

学院积极参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立,并通过各种形式使学院全体师生周知。

学院遵循基础医学教学规律,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负责落实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教育计划

2.1课程计划

2.1.1制定原则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适应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为依据,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计划。

2.1.2课程计划制订程序和师生的参与及理解

教务处下达制订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和修订意见后,学院以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等利益方对课程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并参考部分国外医学院校相同专业的学时设置和我国35所医学院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平均课时,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计划进行整体协调,最后将讨论结果形成修订意见,并上报教务处。

教务处将制订的课程计划印发给各二级学院及用人单位,并上传至教务管理系统,供师生查询使用,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课程计划周知。

2.1.3课程设置模式及基本要求

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科学设计课程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坚持“三早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大预防观念、循证医学观念和社区服务观念。

学校设置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模块包括思想道德课程、自然科学课程、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生物医学课程、公共卫生课程、临床医学课程等课程模块,共有必修课程54门,学时总数3588学时。

学院主要承担生物医学课程模块和公共卫生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

生物医学课程模块:

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课程的设置应既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该课程模块中,开设必修课程13门,学时数1042学时,占总学时29.04%;

开设选修课程31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为1:

2.4。

公共卫生课程模块: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医疗实践,树立公共卫生服务观念,增强公共服务卫生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开设必修课程2门课程,学时数162学时,占总学时4.52%。

选修课程19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1:

9.5。

表2-1临床医学专业课时分布情况一览表(单位:

学时)

思想道德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

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

生物医学课程

公共卫生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

合计

理论课时

284

160

424

692

96

822

2478

实践课时

66

26

256

350

356

1120

小计

340

186

680

1042

162

1178

3588

理论与实践比例

1:

0.23

0.16

0.60

0.51

0.69

0.43

0.45

各类课占总学时(%)

9.48

5.18

18.95

29.04

4.52

32.83

100.00

注:

本表统计的实践课时不包括毕业实习、课外科研能力训练、入学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分散见习及选修课等学时。

2.1.4课程整合

学校以“突出主干课,调整必修课,丰富选修课,加强实践课”为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横向综合的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出台了《赣南医学院21世纪初教学改革方案》和《赣南医学院2006-2010年教学改革总体方案》。

为此,学院自1999年开始承担了多数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在医学实验课程综合改革和课程内容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医学实验课程整合

在医学实验课程整合方面,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医学实验学》系列化实验技术课程,学院承担了《医学实验方法概论》、《形态实验技术》、《机能实验技术》、《分析与检测实验技术》4门实验技术课程,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建立了跨学科的教学组织(实验总论课程组、形态技能课程组、机能技能课程组、检测技能课程组)具体实施教学工作。

这些整合课程为必修课,从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中开始开设。

《医学实验学》系列教材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列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具体整合情况如下:

《医学实验方法概论》:

以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主线,将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学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旨在使学生了解医学科学研究的概貌,初步掌握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架起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科研方法概论、医学论文写作、医学文献检索、医学数据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