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566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docx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21.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

4.21.1.1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CJ

1.所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项目与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临床诊疗科目T,有关介入诊疗项目(如心血管介入)联取准入资格。

2.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3.有与介入诊疗项目相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4.有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

5.相关科室和人员知晓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

1、比对执业注册证和所开展的诊疗科目,检查有关介入诊疗项目(如心血管介入)准入资格批文;

2、至少应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肺等实质脏器疾病等介入诊疗;

3、提供相应介入病历,反映相关临床科室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具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情况;

4、提供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

5、现场检查相关科室和人员对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的知效率。

[B]符合“C;

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有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后改进措施。

提供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的监管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后改进措施。

[AJ符合,并

1.根据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介入诊疗服务。

2.相关科室协作良好,共同保障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安全。

现场检查介入科24小时连续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和相关科室配合情况。

4.21.1.2有满足介入诊疗需求的导管室、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及诊断技术人员。

[CJ

1.有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符合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操作室使用面积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等相关要求。

(2)有多功能监护系统和心、肺、脑抢救复苏设施、急救药品。

(3)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及高压注射器。

2.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多普勒超声设备及相配套的专业诊断队伍。

3.有设备使用及维护技术人员,有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相关措施,并落实。

1、现场检查导管室设置、设备配备、急救药品配备等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2、现场检查CTMRI和超声等设备和专业诊断队伍情况;

3、现场检查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力量、影像诊断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以及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B]符合“C”,并

1.有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

2.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有监管与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检查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2、检查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的监管与评价记录,对存在问题后改进措施。

[AJ符合,并

1.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实现数字化,有完善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2.设备维修响应及时,保障安全运行,保障临床需要。

1、检查PAC够行管理情况;

2、现场模拟设备紧急维修,响应及时。

4.21.2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依法取得相应诊疗科目及人员的执业资质。

4.21.2.1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CJ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制定实施细则文件与管理流程,并执行。

2.有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并考核。

1、检查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文件与管理流程;

2、检查有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和考核记录

[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A90%

2.有主管部门对规范落实情况、培训效果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现场考核相关人员掌握岗位技术操作规范情况,考核合格率A90%2、检查主管部门对规范落实情况、培训效果监督检查记录资料,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J符合,并

1.持续改进有成效,相关人员无违规操作事件发生。

2.相关人员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100%

1.持续改进有成效,相关人员无违规操作事件发生。

2.相关人员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100%

4.21.2.2医师、医技和护理人员经介入治疔专业技术培训合格。

[CJ

1.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并能遵循。

2.医师、医技和护理人员经介入治疔专业技术培训合格。

3.人员资质符合介入诊疗项目执业要求。

4.具有与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检查并询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率;

2、检查专业技术人员经介入治疔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3、检查相关人员资质证书;

4、了解开展介入诊疗科室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B]符合“C”,并

1.主管部门对人员上岗情况有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1、检查主管部门对人员上岗情况定期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2、检查对相关人员培训后上岗能力

2.有对相关人员培训后上岗能力的评价,并有相关资料。

的评价资料。

[AJ符合,并

持续改进后成效,所有介入诊疗人员资质与能力符合上岗要求。

所有介入诊疗人员资质与能力符合上岗要求。

4.21.3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规范技术操作,开展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4.21.3.1

有介入诊疗医师资质的授权管理。

[CJ

1.后对实施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

2.在实施介入诊疗前,必须经2名以上具有介入诊疗资格的医师决定(其中至少1名为副主任医师),并有记录。

1、检查对实施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及具落实资料;

(个人申报、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名认可、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2、检查10份介入科病历,了解术前讨论情况。

[B]符合“C”,并

1.授权管埋落实到每一位医师,能力评价有记录。

2.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有检查,对存在问题后改进措施。

1、检查医师授权管理情况和技术能力评价记录;

2、检查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的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后改进措施。

[AJ符合,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授权管理落实到位,根据评价结果动态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持续改进有成效,授权管理落实5U位,根据评价结果动态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4.21.3.2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履行知情同意,保障患者安

[CJ

1.各级医师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并严格执行,

2.介入诊疗前,手术医师手术前到病房查看病历,检查患者,确认手术适应证。

3.介入诊疗方案确定与实施按照授权规定执行。

1、检查10份介入科病历,重点检查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前访视、术前讨论与介入诊疗方案确定、履行告知义务等要求落实情况;

2、现场询问相关医师对上述要求的知晓率。

1、提供介入诊疗工作制度、导管室管理制度、技术操作常规和介入诊疗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2、询问各级各类人员对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得知效率。

1、检查院科两级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总结、对介入诊疗质量有定期评价和分析等文字资料,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2.检查患者随访资料。

3.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AJ符合,并

1.持续改进有成效,规范实施介入诊疗。

2.对术后患者诊治效果随访率A90%

1.持续改进有成效,规范实施介入诊疗。

2.统计登记本和随访记录,对术后患者诊治效果随访率A90%

4.21.3.4有消毒隔离制度。

[CJ

1.介入手术室(导管室)应纳入全院感染管理和监测范围。

2.按照相关规定,对介入手术室(导管室)实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3.对相关人员有培训与教育。

4.相关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消毒隔离制度知晓,并执行。

1、检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介入手术科的监测记录;

2、检查导管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3、检查对相关人员培训与教育记录;

4、检查相关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消毒隔离制度知晓率和执行情况。

[B]符合“C”,并院科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与缺陷后整改措施。

检查院科两级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定期检查落实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后整改措施。

[AJ符合,并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设施及人员操作等达到院内感染管理规定。

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设施及人员操作等达到院内感染管理规定。

4.21.4有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器材来源可追溯。

介入诊疗器材使用符合规范。

4.21.4.1有介入诊疗器材购入、使用登记制度,保证

[CJ

1.有介入诊疗器材购入、使用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

(1)每一例介入诊疗器材使用者的病历中均有器材

1、检查介入诊疗器材购入、使用登记制度,抽查2种器材的供应输口厂家,进行现场联系;

2、检查病历中器材使用识别标志的记录;

3、检查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使用流

器材来源可追溯。

使用的识别标志的记录。

(2)医院对不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使用流程有明确规定。

(3)所有一次性器材毁形并记录在案。

2.所有诊疗器材均有合格的相关证件。

程、毁形记录;

4、检查所用器材的相关证件。

[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联合监督管理机制,职责明确,并能定期开展联合检查。

2.对发现问题和缺陷有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检查多部门(医疗、设备、院感等)联合监督管理、定期联合检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和缺陷有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AJ符合,并持续改进有成效,全院所有介入器材管理使用规范,可追溯,无违规采购、使用案例。

持续改进有成效,全院所有介入器材管理使用规范,可追溯,无违规采购、使用案例。

4.21.5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

4.21.5.1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

[CJ

1.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2.有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并落实。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

4.患者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有防护。

5.定期对相关人员防护进行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并有考核。

6.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7.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有健康档案。

1、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2、提供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3、现场检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和患者敏感器官防护情况;

4、提供培训、演练和考核记录;

5、提供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

和检查的相关记录;

6、检查相关人员健康档案。

[B]符合“C”,并主管部门和科室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整改措施。

检查主管部门和科室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的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整改措施。

[AJ符合,并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无职业危害事件发生。

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无职业危害事件发生。

4.21.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4.21.6.1有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CJ

1.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2.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相关制度。

3.对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