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565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x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本书共14章,共讲授1学年,第一学期讲授1—4章(36学时),第二学期讲授5—14章(36学时),本次讲授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8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8学时

第三章感觉10学时

第四章知觉10学时

四、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总则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与发言、书面作业、期中考查、单元测验,平时成绩占总总成绩的20%—30%

3.期末考核评定形式

期末考试闭卷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心理学研究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了解心理学要探索什么、心理学和相邻的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心理学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

8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二)情绪与动机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有生理需要,也有社会需要。

人又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

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

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团体心理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一)心理过程

(二)心理结构

(三)心理的脑机制

(四)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五)心理与环境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一)因果研究:

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二)相关研究:

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

相关与因果是

不同的。

(三)个案研究:

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普通心理学

(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教育心理学

(五)医学心理学

(六)工程心理学

(七)社会心理学

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一)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心理学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

(二)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

第三节如何研究心理学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

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三)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分两种: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四)个案法:

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1.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让内·笛卡尔。

2.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

(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

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一)构造主义

奠基人是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著名代表人物是铁钦纳(E.B.Titchener),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

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

创始人是詹姆士(WilliamJames),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52)和安吉尔(JamesAngell,1869-1949)等人。

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三)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是华生(JohnWatson,1878-1958),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四)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重视心理学实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反馈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三)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在学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么认识的?

2.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主要方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参考书目

1.叶浩生主编(1998):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心理学入门北京:

科学出版社

3.黄希庭著(1991):

心理学导论.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高觉敷(1997):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进而了解心理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脑的机能区、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心理的实质

教学难点: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和大脑的机能区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图解

四、教学时数:

8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起源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如变形虫。

一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胞,它是一团形态不固定的原生质。

从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蜇、水母等。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无脊椎动物是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蚯蚓是环节动物,神经系统称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神经系统称节状神经系统。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体形一般是左右对称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叫管状神经系统。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

从低等脊椎动物(如鱼)到高等脊椎动物(如人类),脑的进化遵循着以下的方向:

(一)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

(二)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三)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级细胞。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一)什么叫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这部分膜外电位暂时较负,膜内电位较正,而邻近处于静息状态的膜则仍是外正内负。

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出现局部电流。

此电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

这一局部电流,使邻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并产生动作电流。

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

神经冲动的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一)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二)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四、神经回路

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了一对一的连接外,还有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等。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共31对)

(二)脑神经(共12对)

(三)植物性神经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