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管理行为》讲稿108页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
《《中国式的管理行为》讲稿108页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的管理行为》讲稿108页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三大特色
第二节上下界限
第三节要用看的
第四节不说好话
第五章人我的分寸
第一节弄清楚对方是谁
第二节小心才不会上当
第三节凡事求自己合理
第四节当心“程咬金”系统
第六章两可的拿捏
第一节错的骂,对的也要骂
第二节听的骂,不听的也骂
第三节不让不好,让也不好
第四节自己应该合理坚持
第七章是非的判断
第一节是非很难分辨
第二节怎么说都有理
第三节让制度背黑锅
第四节圆满中分是非
第八章凌乱的秩序
第一节乱中才能看出理来
第二节凌乱正是情的交流
第三节不明言启发有心人
第四节部属应该适时请示
第九章会商的技巧
第一节会而不议
第二节议而不决
第三节决而不行
第四节由情入理
第十章合理的兼顾
第一节好不好都犯忌
第二节听不听都可以
第三节找不找都不行
第四节罚不罚都有理
结束语中国人的包装哲学
前言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西方人从西方看地球,东方人从东方看地球,竞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东西方管理行为的差异。
西方人观察宇宙万物,发现所有生物,都发端于一个基本细胞,基本细胞分裂为二,二分裂为四,四分裂为八,这样发展下去,终于形成植物、动物与人类。
中国人考察宇宙万物,发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封。
”如此生生不息,和西方科学所发现的事实可以说完全—样,都认为宇宙万物是一生二所衍生的结果。
但是,进一步推究“一怎么能生二”时,彼此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西方人认为“一个基本细胞分裂为二”的原因,是由于“二构成一”,“二构成一”(就二看,是两种现象),当然很容易分裂为二。
我国先哲也肯定“太极是阴、阳所构成的单元”,不过“二构成一”之外,尚有“一内涵二”的用意(就—看,两种现象皆发于同一本体)。
“二构成一”在管理上产生西方人“一切依据是非来判断”的科学化行为。
对就是对,错即是错,相当简单明了。
“一内涵二”在管理上产生中国人“圆满重于是非”的人性化行为。
我们常说:
“这样做是对,可惜不够圆满。
”可见“把事情做对未必就是把事情做好”,中国人要求“把事情做好”而非仅止于“把事情做对”。
我国的太极图像,太极代表“圆满”,根本上是一个主体,在此同一主体内,产生“是”、“非”两种相异的现象,是非之间不是一条直线,却是阴阳对称,自然顺畅的圆弧曲线(如图2),形成管理上“不明确”的“分寸”。
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便是由于智慧的限制,无法变化自如,所以学到后来,既没有曲线,也没有直线,只剩下一个加圆形的外壳(如图3)。
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就是“过分求圆满”,弄得没有是非,形成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一切为团体荣誉而努力”的“大和行为”。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即太极行为(中和行为),它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目标放在“致中和”。
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一、第一特性是“不执着”
高阶层主管,对同样一件事情,可以表示“关切”,也可能十分“震怒”,完全视情况而变异,目的却只有一个:
先表明和自己没有关系,再看做这一件事情的人是谁,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然后来调整后续的反应。
中阶层弄不清楚高阶层究竟会关切还是震怒,当然有责任尽量往下推卸,以便关切时跟着关切,震怒时跟着震怒,安全第一。
基层人员经常“押宝”,有时押对有时押错,久而久之,干脆不押,凡事能推即推,能拖即拖,否则也咬文嚼字以察颜观色,多方斟酌而模棱两可。
中国人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困难,诸如:
1、不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2、不重视团体规约,不认真接受工作规范;
3、不完全遵照上级命令行事;
4、不相信企划;
5、不能真正科学化,不容易完全标准化;
6、不能够大家一致,总认为我应该特别。
“不执著”在管理上有许多好处,例如:
1、头脑灵光。
善于应变,对于变动快速的环境具有良好适应力;
2、自动调整。
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适机调整,不断随机应变,以求达成目标;
3、弹性应用。
具有极大弹性,能承受企业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4、把握情势。
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不受原定计划的限制;
5、不畏艰难。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心去做,都有办法解决。
二、第二特性是“不受管”
中国人一开口就是“谁要你管?
”却很少听到“请你赶快来管我”这一类的话。
人不能管,谈什么管理呢?
中国人的管理态度是:
先看能不能管,能管就管,不能管的人,要“理”,你理他,他才会理你。
如果再理不好,那就应该“安”他,你尽力安他,他自愿卖力,这是中国人最高明的“安人”。
安人比理人高明,理人比管人有效。
“不受管”会增加管理上许多麻烦,诸如:
1、不喜欢承受压力,愈是压他,他愈是表面应付,内心不愉快;
2、不爱看规约,你要他签字,只要大家签他就跟着签,很少会认真去看,更谈不上记在脑子里;
3、不愿意上级不断盯住他,要他这样,要他那样,他表面上在听,实际上未必以为然。
当然,“不受管”也有许多好处,例如:
1、不必管他。
善于领导的主管,懂得安他、看得起他,让开一步不去管他,他就会自动去做;
2、不必操心。
操心根本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你越急他越不急。
只要安他,让他身安心乐,他就会自动去操心,变成他急你不用急;
3、不必制衡。
中国人不喜欢被管,本来就是一种制衡,用不着再多方设法、安排制衡的力量,到头来不过流干形式。
三、第三特性是“爱讲理”
中国人最重视“理”,表现在“人人爱讲理”的行为上,我们一再流传:
“读书,要明理”;
“做人,要懂得道理”。
深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而“理直自然气壮”。
遇到争执,总是“请老先生评评理”。
事实上,中国人最受不了的一句话,乃是:
“你这个人怎么不讲理!
”。
“爱讲理”会增加管理上许多困难,诸如:
1、理不易明,很难沟通。
道理多半是相对的,究竞孰是孰非,很难判断。
如果样样要讲道理,实在不容易沟通,因为中国人“全身都死掉了,嘴巴还是硬的”,几乎人人不服输。
2、各说各话,很难协调。
任何场合,特别是公开的场面,大都各说各话,只有嘴巴没有耳朵的结果,增加了协调的困难;
就算有,结论也是各有不同的认定。
3、固执一理,形成意气。
人难免有成见、偏见,并不可怕,但如再加上“固执”,那就万分可怕,中国人“不执著”却容易固执已见,易于形成面子的意气之争。
4、立场改变,理随着变。
中国人重视立场,往往计划时是儒家,执行时变道家,到了考核时,一副释家菩萨心肠。
而在位时是儒家,不在位时变道家,更为明显。
5、理说的多,实行的少。
有些人误认为“沟通就是多言”,因而“尽在那里说道理,以致没有时间真正去实行”。
“沟通”与“多言”完全是两回事,要沟通,却不可多言,这才是有效的沟通。
爱讲理也有许多管理上的好处,例如:
1、让他自己讲。
中国人爱讲理,又常常认为自己所说的才是道理,别人所讲的都不尽合理。
在管理上只要有办法“让他自己讲”,他就赖不掉。
2、一切求合理。
对中国人而言,管理即是“管得合理”。
只要小心警觉理不易明,随时谦虚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国人自然接受。
3、理直气就壮。
无论众人如何议论纷纷,自己如果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计较。
气壮的意思是自己心安,并不是“壮起胆子和人家斗气”。
4、有理者得人心。
有理终究得人心,但是得人心者更容易显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
只要不存心讨好,得人心是有理的有效证明。
5、有理约束人。
有理便可以依据道理来约束他人,不过要先让对方觉得不讲理时,才施以约束,所以中国人说“法”的时候,喜欢连带着说“合理合法”。
管理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管理技术,注重计量方法、数理模型和电脑的应用;
另一个是行为科学,注重组织理论与人力因素。
前者全世界通用,并无国界的区分;
后者因各国风土人情而异,在中国人地区实施管理,最好能因应我们的特性做适当的调整。
综合起来,中国人的管理行为,乃在:
一切求合理,实施合理化管理,最合乎人性的要求。
中国人的基本理念,和谐绝非讨好、看开而非看破、圆通绝非圆滑、尊重而不盲从。
说起来相当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正反之间的差距十分细微,稍微不留意,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走上偏差的途径。
一、案例与问题
王先生来了,主人李某招呼他坐下,随口问他:
“喝点什么东西?
”王先生按惯例回答:
“随便,随便!
”谈着谈着,门铃又响了,李某上司张总经理不请自来,李某随机应变,圆满地处理了这个变数。
问题:
(1)中国人喜欢说随便,真的是随便怎么样都好吗?
(2)李某应该怎样回答,才算合理?
(3)王先生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反映?
(4)正在此时,李某上司张总经理不请自来,又该如何调整?
(5)如果王先生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会如何反应?
若是并不重要,又会如何反应?
二、分析
1、李某听见王先生说随便,当然心里有数。
中国人的“随便”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随随便便,因为它至少具有三种涵义:
(1)客人不知道主人这里究竟有什么好东西;
(2)让主人自己衡量,把合理的东西拿出来;
(3)客人从主人拿出来的东西,可以估量出客人在主人心目当中的地位,决定采取哪一种谈话的方式。
2、李某既然明白对方的心意,便暗自思量:
家里还存有半瓶XO。
但是,讲好张总经理下一次来的时候要好好喝几杯,当然不能拿出来。
而且,像王先生这样的朋友,论交情很不错,似乎不能够和自己的顶头上司相比。
于是断然决定,泡一壶乌龙茶请他。
3、王先生满心欢喜,主人的确有诚意,并没有真的随便倒一杯白开水给他。
承蒙他看得起,给我乌龙茶喝,可见在主人的心中,我王某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中国人心里高兴,所有的乌龙茶都是顶级的;
如果不高兴,一切洋酒也会变成本地酿造的假冒品。
4、谈着谈着,门铃又响了。
李某打开门一看,糟糕,来的人竟然是刚才想起的张总经理。
“欢迎,欢迎!
请进,请进!
”嘴上嚷着,心里也忙着:
张总提前光临,是想起那瓶X0,这下该怎么办?
“总经理,这是我的老同学王先生”,“请坐,请坐!
一阵寒喧,李某已经想好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大声地喊叫太太:
“惠君,我刚才找了半天,你到底把那半瓶X0藏到哪里去了?
”太太毕竟是同居人,马上听懂先生的话意,也大声地回答:
“我昨天清洗厨房,怕把它弄脏,特别藏起来的。
”声到人也到,太太手中拿着XO。
李某难备好洒杯,顺手接过酒瓶,笑嘻嘻地人各一杯。
总经理很有面子,王先生也很高兴,因为自己也沾了光。
5、王先生对主人若是十分重要,相信主人早已打听仔细,王先生喜欢哪一种饮料,并且早就准备妥当,不敢再问“喝点什么东西”。
如果并不重要,主人问是问,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很可能话刚问完,不待王先生回应,白开水已经端上来了。
三、说明
王先生来的时候,很聪明地说了一句“随便”,李某听得懂“随便”的意思,正是“请你自己裁量,看看拿什么东西给我最合理”。
当然不敢大意,真的随便拿一杯白开水出来。
如果只顾虑王先生的面子,请张总经理一道坐下来喝乌龙茶,张总心里一定不高兴。
但张总一到,立刻改喝X0,将来传扬出去,岂不变成十足的马屁精?
不拿不行,会气煞张总;
拿也不行,王先生面子受损,把自己看得势利又现实。
总算让一句大声话解决了,这是中国人的绝招,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化危为安的作用。
中国人都知道“两个人如果大声说话,便是讲给其他人听的”道理,而且能够掌握时机,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