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宁中校长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浙江嘉兴第一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史宁中校长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浙江嘉兴第一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宁中校长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浙江嘉兴第一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在本质上是在学科内的教与学的活动。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能够进行好的教学活动。
但只是教学还远远不够,一个好的教师还要能够进行好的教育。
教育是什么呢?
教育是对于一个人的整体的培养过程。
这样教学和教育就形成了区别。
一个是在学科内,另一个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对人进行培养。
同时,这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作为一个好的教师或一个好的教育家,这两者必须是融合在一起的。
2000年左右的一次全国德育会议上,我做一个论坛的主席。
我当时谈到,教学活动占学校教育活动的70%以上,这70%的时间只用于教学而不关注人的整体培养是不行的。
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把教学和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1998年的时候,关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工作,我曾经说过一句可能有些过激的话,“在东北师范大学没有对学生的管理,只有对学生的培养。
”我的意思是说,不要从管的角度去做学生的工作,而是从教育的角度、从培养的角度去做学生的工作。
如果大家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对于学生还应该是以教育为主。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学校实行了“学生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都有一次当干部的机会。
为什么这样呢?
如果从管的角度来说,老师用一个干部用习惯了,他就会觉得很好。
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做学生干部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人际交往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校在几次大型会议上对全校教师提出要求,希望教师们能够在他们的教学当中以教育为最终目的,遵循“尊重的教育”理念。
希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这样四句话。
这四句话在全省高校的书记校长会上,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同志曾经让我把它讲给各位书记、校长听。
今天,我也希望同学们走上讲台后能够好好的体会这四句话。
第一就是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第二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是培养学生创造的激情,第四是培养学生社会的责任感。
在你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家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根本的理念,培养学生什么?
向上的精神是什么?
我很不赞成有些人非常被动地活着,总是发牢骚地活着。
我们做一件事情,非常不情愿、非常被动、非常有情绪,也是干;
非常有兴致地、非常高兴,那也是干。
那么,为什么还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因此,一个人能够向上的、积极的、乐观的活着、工作着、学习着,这对人的成长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这是最起码的一条。
学习的兴趣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而不是功利。
在学习的问题上必须尊重兴趣。
所以,我们学校在学生选择志愿方面更为宽松了。
入学后前两年可以是更为广泛地学习,后两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专业。
作为一个教师也是如此,你应当热爱自己的工作,应当有兴趣。
在全国的一次教师会议上,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去,有这样一个比喻,“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觉得这句话是不对的,教师为什么那么被动,一定要把自己燃烧了去照亮别人呢?
一个人要有做教师的兴趣,才能够当一名教师。
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成长而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今后依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选择职业。
创造的激情是中国人最缺少的。
我不知道同学们在大学的四年中有没有过一次创造的激情,那是一种为了做一件事情充满了活力,几乎无法去停止的感觉。
没有激情的话,你就很难做出很好的工作。
我常和我的学生讲,我在念书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候,最长几乎有一个礼拜睡不着觉,我明明知道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我就是证明不出来,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我终于想明白了。
在那之后,我明白了好多事情。
如果产生不了激情,在做事业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激情来自于信念、深刻的思考或是创作的欲望。
培养激情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培养出激情才能做出好的东西。
我希望你们将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有激情,把学生调动起来,把班级管理好。
第四个就是社会的责任感。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表现的如何,现在的年青人普遍缺乏责任感。
对自己都不负责任,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负责任。
我记得在每一届新生开学典礼的时候,我总是要说,你们走进大学最大的标志就是你们已经是成人了。
成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够负责任。
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然后对父母负责任,对同学要负责任,最后要对社会负责任。
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情都不感到内疚,这个人是危险的,如果许多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惧怕,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所以,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要能够渗透着教育。
很多事情的关键不在于知识,这个世界知识太多了,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辨别这些知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
1999年,我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小教本科,大学毕业后到小学去当教师。
为什么需要大学毕业生去当小学教师呢?
因为我觉得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小学就是本性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小学五年级前我的学习成绩非常差,差一点就要降级了。
但是到了六年级,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她特别善于启发我们,就从那一年开始,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后来我考上了师大附中。
那时,汽车厂小学的学生几乎没有考上师大附中的。
我现在都非常感谢那位小学老师,是她启发了我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当校长之后,非常坚定的要办一个小学教育本科,要在东北师范大学好好的培养一批小学教师,为小学教育做点贡献。
我还与教育学院的老师一起研究课程设置,小教本科要文理兼顾。
我们的学生对数学不需要知道很多,但是要知道数学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物理化学也许也不需要知道很多,但是要知道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
后来,这个课程计划报到教育部,评审组的同志认为东北师大的课程方案还是很好的。
目前,全国许多师范大学也都开始招收小教专业。
小学的知识本身是很浅的,年龄稍大一点,可能两三个星期就学会了。
因此,小学阶段的知识本质上是载体,重要的是通过小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和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什么是好的教育
关于教育,大家在教育理论课上都学过。
我在1998年《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教育的哲学》,在这篇文章里我对教育重新加以定义。
在以往的教育学书中,教育往往被定义为“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种社会功能,或者是政府的职能”,在理论上可能是这样的。
但是事实上,对于教师、对于校长来说,教育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生存的需要,是一种本能。
动物也有教育,大老虎教小老虎捕食,蜜蜂教小蜜蜂筑巢。
我们常见小孩问大人问题,这是他在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家长都尽其所能的让孩子知道,是为了让他们以后适应社会。
这是一种本能的反映。
所以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欲望,有受教育的欲望。
在这个前提下,没有坏的学生,只有坏的老师。
因为一个不好的教育,一个不好的教师,往往就会把学生学习的欲望给抹杀了,这时学生才不愿意学习。
所以必须从生存本能的需要这个角度去考虑教育。
因此,教育本质在于保存、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把学生学习的潜能挖掘出来。
这才是好的教育。
教育这个词的英文是education,这个词的词干是educa,是拉丁语,其本意是“引导”。
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于《孟子·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这里,教育有教养和养育的意思。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孟子的“教育”与英语的“教育”有些区别,即教育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还是教师的问题?
我觉得,如果教育是一个主动行为的话,那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根本。
所以,东北师大提出“尊重的教育”,尊重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性。
这是教育的根本。
中国传统教育有两个基点,一是物质刺激,“学而优则仕”,另一个是棍棒教育。
而实际上,教育的根本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对教育有一个定义:
教育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双方都是人,这就可能造成教育的失真。
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增容的信息传递过程。
教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验的阶段,通过语言、通过行为来进行教育,像过去师傅教徒弟那样。
然后一个是书本上的、知识的教育,通过书本为载体进行教育。
而未来的教育是借助各种媒体,把经验和书本融为一体的教育,这种教育应该叫做智慧的教育。
现在我们在本质上进行的是一种知识的教育。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一种结果,是人们思考的结果或者是人们经验的结果。
所以在本质上我们现在实施的教育在教一些结果,这样教育是不够的。
未来的教育,是能够把经验和书本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现实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一种智慧的教育。
智慧是什么?
很少能找到关于智慧的定义,智慧体现在过程之中,体现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可能体现在经验的过程中,过程是很重要的。
所以未来的教育不能是只注重结果的教育,而应该更多地注重于过程。
学会教育过程是很难的,但也是我们所应该掌握的。
东北师范大学之所以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就希望我们能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给他们以智慧。
三、关于什么是好的教学
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最近有四、五年的时间我对小学、中学的数学教学非常感兴趣,一直在反复思考。
因此,我也希望在你们要当老师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你要教的东西的本质是什么,最基本的主线是什么。
这是最根本的。
知识非常多,如果你把握不了本质,很可能会走上歧路。
我刚才说了,你在把握教育过程的主线的时候,要归结到一个尊重的教育。
在具体到一个学科时候,你必须把握学科主线。
对于最本质的东西如果不掌握,你就很难教好学生。
我曾经给我自己挖了一个陷阱,就是我设计了小教本科的一门课叫做“数学的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
后来教育学院让我来讲。
这门课我讲了五次,读了四十多本书,因为这比我上专业课要难得多,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就激发我去想,小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
我想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想明白,我认为小学数学的本质就是对数的理解和感觉。
数的本质是什么?
数的本质是“多与少”。
思考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动物身上,比如说一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而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
这说明动物也有“多与少”的概念。
后来我查过一本书,书上的故事就明确说明动物有“多与少”的概念。
在欧洲,一个农民为了看守庄稼不被乌鸦吃掉就修建了一座望楼,但是他发现这个楼上老是有一只乌鸦,他在楼里的时候乌鸦不来,但他一走乌鸦马上就来。
这时他想了一个办法,进去两个人只出来一个人,希望能够蒙骗乌鸦。
但是乌鸦能够分辨出有一个人没有出来,所以乌鸦也不回来。
后来就进去三个人出来两个人,进去四个人出来三个人,直到进去五个人出来四个人时,乌鸦分辨不出来了。
这证明乌鸦分辨数的能力能达到四和五之间。
由这我想到,如果人不识数,能辨别到几呢?
后来我请教心理系的老师,他们说小孩子也只能辨别到四和五之间。
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由于“多少”的概念,人才会掌握“有序”的概念。
这样就首先形成自然数,通过自然数的运算法则,最后生成有理数、实数。
所以“多少”的概念是小学数学最本质的概念。
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就会很轻松。
如果我们进行的是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