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2585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杀菌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热水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加热温度不高

空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

烟道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可能污染食品

煤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成本较低,但可能污染食品

电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温度易于控制,但成本高

一、加热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微生物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

一般说来,食品原料都带有微生物。

在食品的采收、运输、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也有可能污染微生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使食品失去原有的或应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甚至产生有害和有毒的物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图谱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细菌中非芽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可将其杀死。

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

芽孢菌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

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因菌,厌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头杀菌的对象菌。

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渗透压的耐性也较高。

(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当温度高于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当温度高到足以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时,微生物即会出现死亡现象。

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嗜热菌 

30~45 

50~70 

70~90

嗜温菌 

5~15 

30~45 

45~55

低温菌 

-5~5 

25~30 

30~55

嗜冷菌 

-10~-5 

12~15 

15~25

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与热致死温度(℃)

(三)湿热条件下腐败菌的耐热性

一般认为,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而失去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加热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

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

蛋白质的热凝固条件受其它一些条件,如:

酸、碱、盐和水分等的影响。

(四)影响腐败菌耐热性的因素

1、加热前--腐败菌的培育和经历对其耐热性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细胞本身的遗传性、组成、形态,培养基的成分,培育时的环境因子,发育时的温度以及代谢产物等。

成熟细胞要比未成熟的细胞耐热。

培养温度愈高,孢子的耐热性愈强,而且在最适温度下培育的细菌孢子具有最强的耐热性。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发育的孢子耐热性强,营养缺乏时则弱。

2、加热时--加热温度、加热致死时间、细胞浓度、细胞团块存在与否、介质性状和pH值等方面的因素对腐败菌耐热性的影响。

(1)加热条件:

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细菌(芽孢)随时间变化呈对数性规律死亡;

温度愈高,杀灭它所需的时间愈短。

(2)细菌状态:

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菌数愈多,杀灭它所需时间愈长。

细胞团块的存在降低热杀菌的效果

(3)介质性状:

包括水分(水分活度)、pH值、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无机盐等,是影响杀菌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4)各种添加物、防腐剂和杀菌剂的影响

3、加热后--热死效果的检验

腐败菌受热损伤后有如下表现:

发育时的诱导期延长,营养需求增加;

发育时最适pH范围缩小;

增殖时最适温度范围缩小;

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强;

细胞内的物质产生泄漏;

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加;

细胞中酶的活力降低;

核酸体的RNA分解等。

判断腐败菌是否被杀灭,需测定其热死效果,常通过对经过热处理后的细菌芽孢进行再培养,以检查是否仍有存活。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果腐败菌没有再生长,说明杀菌工艺适用。

(一)热破坏反应的反应速率

食品中各成分的热破坏反应一般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也就是说各成分的热破坏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呈正比关系。

这一关系通常被称为"

热灭活或热破坏的对数规律(logarithmicorderofinactivationordestruction)"

这一关系意味着,在某一热处理温度(足以达到热灭活或热破坏的温度)下,单位时间内,食品成分被灭活或被破坏的比例是恒定的。

DT值

  即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reductiontime),是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斜率的负倒数,可以认为是在某一温度下,每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由于上述致死速率曲线是在一定的热处理(致死)温度下得出的,为了区分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D值,一般热处理的温度T作为下标,标注在D值上,即为DT。

很显然,D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

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微生物的D值时,D值愈大,表示在该温度下杀死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愈长,即该微生物愈耐热。

  必须指出,DT值是不受原始菌数影响的,但随热处理温度不同而变化,温度愈高,微生物的死亡速率愈大,DT值则愈小。

TDT值

  即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deathtime)。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1~10分钟)对细菌进行热处理时,从细菌死亡的最低热处理温度开始的各个加热期的温度称为热力致死温度。

  在某一恒定温度(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一定浓度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min),一般用TDT值表示,同样在右下角标上杀菌温度。

F值

  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min)。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和温度均为特指,通常F值要采用上下标标注,以便于区分,即。

一般将标准杀菌条件下的记为F0在121.1℃热力致死温度下的腐败菌的热力致死时间,通常用F值表示。

F值可用于比较相同Z值时腐败菌的耐热性,它与菌的热死试验时的原始菌数有关,随所指定的温度、菌种、菌株及所处环境不同而变化。

Z值

  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或增加10倍时所需提高或降低的温度值,一般用Z值表示。

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TRT值

  即热力指数递减时间。

在某特定的热死温度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

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或1/10n(即原来活菌数的1/10n)所需的时间(min),记为TRTn,单位为分钟,n就是递减指数。

  很显然:

可以看出,TRT值不受原始微生物活菌数影响,可以将它用作确定杀菌工艺条件的依据,这比用前述的受原始微生物活菌数影响的TDT值要更方便有利。

TRTn值象D值一样将随温度而异,当n=1,TRT1=D。

若以D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加热温度T为横坐标,根据D和T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与拟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相同的曲线,也称为TRT1曲线。

低温长时杀菌法

(一)概念

  低温长时杀菌法也称为巴氏杀菌。

相对于商业杀菌而言,巴氏杀菌是一种较温和的热杀菌形式,巴氏杀菌的处理温度通常在100℃以下,典型的巴氏杀菌的条件是62.8℃/30min,达到同样的巴氏杀菌效果,可以有不同的温度、时间组合。

巴氏杀菌可使食品中的酶失活,并破坏食品中热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

巴氏杀菌的目的及其产品的贮藏期主要取决于杀菌条件、食品成分(如pH值)和包装情况。

对低酸性食品(pH>4.6),其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而对于酸性食品,还包括杀灭腐败菌和钝化酶。

(二)特点

①简单、方便,杀菌效果达99%,致病菌完全被杀死;

②不能杀死嗜热、耐热性细菌、孢子,以及一些残存的酶类;

③设备较庞大,杀菌时间较长;

高温短时杀菌法

  高温短时杀菌法主要是指食品经100℃以上,130℃以下的杀菌处理。

主要应用于pH>

4.5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

①占地少,紧凑(仅为单缸法的占地面积的20%)

②处理量大,连续化生产,节省热源,成本低;

③可于密闭条件下进行操作,减少污染的机会。

但杀菌后的细菌残存数会比低温长时杀菌法高;

④加热时间短,营养成分损失少,乳质量高,无焖煮味;

⑤可与CIP(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系统)清洗配套,省劳力,提高效率;

⑥温度控制检测系统要求严格(仪表要准确)

(三)设备适用范围

  需要快速有效的热传导,通常采用刮板式或管式热交换器。

这种方式适用于液体或小颗粒混合体。

但如果是很粘稠的液体或颗粒直径大于3cm时,加热就会受到热传导的控制,此时产品就需要受热数分钟才能达到杀菌要求,这样产品的质量、营养成分和口感会受到影响。

通常采用热水或蒸汽加热的管式或刮板式热交换器。

超高温瞬时杀菌

特点

①温度控制准确,设备精密;

②温度高,杀菌时间极短,杀菌效果显著,引起的化学变化少;

③适于连续自动化生产;

④蒸汽和冷源的消耗比高温短时杀菌法HTST高。

蒸汽喷射式加热灭菌法

  是指采用蒸汽喷射的UHT灭菌法,通常叫做直接蒸汽喷射或DSI。

  在最后的灭菌阶段将产品与蒸汽在一定的压力下混合,蒸汽释放出潜热将产品快速加热至灭菌温度。

这种直接加热系统加热产品的速度比其它任何间接系统都要快。

1、加热和冷却速度较快,UHT瞬时加热更容易通过直接加热系统来实现。

2、能加工粘度高的产品,尤其对那些不能通过板式热交换器进行良好加工的产品来说,它不容易形成结垢。

但蒸汽压力将限制设备长时间运转。

3、产品灭菌后需要进行无菌均质,由此设备本身的成本和运转成本大大增加。

4、结构复杂,装置大多是非标准型,系统成本是同等处理能力的板式或管式加热系统的两倍。

5、运转成本高,能量回收的限制性使加热成本增加。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该系统连续运转较长时间可适当弥补其高成本的缺陷。

尤其对于牛乳来说,间接系统会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直接加热体系更符合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

二次灭菌法

  二次灭菌法按设备运行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

  间歇式是指产品第一次灭菌采用管式超高温灭菌机,然后经灌装、封盖后放入间歇式灭菌器内进行第二次灭菌。

  连续式是指产品第一次灭菌采用管式或板式超高温灭菌机,第二次灭菌采用连续式灭菌机。

该法灭菌处理的产品保存期长,有利于长途储运。

1、间歇式二次灭菌法设备简单,投资较低,但产品质量不稳定。

2、连续式二次灭菌线的特点是投资大,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

3、二次灭菌机是二次灭菌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要求其升温、降温快,传热均匀,尽量减小热冲击和热惯性,性能良好,严格执行灭菌规程。

杀菌方法的选择

选择热杀菌方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