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1989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而且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因此,保护耕地,提升耕地地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国家农业部于下发了《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部署全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以便查清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障碍因素,为制订农村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改良与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耕地改良利用、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石门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边陲、洞庭湖尾闾地区,该全县常年粮食总产量33万吨左右,是传统的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生产大县,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湖南省旱粮生产重点县,水稻、玉米、马铃薯纳入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2010年成为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核心县、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县。

自1982年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20多年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耕地地力调查,由于耕作和施肥(特别是不同农户间的种植制度、肥料投入、产量)差异较大,土壤养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已经无法指导当前的科学施肥,迫切需要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对耕地质量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以此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收、提质增效的目标。

为此,石门县农业局从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着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于2007年获得省农业厅批准立项,石门县被确定为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并着手实施“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预定的各项计划任务指标全面完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工作任务

本项目实施旨在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及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方案>

的通知》(湘农业办肥[2007]108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规程》的总体技术要求,结合《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培训教材》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地力评价指南》的相关要求,应用“3S”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手段,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点为基础,通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础性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工作,摸清县域内耕地的质量、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对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县域耕地质量和环境状况基础数据库,对石门县耕地地力与耕地环境进行质量综合评介,构建石门县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对耕地质量实行全程的实时、实地监控管理,为县域耕地质量建设、农业发展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壤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本次调查成果进行系统化管理,向社会开展查询、咨询等技术服务,全方位开展和推动县域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项目的技术来源及主要技术内容

1、项目的技术来源

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

2、项目的主要技术

本项目实施采用农业部统一提供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生耕地地力评价调查采样点位图,挂接属性形成地力评价采样点属性数据库,用Kirging(克格插值计算软件)空间插值法和以点代面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单元赋值,形成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属性数据库,从而形成空间和属性数据共同组成的基础数据库。

在项目具体实施工程中,通过收集县域行政区划图、农业志、农业区划、土壤志、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业气象资料、历年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结合耕地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础性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数据,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要求,确定地形部位、耕层质地、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障碍层状况、剖面构型、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和耕层厚度等10个因素作为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实行专家打分,在石门县耕地资源管理系统中建立地力评价模型,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确定地力指数分级方案,对石门县耕地土壤进行分级,完成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工作。

在完成耕地土壤分级和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土壤检测结果,根据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标准,划分出中低产田类型和面积,合理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有的放矢的提出改良升级方案,确保地理提升和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三)项目实施期限及预定计划任务指标

本项目由石门县农业局牵头组织,由石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具体承担实施,项目计划实施期为5年,即2007年至2011年。

本项目预定计划任务指标为:

1、完成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

以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点为基础,通过土壤理化性状、农户作物栽培种类、施肥情况、作物产量结构等基础调查,合理确定土壤检测样点,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植株样品,对碱解氮、全氮、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硼、锌、锰、钼、铁、铜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酸碱度等项目进行检测分析,查清全县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障碍因素,对石门县耕地地力与耕地环境进行质量综合评介,建立县域耕地质量和环境状况数字化基础数据库和耕地地力信息管理系统,为制订农村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改良与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实施期间,计划采集土壤样品7000个、植株样品200个进行检测分析。

2、抓好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应用

合理运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积极开展和推进低产田改良升级及县域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与平衡配套施肥工作,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向社会提供相关查询、咨询等技术服务,研究、完善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并在全县普遍推广应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控制环境污染,有效促进全县农业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和农产品“环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本项目实施期间,以柑橘、茶叶、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烤烟等县域主导农作物为对象,累计实施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370万亩以上,确立当地适用的施肥配方10个以上,推广使用配方肥4.8万吨以上,项目区内农作物综合增产率达5%以上,增收节支7800万元以上。

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2007年1月,项目完成单位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制订了详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至2007年10月,项目实施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自2007年11月开始,本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完成单位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依托技术后盾单位等措施,至2011年10月,项目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计划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全面完成

(1)采样测试超计划完成任务

项目计划采集、检测土壤样品7000个、植株样本200个,实际采集、检测土壤样品7289个(其中水田土样3504个,旱地土样4235个)、植株样品205个,对碱解氮、全氮、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pH值、有机质等5个大量元素项目和硼、锌、锰、铁、钼等微量元素及pH值、有机质等其他项目进行检测分析,完成计划任务的113.2%;

采集、植株样本205个,完成计划任务的102.5%,共计完成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50301项次,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增加了大田土样全氮和容重检测分析,随机抽样检测分析全氮大田土样445个,选择进行容重检测分析有代表性的样品85个。

通过对耕地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础性调查和土壤采样测试工作,摸清了县域内耕地的质量、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形成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组成的石门县县域耕地信息基础数据库;

利用农业部统一提供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石门县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以及质量评价结果,通过专家打分,建立了石门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全面完成

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的相关技术要求和《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建立了符合石门县实际情况的地力评价模型,确定了地力指数分级方案,完成了全县耕地分等定级工作,将全县耕地分为1-7级,其中1、2级为高产地,3、4、5级地为中产地,6、7级地为低产地。

2、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得到有效运用

(1)建立了县域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依据全县耕地分等定级结果,按照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区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标准,划分出中低产田类型和面积,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有的放矢的提出了改良升级的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柑橘、茶叶、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等县域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2)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稳步推进

项目计划实施测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370万亩次以上,确立当地适用的施肥配方10个以上,推广使用配方肥4万吨以上,项目区内农作物综合增产率达5%以上。

实际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7.6万亩次(柑橘110万亩次、茶叶15万亩次、水稻115.1万亩次、油菜82万亩次、玉米46.5万亩次、蔬菜7万亩次、棉花10万亩次、马铃薯2万亩次),确立当地适用的施肥配方33个(柑橘4个、茶叶4个、水稻12个、油菜4个、玉米4个、蔬菜1个、棉花4个),推广使用配方肥4.85万吨,项目区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蔬菜等作物上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率达6.63%,增收节支20750.39万元。

(3)低产田改良升级

2009年石门县农业局利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申报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审核,2010—2020年实施规模达到41万亩(其中:

农业综合开发10.8万亩,中央基建27.9万亩、国土整理2.3万亩),其中2010年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中央基建资金600万元已到位,计划在蒙泉镇、夹山镇、新铺乡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

(二)项目实施以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1、技术指标

⑴建设数据库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农户调查数据库、土壤采样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⑵编制成果图件

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土壤有机质、pH值和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

⑶编写成果报告

编写石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石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