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064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话和文言文对照道德经Word格式.docx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人民就不会竞争较量;

不重视稀有的商品,人民就不会沦为盗贼;

不展示可欲的事物,人民的心思就不会被扰乱。

因此之故,圣人在治理人民时,要简化他们的心思,填饱他们的肚子;

削弱他们的意志,强化他们的筋骨。

总是要人民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并且使明智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依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

是那么渊深啊!

像是万物的本源。

它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

是那么沉静啊!

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万物当成刍狗,让它们自行荣枯。

圣人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成刍狗,让他们自行兴衰。

天地之间,正像一个风箱啊!

虽空虚却不至匮乏,一鼓动就源源不绝。

议论太多,很快就会走投无路,还不如守住虚静的原则。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虚谷之神不会死亡,可以称为神奇的生殖力。

神奇的生殖力有个出口,可以称为天地的根源。

它若隐若现好像存在,作用却是无穷无尽。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天延续着,地持久着。

天地能够延续而持久的缘故,是因为它们不求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够持续生存下去。

因此之故,圣人退居众人之后,结果反而站在众人之前;

不在意自己的生命,结果反而保全了生命。

不正是由于他没有私心吗?

这样反而达成了他的私心。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

居处善于卑下,心思善于深沉,施与善于相爱,言谈善于检证,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生效,行动善于待时。

正因为不与万物相争,所以不会引来责怪。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

锤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

金玉堆满家中,没有人能守住。

富贵加上骄傲,自己招致祸患。

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精神形体配合,持守住道,能够不离开吗?

随顺气息以追求柔和,能够像婴儿一样吗?

涤除杂念而深入观照,能够没有瑕疵吗?

爱护人民与治理国家,能够无所作为吗?

天赋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能够安静保守吗?

明白各种状况之后,能够不用智巧吗?

生长万物,养育万物。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引导万物而不加以控制,这就是神奇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上的三十根木条,聚集在一个车轴中,有了轴心空虚之处,才有车的作用。

糅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中间空虚之处,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室内空虚之处,才有房室的作用。

所以,“有”带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

五种音调让人听到失灵;

五种滋味让人口不辨味;

纵情于狩猎作乐,让人内心狂乱;

稀有的货品让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只求饱腹而不求目眩,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重视内在的满足。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物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什么叫做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

得宠是卑下的,获得它时好像受到惊吓,失去它时也好像受到惊吓,这就交到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

什么叫做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我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拥有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重视身体超过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

爱惜身体超过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却看不见,称它为“夷”;

听它却听不到,称它为“希”;

摸它却摸不着,称之为“微”;

这三方面都无法穷究底细,所以它是浑然一体的。

它外显的部分并不明亮,隐含的部分也不晦暗,绵绵不绝的样子无法为它定名,然后又回归于空无一物。

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若有若无的惚恍。

迎向它,看不见它的源头;

跟随它,看不见它的后续。

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

能够了解最早的开始,这叫做“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精微奥妙而神奇通达,深刻得难以理解。

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勉强来形容他;

小心谨慎啊,有如冬天涉水过河;

提高警觉啊,有如害怕邻国攻击;

拘谨严肃啊,有如在外做客;

自在随意啊,有如冰雪消融;

淳厚实在啊,有如未经雕琢的木头;

空旷开阔啊,有如幽静的山谷;

混同一切啊,有如浑浊的河水。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

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持守这种“道”的人,不会要求圆满。

正因为没有达到圆满,所以能够一直去旧存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追求“虚”,要达到极点;

守住“静”,要完全确实。

万物蓬勃生长,我因此看出回归之理。

一切事物变化纷纭,各自返回根源。

返回根源叫做寂静,寂静叫做回归本来状态。

回归本来状态叫做常理,了解常理叫做启明。

不了解常理,轻举妄动,就会招致凶险。

了解常理才会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会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会普遍周全,普遍周全才会合乎自然,合乎自然才会与“道”同行,与“道”同行才会保持长久,终身免于危险。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有他的存在;

次一等的,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

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他;

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他。

统治者诚信不足,人民就不信任他。

最好的统治者是那么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

等到大功告成,万事顺利,百姓都认为:

我们是自己如此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

智巧聪明出现,才有严重的虚伪;

家人之间失和,才有所谓的孝慈;

国家限于昏乱,才有所谓的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去除聪明与才智,人民可以获得百倍的好处;

去除仁德与义行,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去除机巧与利益,盗贼就不会出现。

这三方面是用来文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

所以要让人民有所依归:

表现单纯,保持朴实,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想去若何?

人之所谓,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去除知识,就没有了烦恼。

奉承与斥责,相差有多少?

美丽与丑陋,差别又有多远?

众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害怕。

遥远啊,差距像是没有尽头!

众人兴高采烈,有如参加丰盛筵席,有如春天登台远眺。

唯独我淡泊啊,无动于衷,好像还不懂得嬉笑的婴儿,孤孤单单啊,好像无处可去。

众人都绰绰有余,唯独我好像有所不足。

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

混混沌沌啊!

世人都炫耀光彩,唯独我暗暗昧昧。

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昏昏沉沉。

辽阔啊,好像无边大海;

飘荡啊,好像无所栖息。

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顽固又闭塞。

我所要的,就是与别人都不同,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大德的表现,完全跟随着道。

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

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某种形象;

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某种物体。

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微之气;

精微之气极为实在,其中竟有可靠验证。

从现在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不会落空,根据它可以观察万物的本源。

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样子呢?

根据就在这里。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弯曲才可保全,委屈才可伸展,低洼将可充满,敝旧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