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0367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

3、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1、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

2、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成型尺寸不准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1、下料不准确;

2、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

3、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

4、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1、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

2、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

3、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4、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1、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

2、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

熟悉半圆(180°

)弯钩、直(90°

)弯钩、斜(135°

)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

安装

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1、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在梁板模板内安装的骨架或板筋断面及断头尺寸不准。

1、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安装质量上找原因;

2、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

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

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1、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

2、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梁、柱、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及保护层垫块少放、漏放

1、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保护层垫块少放或漏放造成钢筋保护层过大或钢筋露筋;

1、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

2、砂浆保护层强度不够,受钢筋重量或人员踩踏后破碎;

3、垫块垫得少放或漏放。

1、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是否准确,梁柱侧边保护层是否固定牢固,数量是否足够,以上内容均应列入钢筋隐蔽验收范围;

2、当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时,要保证其砂浆强度等级及制作后的养护;

3、对于钢筋用量较大的梁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在绑扎或安装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2、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3、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则征询设计人员意见或接头设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

受力筋、箍筋间距不一致,箍筋加密区箍筋未加密

1、未按图纸上标注的受力筋及箍筋间距绑扎梁柱的钢筋骨架;

2、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1、绑扎人员不熟悉设计要求,施工随意性强;

2、箍筋、板筋绑扎时未按设计间距划线。

1、根据受力筋配筋情况均匀分布受力钢筋间距;

2、预先划好板筋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作为依据,注意箍筋加密区的钢筋间距。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1、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

2、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

3、扎结应扎紧,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楼板筋及剪力墙筋主、副筋位置放反

施工时楼板筋及剪力墙筋主、副筋位置放反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外)或在下(内),不加区别就放置及绑扎。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柱、墙纵向受力筋偏位

1、纵筋偏移轻微的,造成柱纵筋一侧的保护层过大,另一侧过小;

2、纵筋偏移严重的,可能造成框架柱相对于定位轴线错位偏中的现象。

1、由于上下层柱、墙定位放线的原因导致柱子本身的垂直度偏移差超出允许值,从而产生的柱纵筋偏移;

2、由于模板固定支护的原因导致柱子本身的垂直度偏移差超出允许值,从而产生的柱纵筋偏移;

3、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子纵筋被挤偏而造成柱外伸纵筋偏移;

4、柱、墙中纵筋与箍筋、水平筋绑扎不牢,在浇筑混凝土时导致纵筋产生偏移;

5、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墙施工时为便于振动棒伸入柱、墙内,将柱、墙纵筋挤偏;

1、在进行柱、墙定位放线时,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精确放线,严格复测,从而保证定位轴线的准确性;

2、在拼装柱模板前,应该对柱子钢筋进行一次检查和校正,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上口纵筋的固定情况再作一次复查,以确保柱子外伸纵筋不发生偏移;

模板几何尺寸严格控制,精确支模;

3、在模板上口的四角纵筋应采取加焊形支撑钢筋的措施,以保持纵筋在模板内的正确位置,防止纵筋发生整体偏移。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便于操作采用了在四角纵筋上绑扎混凝土垫块的措施垫块的厚度为柱净保护层厚度。

同时尽量避免在柱内使用搭接、或锚固连接的方式,尽量使用直螺纹连接;

4、在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对柱、墙的外伸纵筋也要绑扎一定数量的定位箍筋,绑扎要牢固或适当点焊,使钢筋骨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5、指导工人正确使用振动棒,在振动柱、墙混凝土时尽量保持柱、墙纵筋的垂直度,与此同时,也可适当增加保护层垫块,保持纵筋的垂直度。

 

连接

电渣压力焊

轴线偏移

1、钢筋端部不直;

2、夹具和钢筋不在同一轴线;

3、挤压力过大;

4、夹具已坏。

1、矫直钢筋端部;

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3、避免过大的挤压力;

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弯折

1、矫直钢筋端部;

2、钢筋安装时倾斜;

3、焊后过快卸夹具;

2、注意安装与扶持上钢筋;

3、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

4、修理或更换夹具。

咬边

1、电流过大;

2、焊接时间过长;

3、上钢筋未顶压到位;

4、减少焊接电流;

5、缩短焊接时间;

6、注意上钳口的起点和止点,确保上钢筋顶压到位;

未焊合

1、电流过小;

2、焊接时间过短;

3、夹具已坏。

1、增大焊接电流;

2、避免焊接时间过短;

3、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

焊包不匀

1、钢筋端面不平整;

2、填装焊剂不均匀;

3.、接时间过短。

1、钢筋端面力求平整;

2、填装焊剂尽量均匀;

3、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

气孔

1、未烘焙焊剂;

2、为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

3、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不够。

1、按规定要求烘焙焊剂;

2、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

3、确保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

烧伤

1、钢筋导电部位锈蚀;

2、未夹紧钢筋。

1、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

2、尽量夹紧钢筋。

焊包下淌

1、未封堵焊剂罐的漏孔;

2、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1、彻底封堵焊剂罐的漏孔;

2、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钢筋电弧焊连接

 咬边

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特别是直径较小钢筋的焊接及坡口焊中,上钢筋很容易发生此种情

况。

1、选择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

2、操作时电弧不能拉得过长,并控制好焊条的角度和运弧的方法;

3、对已产生咬边部位,清渣后应进行补焊。

 焊缝成形不良

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宽窄不匀。

1、严格选择焊接参数;

2、提高焊工操作水平;

3、对已产生表面不良的部位,应仔细清渣后精心补焊一层。

 电弧烧伤钢筋表面

已焊钢筋表面局部有缺肉或凹坑。

电弧烧伤钢筋表面对钢筋有严重的脆化作用,往往是发生脆性断裂的根源。

1、精心操作避免带电的焊条、焊把与钢筋非焊部位接触,引起电弧烧伤钢筋;

2、严格操作,不得在非焊接部位随意引燃电弧;

3、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紧固;

4、Ⅱ、Ⅲ级钢筋有烧伤缺陷时,应予以铲除磨平,视情况补焊加固,然后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温度一般以500℃~600℃为宜。

 夹渣

在被焊金属的焊缝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影响焊缝强度。

1、正确选择焊接电流,焊接时必须将焊接区域内的脏物清除干净;

2、多层施焊时,必须层层清除焊渣后,再施焊下层,以避免层间夹渣;

3、焊接过程中发现钢筋上有脏物或焊缝上有熔渣时,焊到该处应将电弧适当拉长,并稍加停留,使该处熔化范围扩大,以把脏物或熔渣再次熔化吹走,直至形成清亮熔池为止。

钢筋闪光对焊

 未焊透

焊口局部区域未能相互结合,焊合不良,接头镦粗,变形量很小,挤出的金属毛刺极度不均匀,多集中于焊口上部,并产生严重胀开现象。

1、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通过试件检验确定焊接参数;

2、重视预热作用,扩大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减少温度梯度;

3、选择合适的烧化留量,使焊件获得符合要求的温度分布;

4、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

 焊口氧化

1、状态是焊口局部区域为氧化膜所覆盖,呈光滑面状态;

2、焊口四周强烈氧化,失去金属光泽,呈现发黑状态。

1、确保烧化过程的连续性;

2、采用适当的顶锻留量;

3、采用尽可能快的顶锻速度,避免氧化形成;

4、保证接头处具有适当的塑性变形,有利于去除氧化物。

 焊口脆断

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

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以断口齐平、晶粒很细为特征。

1、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

我国建筑用钢筋状况是Ⅱ级及以上都是低合金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宜采取闪光—预热—闪光焊的焊接工艺为宜;

2、对于难焊的Ⅳ级钢筋,焊后进行热处理时,要避免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对热处理加热温度略超过600℃即可。

 焊接处烧伤

钢筋端头与电极接触处,在焊接时产生熔化状态,这是不可忽视的危险缺陷,极易发生局部脆性断裂,其断口齐平,呈放射性条纹状态。

1、两焊接钢筋端部130mm的长度范围内,焊接应仔细清除锈斑、污物,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干净,确保导电良好;

2、在焊接或热处理时,应夹紧钢筋。

 接头弯折或偏心

接头处产生弯折,折角超过规定值,大于4,或接头处偏移,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mm。

1、钢筋端头弯曲或呈现马蹄状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2、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安装位置准确,电极磨损后应及时修理或更新;

3、焊接完毕,稍冷却后再移动钢筋,要轻放,不要扔、摔。

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

丝头加工时钢筋断头弯曲、不平,丝头成型质量差

1、钢筋被剪断时钢筋钢筋切断机刀片间隙过大端头不平造成钢筋端头斜面;

2、钢筋端部弯曲未调直;

3、钢筋直螺纹滚丝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