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doc
《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一.明确内容
n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
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拿到一篇散文,通读之后迅速判断出散文的类型,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咏物还是写景。
判断之后,树立这样一种意识:
写人一定是说某人的精神、品质;写事一定是叙事明理;
写物当然是托物言志;写景当然是借景抒情。
(写人的寻品,写事的析理,写物的找志,写景的析情。
从而保证阅读效果。
)
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如下:
人、事、物、景本身的描写一一揭示散文的神(品德、道理、志向、情感)
他人、他物的描写———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一)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二)理清“思路”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形”)
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三)找“关键句”
关键句包括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
(四)归纳“主旨”
写人为主:
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
记叙了……,歌颂(批评)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
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
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n二.明确文体
n1.写景散文
n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写景根据所描绘意象多少的不同,如果全文只是突出一个中心意象,其余的即使有也只是作为衬托物出现,那么,这应该是咏物的;如果文中并列出现几个意象,且几个意象共同组成一幅画面或渲染出某种氛围,或突出某一主题,这应该属于一般的写景散文。
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n2.叙事散文
n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n
n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马缨花》《绵绵土》)
n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说理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样式,主要包括杂文和小品文。
文笔自由灵活,多关注社会矛盾。
它通过刻画某种具体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含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
一般采用象征手法。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5.小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十年以后》)
n三.审题干、定区位
n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n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n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
n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n
n四.抓词语,定重点
n 位置 特点或作用
n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n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w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w常问模式一
w运用了……手法(技巧)
w表达了……(内容)
w……的好处是什么?
w……的作用是什么?
w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要求:
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二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三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模式:
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②描写的技巧③抒情技巧
分类
散文小小说
记叙
顺叙
交待清楚明白
在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在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
倒叙
引起悬念
插叙
使叙述完整
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抒情
直接抒情
1.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间接抒情
描写
细描、白描
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现主旨。
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
议论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
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补充:
)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
描写的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n卒章显志:
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n画龙点睛: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n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感情。
n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n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n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n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n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n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n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n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n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n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n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
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n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n评价主旨用语:
n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n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n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n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
n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
n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3)布局谋篇的技巧
承上启下、统摄全篇、详略主次、行文线索、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主旨等
散文的首尾
散文多由“实”到“虚”的,而开头的几种模式:
(1)欲扬先抑
(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3)对比、映衬
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散文的结尾:
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卒章显志”。
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
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抒情。
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4)修辞手法
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层层铺开,逐步扩大.
8.对比:
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
n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n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9.设问:
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