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021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9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docx

超高层结构测量方案精编版

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大连xxx项目位于大连市xxx交会处。

地下四层,地上60层,建筑最高点达279.25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与混凝土混合支撑框架巨型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0万㎡,标准层每层面积约1600㎡。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程测量技术说明》(06-H165)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合同文件、施工图纸。

三、施工测量放线准备

1、认真审阅各专业设计图纸,检查平面坐标、高程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要求,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规范相关规定要求。

3、对所有进场测量器具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检查检定合格证书。

4、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与业主或前期施工单位办理测量成果交接手续。

6、检查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及水准点。

7、编制测量工程一级平面控制网控制桩布置图。

8、控制点测量成果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测量数据库。

四、测量器具

测量器具配备计划表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用途

性能

检定时间

1

TKS-202全站仪

1台

测设平面

控制网

2+2ppm

2009/04/27

2

KTS-552R

全站仪

1台

钢结构测量

2+2ppm

2009/10/27

3

J3激光垂准仪

1台

主轴线

竖向传递

2〃

2009/08/17

4

S3型水准仪

2台

标高测量

与传递

3mm

2009/08/17

5

J2级电子

经纬仪

1台

投测轴线

2〃

2009/08/17

6

无线对讲机

1对

通讯联络

3km

7

50m钢尺

3把

轴线、

标高量测

±5mm

2009/08/17

(根据我们项目已有的仪器填写,检测报告附后)

五、测量人员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下设测量组,设测量组长一名,测量工程师3名,专职测量工5名;测量负责人负责整个工程测量方案的制定、实施管理和测量技术复核工作;测量工程师在测量负责人领导下,完成整个工程施工测量任务。

六、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1、明确测量工作为工程施工服务,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的要求。

2、认真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做到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

3、根据测设场区控制网测设本工程控制网。

4、定位、放线工作在自检互检合格后上报雇主和监理验线。

5、认真做好测量定位桩的保护工作。

6、做好误差分析,尽量减少误差,发现问题及时报雇主和监理。

七、场区内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本工程场区面积较狭小,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业主所提供的城市控制点在施工场地外测设4个主控点,经闭合平差后确定其坐标,此时首级施工控制网设置完毕。

(见方案附图PN-04-01:

首级控制网点布置图)。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2、场区平面控制点测量

1)控制点的布设:

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在场地外以雇主提供的城市坐标点测设4个平面控制点与雇主提供的坐标点形成闭合导线,再根据此首级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网。

控制轴线应选取在通视条件好的位置,轴线号如下:

S2-A、S2-C、S2-D、S2-1、S2-2、S2-5。

(见附图PN-04-02:

轴线控制点布置图)

2)平面控制点的测量:

进行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测量前,测量工程师应对雇主提供的城市控制点进行复测,符合点位规定误差要求后才可使用。

本项目采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的全站仪测设二级导线网,依据雇主提供的大连市城市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进行测量控制。

控制网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5

1/20000

3、水准点布设

3.1、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

1)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点的建立应先对雇主提供的2个水准基准点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再根据雇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进行测设,本工程场外雇主给出的高程点为:

G1、G2,采用水准测法,测设一条闭合或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控制点,以此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竖向精度控制的基点。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以测绘院提供的水准基点作为永久性水准点,该永久性水准点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场内标高控制点复核原始依据,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至少应有四个水准点,水准点根据场内条件确定,距离基坑开挖边线应尽可能大,每月对场内水准点进行复核。

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布设按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

仪器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附和或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次数

平地

三等

±3

±6

DS1

DS3

因瓦

双面

往、返

往、返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视线长度

(m)

视线高度

(m)

前后视校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基辅分划读数校差(mm)

基辅分划测高差之差(mm)

三等

≤75

≥0.3

≤2

≤5

2.0

3.0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内业计算最后形成成果的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等水准精确至1mm。

八、基础工程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桩校测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测量的精度。

2)采用测角精度2″的电子经纬仪,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投测。

2、轴线投测方法

1)轴线投测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用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东西方向布设3条轴线控制桩;南北方向布设3条轴线控制桩;将轴线投测在地下二层顶板之上,在硬化的地面弹线;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轴线投测的精度。

2)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点),(当同一轴线上只有一个控制点时,可以某一距离远视线好的控制点做后视,然后转角度到轴线方向上),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精度要求:

边长误差小于1/10000,测角精度小于6′。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拉尺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控制线弹墨线标明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然后在该平面上测出轴线及细部线(见附图PN-04-03:

基础放线图)。

控制线投点间距不应大于10m,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30cm控制线。

弹墨线时要对准点位,小线要拉紧。

框架柱要弹轴线立线至顶,以控制梁位置。

所有弹线均要求墨线清晰,并用红三角标注。

3)施工放样各部位技术要求如下表。

施工放样各部位技术要求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4)圆弧部位放线

以主控轴线交出圆心,用钢尺直接量出圆弧墙曲线及内外控制线。

地下二层以上放线采用底板留洞与经纬仪十字交会测出圆心位置,测设间隔5度的曲线点,然后用木制弧型模板画线连接。

3、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点联测

在施工过程中每三个月对场内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雨季前后复测一次,在结构施工至±0.000时进行一次整体校核。

2)标高测量

为了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楼层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进行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间的校核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楼层平面施工中标高控制的基准点。

并用红色油漆画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3)施工过程中使用时先检测基准点的准确性,无误后,再检测几个基准点同一标高的校核误差,当校核误差小于3mm时方可作为施工层标高抄测的依据。

4)在施工层墙、柱上抄测+1.000m线,误差在2mm以内,弹墨线并标明高程。

5)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在立筋上抄测标高,间距大于6m时加设附加筋,标高抄测误差2mm以内。

用以控制结构标高及设备预留预埋。

设备预留预埋前应校核至少三根立筋上的标记,当误差大于3mm时,应与测量员联系,由测量员提供准确的标高。

九、楼层平面轴线及高程测量

1、楼层平面轴线测量

对于建筑物-5.5米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

在建筑物地下一层内底板上测设轴线内控点,先准备2套内控布置方案,到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权衡选择。

(见附图PN-04-04:

-5.5米以上内控点布置图)。

1)地下一层放线验收合格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轴线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等级。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底板上埋设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应埋设4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偏离轴线1.0-2.5m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钢筋与首层楼面底板钢筋焊接,作为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0mm×150mm)。

并做好防护。

2)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得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H≤60m

±10

60m<H

±20

轴线竖向投测如下图所示:

 

 

控制点位垂直引测示意图

3)轴线控制点的投测:

采用激光铅直仪,先在底层基准点处架设激光铅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激光铅直仪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铅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考虑到核心筒剪力墙浇筑位置比筒内楼板高出数层,故将一带洞钢板代替楼板放置接收靶,钢板与爬模连接并随爬模提升,至预订位置后固定于剪力墙侧,然后投测控制点并放设轴线。

 

激光点位捕捉如下图所示:

激光点位捕捉方法示意图

同样方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并与外墙、柱立向轴线校核,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