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0217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Word格式.docx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和实施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从战争与革命到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敢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了全国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各种矛盾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

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根据这样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要破除迷信敢于斗争;

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20世纪60年代以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做出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科学论断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高度,总结经验教训,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论断。

邓小平在1985年会见日本客人时,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十大的主题。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

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

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

后来,随着对国际形势的深入思考,他又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内涵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是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揭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分析当代世界特征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有着具体深刻的科学内涵。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⑶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历史必然性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

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邓小平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

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力量。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江泽民指出: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技术进步异常迅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

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

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时代主题的变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时机。

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又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和危险的境地。

⑷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的概念”等“新干涉主义”论调,为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

混淆反对恐怖主义的界限,无根据地指责一些国家是恐怖主义国家,随意扩大反恐范围,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扫清道路;

出台“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预防性干预”和“先发制人”的战略。

(2)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恐怖主义不仅威胁发达国家,而且也危害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3)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起。

(4)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5)美国的单边主义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新的矛盾。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背景

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体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

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形成两极格局:

一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另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

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从6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两大阵营内部一些国家不满于超级大国的控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乃至公开的冲突。

此刻,已催生了世界多极化的萌芽。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式宣告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跃然而出。

1997年4月,中俄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