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903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docx

《光与热》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科学五年级上册

《光与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光与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形成对光的研究兴趣。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二是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科学课程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设计控制变量实验、实验操作技能、做出结论等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法去实验,注重培养学生记录数据的意识,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最终认识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而难点是设计“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方案。

三.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自觉地将实验结果和假设相对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四.教法与学法

1.从教的方面来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多样化学习方式并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让他们在“做”中探索,在“做”中收获知识。

五.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小镜子数面,凹面镜,探针式数字温度计,白纸屏,手机架,热敏试纸,纸巾,火柴,实验记录单。

教师演示:

凸透镜,纸巾,火柴,相关图片课件,秒表等。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来完成:

1.游戏导入,引出疑问

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3.合作探究,实验记录

4.分析数据,汇报交流

5.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第一环节:

游戏导入,引出疑问(预设:

1分钟,室内)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我们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现在,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小镜子,大家动手玩一玩。

如图1

图1

2.教师顺势提问: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会玩,把几面镜子反射的光集中在一起了。

这些光会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前认知概念,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设:

5分钟,室内)

1.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亲身体会自由发言,提出猜想。

真是这样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光与热》。

(板书:

5.光与热)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期待。

2.同学们已经谈了许多生活中的感受,但是用什么更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方法来验证我们对光与热关系的猜想和感受呢?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3.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如图2

图2

4.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拿着镜子操作一下,他们会发现手持镜子难以会聚光线。

从而提出质疑:

用什么方法来固定镜子和温度计,更加快速准确地测出温度?

图3

5.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借助身边常见易得的物品来改良难以操作的实验,然后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最终得出改进方法:

借助手机架同时固定数面镜子,用探针式数字温度计准确快速测出温度。

如图3

确立实验方案:

1.用不同数量的镜子得到强弱不同的光;2.温度计放置的位置、照射时刻和时长一样。

6.课件出示并让学生齐读实验要求:

(1)合理分工,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2)反射光要集中到温度计的探针上,确保测量时刻、时长一样。

(3)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数据。

(4)注意安全,不直视阳光,户外观测必须佩戴太阳镜。

注意:

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设计意图:

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实验记录(预设:

24分钟,室外)

1.本课重点:

学生在操场上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首先调整好各镜子的支架,(图4)将光线会聚到一点,然后同时在纸屏上悬挂温度计,并粘贴好热敏试纸,教师计时,由各组同学观测并如实在表1中记录数据。

(图5)

图4

表1

镜子数

无镜子

1面镜子

3面镜子

6面镜子

凸透镜

(教师演示)

光的强弱

温度℃

图5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学会用科学来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图6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更多的光会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出示并简介凹面镜及其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用凹面镜点燃火柴。

图6(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我用纸巾包裹在火柴外让火焰更大。

3.教师用凸透镜演示点燃火柴并测出温度,让学生记录数据。

图7

图7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历思考——探究——验证的过程。

通过用凹面镜点燃火柴的的方式,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中了解到会聚光与热有多种方法。

第四环节:

分析数据,汇报交流(预设:

5分钟,室内)

1.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绘制表2。

(在画柱状图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柱状图,教师可以以一个小组的例子进行示范,图8)

表2

 

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

无镜子1面镜子3面镜子6面镜子凸透镜

图8

2.根据柱状图,教师提问:

从数据中分析,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

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用柱状图处理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能力,用实验数据证实猜测,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第五部分: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预设:

5分钟,室内)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通过强光和高温来完成的?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相应的出示图片。

图9

2.实验当天强光和高温导致学校围墙外水塔的水持续喷出,我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用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光获取更多热量的方法,拓展学生课外对光的探究范围。

图9

3.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呢?

课后请同学们在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中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悟科学是无止境的探索。

七.实验设计特色、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改进原因:

课本中实验的方法难以快速会聚光线,操作平面镜时身体会遮挡住阳光,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同时由于秋季光照变化较快,每一时刻的光照强度也各不相同,导致得出的数据不精确,实验过程不严谨。

实验改进方法:

1.利用手机架解决了光线晃动难以汇聚的问题。

图10

图10

2.利用白纸屏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到光的强弱和温度变化。

图11

图11

3.利用热敏试纸使温度变化可见可观察。

图12

图12

4.利用探针式数字温度计更加灵敏准确地测量温度的细微变化。

图13

图13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效解决了对比实验中的困难。

整节课尝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光与热》实验记录单

班级:

第组

表1

镜子数

无镜子

1面镜子

3面镜子

6面镜子

凸透镜

(教师演示)

光的强弱

温度(℃)

表2

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

无镜子1面镜子3面镜子6面镜子凸透镜

我们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