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药膳[优质ppt]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养生与药膳[优质ppt]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与药膳[优质ppt]PPT课件下载推荐.ppt(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些讽刺的是,作为人,真正开始有想去了解身体的动机,竟然是从“身体感觉不舒服”开始,或是从“身体出毛病”才开始。
在健康的日子里,欲望和热情驱使着我们去忙这忙那,身体,被“人”冷落一旁直到有一天,它被迫发出尖锐的信号。
很多病都是人的无知和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忠告:
当你感觉身体不舒服或有病时,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公理-所有的病都是自做自受!
你一定要改错!
而不要怪罪他人!
西医之父西克泼拉底说过“病人(身体)就是最好的医生,医生只是来帮助病人。
“很多病是人的无知和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只要病人能知错改错,病才能控制甚至能治愈!
你的作息时间是否科学合理?
十二经脉名称对应脏腑旺时衰时足少阳胆经胆腑子时23:
001:
00午时11:
0013:
00足厥阴肝经肝脏丑时1:
003:
00未时13:
0015:
00手太阴肺经肺脏寅时3:
005:
00申时15:
0017:
00手阳明大肠经大肠腑卯时5:
007:
00酉时17:
0019:
00足阳明胃经胃腑辰时7:
009:
00戌时19:
0021:
00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对应一览表,足太阴脾经脾脏巳时9:
0011:
00亥时21:
0023:
00手少阴心经心脏午时11:
00子时23:
00手太阳小肠经小肠腑未时13:
00丑时1:
00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申时15:
00寅时3:
00足少阴肾经肾脏酉时17:
00卯时5:
00手厥阴心包经心包戌时19:
00辰时7:
00手少阳三焦经三焦腑亥时21:
00巳时9:
00,为了您的身心健康,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养生用健康的上生活方式保养身体:
养生固本、健康人生,顺应四时、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运动有恒、起居有时、舒畅情志。
固本即生命的本能,机体内在生命力,是生命的维持和提升健康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
抗病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康复的能力,强调未病先防,防病于未然,激发生命潜能。
健康人生:
三平衡、三富足、三和谐,中医养生一原则三要素,一原则是: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是指圣人在春夏要培养人体适应春夏环境之阳气,以增强抗温热机能;
秋冬养阴是指圣人在秋冬要培养人体适应秋冬环境之阴气,以增强抗寒冷机能。
中医养生总的原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和阴阳平衡。
其中阴阳和是中医学最具精华的思想。
三要素是:
1、健康意识2、知识学习3、坚持实践,春秋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从之则生,逆之则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要保养生气和长气(即阳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打基础,不应该宣泄太过或内寒太甚,而伤阳气;
秋冬则应该保养收气和藏气(即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而不应该耗精而伤阴气。
后世医家也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出了进一步阐发。
王冰从饮食养生角度出发,认为春夏宜食寒凉食物以制阳气之盛,从而保养阳气;
秋冬宜食温热之品以制阴气之盛,从而保养阴气。
张介宾从阴阳互根关系出发解释,认为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基,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原则,外避邪气,内守精神致病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中医指出致病因素大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是外感六淫泄气,(风、寒、暑、湿、燥、火),二是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byLinTsungHui,18,季节气候与健康,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农历六月)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六淫:
风、寒、暑、湿、燥、热等六种环境气候不正之气。
環境的因素,byLinTsungHui,19,季节气候与健康,春季气候变化大,多感冒,呼吸道方面疾病(包含过敏反应)。
由于冬季摄取过多营养,所以春季可以运用降血脂中药来调整身体健康。
夏季气候湿热,清凉消暑退火为主。
秋季气候干燥,以生津润燥为主。
冬季气候寒冷,以补益增加人体免疫为主。
七情是人的精神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范围,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气候异常,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
突然、强烈或长久的精神刺激是内伤病的致病因素。
养生要求外避六淫,七情不过,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防止病邪入侵,虚邪之风,是入侵的六淫外感之邪,是天之邪气。
风热湿燥寒。
不当其位,便是为天之邪气,则害人五脏。
当然,尽管疾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但外邪也很容易致病。
特别是疠疫邪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再一并发生中的重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因此,预防疾病,除了充实正气之外,还要注意“避其毒气”,风邪侵犯的三条途径,1,一般天气之湿热阳邪多从鼻喉入肺,传变较快,易伤五脏。
2,地之湿气等阴邪多从皮毛传入肌肉筋脉,传变较慢,主要伤害形体。
3,水谷之寒热不适清浊不分,饥饱五节,从口而入肠胃,伤害六腑。
阴阳协调,健康保证,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万物产生和变化的基础阴阳是抽象的属性概念,阴阳既对立又彼此依赖,最为关键的是要达成一种稳定平衡状态,才能维持事物正常的发生、发展、变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精神乃治;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和”,唱和、调和之义。
人体阴阳与自然界阴阳的运动变化,人体阴阳是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运动而变化的,并且总是处于不断消长中。
黄帝内经中说,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
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
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
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减少,汗孔也开始闭合;
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
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
夜间阴盛,人体的生理功能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所以人们生活、工作要有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那个的总规律。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是生命、生理活动正常的保障,此时体内正气是充足的;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的偏盛、偏衰,这时有可能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
治疗疾病就是纠正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平衡。
补精、养气、守神,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精、气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特殊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古代讲究养生的人如孔子、老子等,他们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养生、长寿的主要原则,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
补精,在养生理论中,“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
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
养气,黄帝内经用气来解释在当时无法认识的物质存在,把一切既不是液体又不是固体的、流动着的细微物质都称为气。
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生命的活动。
人生所赖,惟气而已。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所以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亦如灵枢脉度所云:
“气质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气的流行不已,才能对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
守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
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状况。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人的整个机体,从大脑到内脏,从五官七窍到经络、气血、津液,以至肢体的活动,都无一不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内在活力。
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提出“得神者昌,失神者死”的重要论断。
补气、养血、辅阴,补气养血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但气为主,血为辅;
气为重,血为轻。
如果要补气养血的话,应该是补气在先,养血在后。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因此,黄帝内经认为治病以气为首务。
养阴先藏阳,阴阳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然而,要养阴首先要藏阳。
什么是藏阳呢?
白天时,阳气支持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到了晚上,人觉得困了,想睡觉,这时阳气收敛,就是藏阳了。
白天的时候阳气大部分用于身体的活动,晚上睡觉时,阳气大部分用于滋养身体器官,这就是藏阳的过程。
懂得养生,自己掌控生命!
中国人的平均医疗支出世界排名是188位,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1.8岁,排名是20位。
中国是最懂得养生的国家,中华优秀的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就是中国人注重养生的效果!
这就是传统养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的贡献!
中篇:
药食同源-药膳,药膳,是以药为主要原料之一的菜肴。
其制作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药膳,既具有营养价值,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一、药膳,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食品中药配伍,加工制作而成。
药膳,“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
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
历史,中国传统的药膳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均载有药膳名方的记载。
如: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半夏粳米汤:
粳米甘平益肺安胃,半夏补虚生津;
化痰止呕。
当归羊肉汤:
羊肉益气补虚,当归补血活血。
二者与生姜、葱相配,可补虚温中、活血祛寒。
适风寒感冒患者食用。
药膳的特点,根据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可因遗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