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816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知识点.docx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

25.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学常识】

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2.《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内容。

【字词积累】

1.字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半教学相长zhǎng

2.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3.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虽:

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不能知其旨也(旨:

古义:

甘美;今义:

意义。

教然后知困(困:

古义:

困惑,理解不了;今义:

困难。

教学相长也(长:

古义:

促进;今义:

增长。

4.一词多义:

①学:

学学半(同“敩”音xiào,教导);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②其: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

③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理解);不知其善也(知道)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也”,表判断)

6.文言句子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明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文章理解】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2.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①文章首先以“虽有嘉弗食,不知其旨肴”类比,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②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③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3.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写法点拨】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拓展】

1.《礼记·学记》的格言警句: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③时过然后学,则勤学而难成。

(学习的时效性)

④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2.古今名人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

孔子韦编三绝;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

李密牛角挂书;司马光警枕励志;

陆游书巢勤学;毛泽东闹市读书。

【真题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兑()命学()

学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

()

(2)虽有至道至道:

()

(3)不知其善也善:

()

(4)教然后知困困:

()

(5)然后能自反也自反:

()

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

教学相长也。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答案】

1.旨(zhǐ)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

(1)弗:

(2)至道:

最好的道理(3)善:

好(4)困:

困惑(5)自反:

自我反思

3.C(解析:

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4.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教学相长(也)

【拓展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

通“曝”,晒干。

④参:

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旨:

()

(2)然后能自强也强:

()

(3)学不可以已已:

()

(4)故木受绳则直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其此之谓乎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1.

(1)旨:

味美

(2)强:

勉励(3)已:

停止(4)故:

所以,因此

2.

(1)《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C(解析:

A.代词,代指木条/宾语前置的标志;B.知道/机智;C.均为“即使”;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

附参考译文:

君子说: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行为就不会有差错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

【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

教学相长也()

⑤非问无以广识()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关系。

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答案】

1.①美味的②好处③勉励自己④促进⑤增加⑥有时

2.①教/然后知困②君子学/必好问

3.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教与学;学与问;甲文:

实践出真知。

乙文:

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选段)

【乙】《虽有嘉肴》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蜀之鄙有二僧:

() 

(2)子何恃而往:

()   

(3)虽有至道:

()  (4)然后能自强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4.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通过记叙和议论的方式,用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甲文是对话体的故事,贫和尚的一句“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他对物质要求很低,而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富和尚充满嘲讽的意味。

C.甲文中“足矣”的“足”和乙文中“知不足”的“足”意思完全不一样。

D.乙文开头从“嘉肴”谈起,而目的不在于此。

从“嘉肴”说到“至道”,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答案】

1.

(1)边地,边远地区

(2)凭借,依靠(3)好到极点的道理(4)自己努力向上

2.

(1)人们树立志向,反而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穷和尚吗?

(2)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

3.甲文:

学习不仅要有目标,更要付出实际行动,这样才能成功;

乙文: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