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6458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Word文件下载.docx

关注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的视角是最常见的命题形式,中外相关史实有:

(1)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发展变迁、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

(2)西方国家:

①美国:

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救济工作,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

②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

③苏联:

重视民生:

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与自由贸易;

进行工业化建设等。

忽视民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与取消自由贸易;

斯大林时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与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导致社会大危机。

②自由放任政策无力挽救危机。

2.主要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整农业生产。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征

①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②国家干预经济,调整经济体制。

③调整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④加强社会福利,提供社会保障。

⑤关注可持续发展,使环境、社会、经济得到高度统一。

4.影响

①经济: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政治: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③体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④国际:

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典型例题】

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

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经济危机)可知改善工人待遇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缓和阶级矛盾,故正确答案为A项。

当时美国国内就业压力极大,故排除B项;

恢复生产需要吸纳大量存款,故排除C项,当时农产品大量积压,故排除D项。

答案:

A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本题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政背景考查20世纪各国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突出历史学科的功能和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再现、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

(1)问考查观点评析与论证能力,首先从材料提炼观点“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论证。

(2)问注意题眼“经济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从计划与市场的作用全面分析。

(1)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2)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生产力

①出现以原子能、电脑、宇航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③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2.生产关系

①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

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出现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

经济滞胀,减少国家干预,发展出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3.国家职能

加强社会保障职能,出现福利国家,穷人受惠,稳定社会。

4.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

①战后初期:

形成西欧、日本依附于美国的经济格局;

西欧、日本经济逐渐恢复。

西欧、日本经济恢复的原因:

A、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

实行经济非军事化,集中了财力和物力、人力。

B、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对日本的扶植。

C、战后战胜国较大程度保留了战败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日本。

D、国内政府的正确宏观调控与管理,选择符合国情与市场规律的道路运转,消灭掉战前束缚经济的落后因素。

E、特别注重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再加上原有的科技人才基础。

②20世纪50-70年代:

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繁荣。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奉行凯恩斯主义理论。

③20世纪70年代:

经济危机和“滞胀”。

④20世纪80年代后:

经济快速发展与繁荣,出现知识经济。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里根政府执政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反思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以致“滞胀”现象的基础上以供应学派为依据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C

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一个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两个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①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A、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B、1957年3月,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C、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D、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E、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和政治实体过渡。

F、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欧盟在经济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该组织。

3.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

  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A、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B、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C、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D、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F、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②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③宗旨:

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④2001年12月,中国复关入世。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⑤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C、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对策,在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全球化进程,谋求经济的全面发展。

1.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从时间上看,A项是与史实相符的,但不是工党获胜的原因;

因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破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抓住了社会要求,取得了民众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