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619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作用文档格式.doc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孙聚寨乡孙西小学唐素勤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论文围绕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来阐述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字:

教师角色、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以新的学习领域、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评价方式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青睐、重视。

不仅是这种新的课程体制的新颖,更是因为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也锻炼教师管理学生、组织课堂等提升自身能力的一门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行为,因此教师有效的指导是避免学生活动虎头蛇尾,趋于形式没有内容等现象的产生,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下面我就结合本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在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二、教师在活动中是指导者,也是学生成绩的发现者与肯定者。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选择,要允许失败,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磨练;

在具体方法上不做过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创新。

但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及时表扬、及时推广,不断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的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前期指导阶段

1、进行活动实施的准备工作。

包括活动所需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资源准备、思路准备、人员准备等。

活动实施主题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

这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准备。

2、建立学习小组。

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

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充分协作。

3、指导研究方案的制定。

帮助研究活动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质量等因素。

主题的确立是开展活动和研究的关键一步,教师尤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

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活动主题资料,供学生自由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

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研究的问题、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法、活动步骤等。

(二)、中期监控阶段

1、进行过程质量监控。

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

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

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提供研究条件。

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

教师只是提供给学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力条件,介绍一些相关的专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教师还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活动有利的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3、协调小组内部的关系。

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

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指导小组同学协商共同解决。

同时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后期总结阶段

1、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

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

2、活动评价。

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

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

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学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它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

综合实践活动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少一些知识,多一些活动;

少一些资料,多一些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