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571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x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2015.12

 

第一部分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项目

某8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位于广州市。

室外标高-0.200m,第1层层高5.100m,桩承台顶标高-1.000m,其他层层高4.200m。

外墙、分户墙及楼间墙及设备间墙厚为180,其他内墙均为120厚。

水、电管道外接市政管道,户内管道暗埋。

给排水、电器照明为配合设计,对建筑和结构未提出特别要求。

二、场地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①稍密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多为稍密状,部分为松散状,遇水有湿陷现象。

②松软~稍密洪积土:

主要属坡洪积成因和静水沼泽堆积成因。

洪积土层是一种岩性不均匀的工程地质层,一般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③可塑残积土:

主要是片麻岩风化土,次为花岗岩风化土,以含有铁质结核为特征。

④硬塑残积土:

包括片麻岩风化土和花岗岩风化土。

⑤强风化岩:

强风化岩一般呈半岩半上状,以土状为主,少数为碎石块状。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2m左右,主要呈渗流形式,不存在管涌现象,对基坑或挖孔桩施工不会造成突水现象。

据水质分析,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根据地质资料,本场未发现有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断裂构造,地下也不存在岩溶、地下洞室等现象,本场地属基本稳定地区。

从工程地质层的角度看,稍密人工填土和松软~稍密洪积土不宜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可塑残积土可作为6层以下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而硬塑残积土和强风化岩为良好持力层,可满足低层至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要求。

由于残积土有遇水崩解软化的特点,采用桩基时,预制桩比灌注桩更为适宜;由于地下水不甚发育,亦适宜采用人工挖孔桩;由于基岩顶板起伏甚大,大部分基岩埋深大,因此本场地不适宜采用端承桩,而适宜采用摩擦桩。

□本场地宜采用桩基础,由于桩基主要持力层是吸水性强的残积土,因此预制桩(如预应力管桩,PHC,C80,500x125)比灌注桩(如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更为适宜。

、值

工程地质层

层厚

(m)

顶板

埋深

(m)

(kPa)

桩基参考建议值(kPa)

人工挖孔桩

预应力管桩

沉管灌注桩

稍密人工填土

2.5

0

100

10

13

10

松软~稍密洪积土

3

2.5

170

10

30

25

可塑残积土

7

5.5

200

20

30

25

硬塑残积土

12

12.5

290

30

300

45

2700

35

2000

强风化岩

>5

24.5

450

40

450

50

3500

45

2500

三、设计内容

1.对建筑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2.结构布置和初选构件截面尺寸;

3.计算天面层及层的楼板和次梁的内力及配筋;

4.计算整栋建筑物的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

5.验算整栋建筑物在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

6.采用值法分析轴框架在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

7.采用直捷分层法分析轴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8.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及配筋;

9.基础设计;

10.电算部分:

要求对结构的部分或整体计算用电算校核,电算程序可用现有的软件,如PKPM等,也可以自己编制程序来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四、提交的设计结果及要求

1、计算书部分:

内容及编排:

Ø毕业设计任务书;

Ø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的选择(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比较,选择方案的依据,以及对所选方案的论述等);

Ø主体工程的详细计算书;

Ø对所完成设计的总结和自我评价;

Ø相当于中文700字以上的外文摘要;

Ø参考文献。

要求:

计算书采用统一的毕业设计格式,有封面和目录,目录中示明小标题和页次,首页应有示意简图,并说明本人的设计任务(层、轴);内容应有系统的编排,表示要清楚,计算步骤要明确并附有简图、计算公式和文字说明,计算结果、符号表示应与设计图纸相符。

应采用通用的设计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附必要的计算简图。

2、设计图纸部分:

内容:

Ø天面层结构布置及板配筋图、梁平法;

Ø层结构布置及板配筋图、梁平法;

Ø轴框架配筋详图;

Ø柱定位图、柱表;

Ø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大样图。

要求:

图纸要规范、图面清晰整洁,线条粗细分明,布置疏密适中。

图中必须有说明,图签内容齐全,所有汉字用仿宋字体,数字用工程字体。

3、电算结果部分:

计算机打印结果一份并注明所使用软件名称和版本,并提交手算和电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自己编制程序的需提交打印原程序内容及计算结果。

五.设计进度

1、开题报告,上部结构方案确定,基础方案确定1周

2、楼盖设计(次梁、板)2周

3、风载、地震作用计算及整栋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下的位移计算1周

4、轴框架在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周

5、轴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5周

6、内力组合、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确定配筋大小1.5周

7、基础设计1周

8、绘制施工图2周

9、整理计算书1周

10、答辩及资料汇总1周

六.基本要求

1、设计任务必须独立完成;

2、严格掌握进度,避免前松后紧;

3、采用统一的毕业设计计算书,整理好毕业设计计算书;

4、其他要求请阅读学校统一印发的毕业设计要求。

任务分配表

项目

序号

姓名

轴线

注释

1

2

3

4

5

6

7

8

进度表

周第

项目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第层、天面层框架梁、次梁、板、柱布置、编号、截面尺寸和次梁、板的配筋。

2、作用在房屋上的风荷载计算

3、水平地震分析

4、作用在框架上的竖向荷载和内力分析,电算校核截面

5、构件截面设计

6、整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绘图

 

第二部分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规范

[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二、设计参数

1、场地类别:

Ⅱ,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g,第一组

2、荷载标准值

(1)永久荷载(恒载)

钢筋砼的重力密度25.00kN/m

隔墙(轻质加气砌块)6.0kN/m

(轻质陶粒砌块)10.0kN/m

天面面层(大阶砖隔热,防水层)1.50kN/m

楼面面层(水磨石)0.65kN/m

钢丝网抹灰吊顶0.45kN/m

(2)可变荷载(活载)

上人天面、客房、办公室、厕所、会议室2.00kN/m

门厅、走廊、楼梯、餐厅2.50kN/m

实验室3.00kN/m

商场、酒吧、舞厅4.00kN/m

仓库、档案室5.00kN/m

健身房、娱乐室4.50kN/m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C类0.50kN/m

三、截面初选

1.板厚

板的最小厚度:

=80mm

单向板厚度:

荷载标准值(恒+活)

简支板厚

连续板厚

4kN/m2

≥/35

≥/40

6kN/m2

≥/30

≥/35

10kN/m2

≥/25

≥/27

双向板厚度:

≥(0.8~0.9)×单向板厚度

2、次梁

梁高=(1/12~1/18)

梁宽=(1/2~1/3)

3、框架梁

框架结构中,一般梁高可取=(1/8~1/18)

悬臂梁:

=(1/5~1/8)

4、柱

框架首层柱的截面面积Az按轴压比确定,,柱截面的宽与高可采用=(2/3~1.0)。

竖向荷载下柱的轴向力设计值估算:

式中:

——被估算柱在第层的负荷面积;——荷载分项系数,不分恒、活荷载取1.27;——楼层数;——第层估算用平均均布荷载标准值,按下列情况分别取用(包括恒载与活载):

1一般住宅、办公楼、宾馆框架结构

中柱=12kN/m2;边柱=14kN/m2;角柱=16kN/m2

常见住宅指:

层高为3~3.2m,活载2.0kN/m2,砖墙填充,内墙120厚,外墙180厚。

常见办公楼、教学楼及宾馆等指:

层高为3.2至3.6m,活载2~2.5kN/m2,砖填充墙。

2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6~10层=12~13kN/m210~15层=13~14kN/m2

15~20层=14~15kN/m220~25层=15~16kN/m2

5、构件编号

(1)板用B表示。

凡厚度、各向跨度、各边支承条件及荷载均完全相同者编为同一板号,一层楼面有若干不同板块时,依次编号为B1,B2,B3……。

(2)砼框架梁用KL表示,次梁用L表示。

当梁的跨数、跨度、截面尺寸、荷载、支承条件完全相同者编为一个梁号,若梁有若干跨,每跨均应编号。

如第1条框架梁有4跨,则每跨依次编号为KL1-1,KL1-2,KL1-3,KL1-4。

(3)砼柱用Z表示。

柱高、截面尺寸、配筋相同者编为同一柱号,柱有若干条时依次用Z1、Z2、Z3……表示。

有些柱是荷载不同,但经配筋计算后配筋相同,在结构平面图上也应调整为同一柱号。

(4)基础用J表示。

四、结构用料选择

1、混凝土结构中的钢材:

板:

常用Ⅰ级(光面)

直径:

常用8、10;

当板较厚(≥120mm),用8、10

当荷载较大时,可增用、Ⅲ级钢

梁、柱钢筋:

纵向钢筋一般选用Ⅲ级钢较好,当梁、柱的荷载较小,配筋也很少时,也可以选Ⅱ级钢(新规范以Ⅲ级钢为主要用钢)。

2、混凝土强度等级

一般多层房屋可选C20~C30,高层时为满足轴压比要求而不致柱截面太大,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可提高到C40~C50,可参考下表:

框架结构房屋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20。

柱可选用较高等级的混凝土,梁、板混凝土等级不宜过高。

目前高强混凝土技术已较成熟,工程中应视情况需要可采用C60~C80的高强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初选参考表

房屋高度

第1~3层

第4~7层

第8~15层

第16~21层

第22~30层

第30层以上

不到7层

C20

C20

7~8层

C25

C20

C20

9~10层

C25,C30

C20,C25

C20

11~15层

C35,C30

C30,C25

C20

16~20层

C40,C35

C25,C30

C20,C25

C25

3、填充砖墙:

常用MU7.5级,外墙用180mm,内墙用120mm。

也可采用轻质材料,例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