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569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多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称为“生命的燃料”

B.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二糖水解时需要结合水的参与

C.淀粉和糖原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催化二者形成的酶的类型不同

D.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动物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

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会发生改变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调控的

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4.下列对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乙)、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丙)、测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绘制作用光谱(实验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甲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实验乙为对照实验,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C.实验丙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具体分裂时期

D.实验丁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5.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Ub为靶蛋白贴标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靶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同

C.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

D.Ub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态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6.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盐生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B.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C.盐生植物通过调节Na+在细胞中的区域化作用等生理途径,抵消或降低盐分胁迫的作用

D.盐生植物的耐盐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图甲为黑藻在适宜温度下O2释放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图乙是将黑藻放在适宜温度的密闭环境中,(不同时间内光照强度不同)得的密闭环境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2时,黑藻的氧气产生速率相对值为0

B.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若要提高黑藻光合速率可适当增加CO2浓度

C.图乙中黑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时间段是4~6h、8~10h

D.由图乙分析,黑藻在该密闭环境中经过12h后有机物的含量上升

8.右图所示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

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

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6条染色单体

C.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A、a两种基因

D.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1种或2种配子

9.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I2患白化病,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为9/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5、Ⅲ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Ⅱ2同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

10.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55~58

位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

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K—K—P…

0

突变型

…—P—R—K—P…

不能

100

注:

P一脯氨酸;K一赖氨酸;R一精氨酸

A.突变型的产生是枯草杆菌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或增添的结果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了枯草杆菌细胞的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表明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11.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

科研工作者发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B和豇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

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

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坑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又互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F1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F1中短果枝抗虫:

长果枝不抗虫=3:

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若F1中短果枝抗虫:

短果枝不抗虫:

长果枝抗虫=2:

1:

1,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D.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12.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复制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

(1)在含18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下图的甲;

(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

下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

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出现丁的结果需要60分钟

B.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C.转入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3/4

D.丙图的结果出现后,将此时的DNA热变性后离心分析可得出半保留复制的结论

13.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黄色(♀)×黄色(♂)

黄238

黄230

黄色(♂)×黑色(♀)

黄111,黑110

黄112,黑113

乙组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黄358,黑121

黄243,黑119

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B.丙组子代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

C.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

D.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14.如图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的一个DNA片段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其中①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②③④为核糖体结合位点,AUG为起始密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片段AB间仅包含一个基因

B.mRNA片段ab间仅能结合三个核糖体

C.蛋白质产物e、f,g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肽键的数量上

D.过程甲未完成时过程乙即已开始

15.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其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黄茧,a控制形成白茧,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

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

根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亲本(P)

F1

白色正常

白色油质

黄色正常

黄色油质

父本:

黄色正常

雄性

6/16

2/16

母本:

白色正常

雌性

3/16

3/16

1/16

1/16

A.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

C.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

D.上述豪本的基因型为:

AabbZTZt×aaBbZTW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部分)如右图所示,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4h.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er基因不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①过程的产物不能直接作为②过程的模板

D.图中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17.某种螳螂的体色褐色对绿色为显性。

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色约占90%,而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7%。

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色下降至80%。

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

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约55%

B.第二年褐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

C.该地区绿色较褐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

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18.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也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C.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S期

D.由实验结果可推测Met通过抑制DNA复制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19.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等位基因(B、b)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果蝇

灰身

黑身

深黑身

雌果蝇(只)

151

49

雄果蝇(只)

148

26

28

A.黑身为隐性性状,B、b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b

B.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C.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

D.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深黑身果蝇占1/32

20.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的结果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

D.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21.下图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给该细胞提供放射性元素标记的U和T,一段时间后观察含放射性的细胞器有______(填数字标号),其中组成成分只有两类物质的细胞器的装配场所是在______(填数字标号)结构上。

(2)动物细胞没有该图中的哪些结构?

______(填数字标号)。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经小囊泡运输后一般有三个去向:

①分泌到细胞外;②存在于图中所示结构上______(填数字标号);③还可以存在于某种细胞器中______(填细胞器名称),该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