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255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课前准备】

1.教师:

课件(内含动漫、flash等)。

2.学生:

搜集的有关病毒的资料、棉线、硬质纸、铁丝、废弃螺丝、胶水等。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动漫视频)这是一个静谧的黑夜,一名敌方的间谍悄悄地越过边界线。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路边爬向指挥中心,一路上都没有被人发现。

越过指挥中心的安全系统后,他到了指挥室门口。

最终他破门而入并控制了中心的电脑系统。

这时,敌人掌握了一切。

不一会儿,指挥中心防御系统启动了。

依据敌军的力量和狡诈程度,防御系统也许能够在破坏并非很严重时,就击溃这次突袭。

否则敌军就会获胜并攻占这块领地。

师:

虽然这则间谍故事读起来像一个电影片段,但是它所描述的这一切也有可能在你的体内发生。

这名间谍所做的,与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生物侵入人体的过程就很相似。

同学们知道这种生物是什么吗?

生:

病毒

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病毒、H1N1病毒,还有艾滋病病毒(如图)等,感觉病毒只能和疾病联系在一起,那么,病毒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否只能引起疾病呢?

甚至有的人一听到病毒就有后怕的想法,那么它到底还有什么作用呢?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这节课你们想要了解病毒哪些知识呢?

与咱们到底有什么关系。

病毒是什么样子的。

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病毒是不是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细胞很相似。

……

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让我们先来确认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环节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

1.出示课件,显示病毒被发现有关资料。

病毒是一种个体非常微小的生物,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十万倍才能观察到它。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病毒是如何发现的。

(课件显示)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例,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1892年俄国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

1897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

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提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出示挂图或课件,显示不同形态的病毒和结构。

那么病毒到底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形态和结构吧。

(结合图形小组合作)球形、杆形,蝌蚪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的。

3.病毒的生命活动。

那么病毒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生存。

并且在活细胞中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复制增殖。

根据寄生的活细胞的种类不同,病毒又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

结合课件中的flash进一步解释病毒的生命活动及增殖过程。

(可借助噬菌体的增殖进行分析,有利于让同学们对细菌有新的认识)

环节三寓教于乐,巩固认知。

活动——制作病毒模型

病毒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那么你们能利用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一个噬菌体模型吗?

出示课件:

友情提示

①在笔记本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噬菌体。

②确定制作这个病毒模型所需的材料。

③制作模型。

(小组合作,展示作品)

环节四资料共享,深化提高。

那么病毒到底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与病毒有关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吧。

可以根据病毒生产疫苗,如图为已经批准生产的甲流疫苗。

可以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

那么你们能进一步的把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总结一下吗?

(小组合作总结归纳)。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是否应该改变一下对病毒的认识呢,看来病毒干的并不都是坏事。

目前,科学家们把病毒应用于一种新技术——基因疗法。

而基因疗法可能成为某一些病症的克星。

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研究有关病毒的内容,让病毒多为我们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2《细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

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

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

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

那么你了解细菌吗?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

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71页~72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

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

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

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

(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

②芽孢的形成过程;

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

学生观看后讨论:

细菌是怎样生殖的?

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

材料准备:

1、发霉和新鲜馒头、培养皿,手套、镊子。

2、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

(课前调整好)

3、操作材料:

新鲜馒头、塑料袋、小刀、线、黑色遮光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馒头发霉了)

二、获取事实,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安全教育

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对!

发霉的馒头吃了对人体有害!

不能吃!

2、明确要求

现在我们来观察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在观察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你的身体直接接触到霉菌。

(演示)戴上手套,拿上镊子。

辨别气味时,像我这样(演示辨别未知气体的方法)

观察时请及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发放材料,学生观察记录

4、组织汇报

好,让我们听听大家都有哪些发现。

当其他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自己的记录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抓住闪光及时表扬)

还有哪些不同的发现?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①因为霉菌,新鲜馒头与发霉馒头有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来看看,并做好记录。

②分发放大镜、收回新鲜馒头。

学生观察描述

③组织汇报(收回材料)

哪位同学愿意带上你们小组的材料,来和大家说说:

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

看来霉菌有很多种,颜色不同,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

①同学们观察得这样细致,却没有人能告诉我霉菌有几个部分,怎么办?

(用显微镜来观察)

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霉菌切片,调好了显微镜,想看吗?

②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

注意,显微镜我已经调好了,同学们不要在调整它,挪动它,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讲次序。

观察得最认真,记录最直观形象。

③交流:

把各组的记录在实物展示台上集合

结合同学们的图画讲解:

霉菌虽然很多中,但都有“孢子囊”、“菌丝”两部分。

像霉菌这样用肉眼看不清,放大镜也看不清,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的生物,我们叫它微生物。

三、牵引过渡:

我们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关于霉菌你还想研究什么?

四、对比实验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讨论:

霉菌在什么情况下生长得快?

它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①独立思考,把你想到的列出来。

②在小组内小声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