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4879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理解性默写85691学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论语·

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夏认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的句子是:

小人之过也必文。

9.孔子阐释“道”与“人”的关系是人能够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使人显扬,对应的句子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

10、 

孔子教导我们(自处和处世)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则远怨矣 

11、《论语·

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两句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

12、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5、苏轼曾经感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孔子在《论语·

子罕》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形容时间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认为,讲诚信,前提是不违背道义,德行高尚的人,不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17、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孔子理想的人格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对“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9、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的是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承受。

20、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

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21、 

一个士人必须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或者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

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22、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论,孔子有“杀身成仁”之说,其语出自《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是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孔子在谈及义与富贵关系时说,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道义,安贫乐道的语句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4、孔子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5、孔子说君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艰难境地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都不会舍弃仁,要践行仁德的语句是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26、同时,君子立身处世,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一定不要怎么做,义是衡量的标准的句子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di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义之与比。

27、孔子在《论语季氏》主张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原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28、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 

《有教无类》

29、《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0.《论语》中,论述执著、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应该教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的语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2、 

《论语》中引用《诗经》句子,以象牙、骨头、玉石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会更完美来说明“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相比是更高的境界的语句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3、最能体现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新纪元的句子是:

有教无类。

34、孔子曾经夜以继日地思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5、孔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6、孔子关于学习的目的理论,在现在依然很有道理的句子: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7、孔子认为,君子能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的句子是:

敏于事而慎于言。

38、孔子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只不过是好学罢了的句子是: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9、颜回是孔子弟子最好学的,就其品行修养方面而言,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翻过的错误的句子是:

不迁怒,不贰过。

补充《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

2、《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 

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

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

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5、《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孔子在《论语·

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与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异曲同工。

8、孔子在评价《诗经·

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9、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1、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 

13、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来强调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4、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15、“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7孔子谈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孔子主张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

能恳切的提问,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9高度概括孔子文质思想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0、孔子以山水作喻来说明智者与仁者特点的句子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孟子》理解性默写

7、最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句子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

因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百姓和国君的“乐”与“忧”是联系在一起的。

9、“得道”与“失道”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孟子认为,君子不同于一般人之处把“仁”和“礼”长存心,句子是: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认为社会成员要做到互敬互爱,“爱人”“敬人”是相互的,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11、孟子认为,君王要有“推恩”思想,要懂得推己及人,成就王业才能像拨弄手中的东西一样容易。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掌。

11、关于“得志”与“失志”,孟子曾有独到的看法,他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而他的另一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2、公孙丑问孟子,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解释说: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13、怎么样才能算大丈夫呢?

在孟子看来只有: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4、在《孟子·

公孙丑下》中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孟子说,君子有三乐:

16、孟子认为,要有严父慈母般的心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要做到: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

17、孟子提出了“仁、义、礼、智”四端说,具体指: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