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四篇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四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四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4、复习统计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5、复习植树问题
巩固植树问题中几种不同情况的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用画线段图或示意图帮助分析理解的方法。
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1.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1)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积可能是4位或5位数.
(2)笔算方法: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依次去乘三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拓展:
多位数乘以多位数的笔算算法
[列竖式时,把位数多的写到上面(第一个乘数),位数少的写到下面(第二个乘数)]
用位数少那个乘数(即第二个乘数)从低位到高位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位数多的乘数(第一个乘数),每次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把几次的积加起来.
(3)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再加上相应个数和0.
即隔开0来做乘法,(如350×
80可以看作35×
8再在最后的结果上补上两个0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列竖式时,要把位数多的写到上面,如果位数的数末尾含有0时,可以隔开0来再看前面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
如300×
26,应当把26写到上面,300写到下面(3写到6下面,00在后面)。
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即为:
a+b=b+a.
2.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xb=bxa
3.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即为:
(a+b)+c=a+(b+c)
拓展:
三个数相加,可以把任意的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用字母表示即为:
(a+b)+c=a+(b+c)=(a+c)+b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axb)xc=ax(bx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a+b)×
c=a×
c+b×
c
(1)左右分配律
左分配律:
cx(a+b)=cxa+cxb
右分配律:
(a+b)xc=axc+bx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减。
(a-b)xc=a×
c-b×
c
升和毫升
升:
用字母l表示.
毫升:
用字母ml表示.
1升=1000毫升即进率为1000.
1l=1000ml.
倍数和因数
1.倍数
若a×
b=c(也可以是c÷
a=b)
则c是a和b的倍数。
例1.3×
5=15,则15是3和5的倍数,15是3的5倍,15是5的3倍;
例2.24÷
3=8,则24是3和8的倍数,24是3的8倍,24是8的3倍;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写出一个数的有限个倍数
从这个数乘1,2,3,4……开始往上乘并写出来即可;
2的倍数
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即偶数
个位是1,3,5,7,9的数是奇数。
5的倍数
个位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即各位上数的和能整除3)的数都是3的倍数。
例456是3的倍数,(4+5+6=15,15/3=5。
)
注意:
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同时是2和5和倍数的数个位上必为0,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最小是30
2.因数
b=c(也可以是c÷
则a和b是c的因数。
例3.3×
5=15,则3和5是15的因数;
例4.24÷
3=8,则3和8是24的因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写出所有两个数乘积能得到这个数的=所有乘数
例、写出36的所有因数
36=1×
36
=2×
18
=3×
12
=4×
9
=6×
6
即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3.素数(质数)与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也叫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
1的因数只有1个即1,1即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素数通常是奇数,2除外;
5的倍数中只有5是素数;
三角形
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3条高
1.三角形分类
(1)按角度分
a.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小于90度。
(三个角都为锐角,等边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
)
b.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90度的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c.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大于90度的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统称为斜三角形)
(2)按边分
a.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或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或三个角都是60度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c.任意三角形:
除了等腰、等边三角形外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
顶角=180°
-﹙2×
底角﹚
底角=(180°
-顶角)÷
2
三角形的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
三角形的周长=三边之和
三角形的面积=(底×
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边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
2.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另一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直角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梯形的周长=四边之和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篇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
2.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二、主要内容及教学建议
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
(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图形的运动
(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9、鸡兔同笼
三、重难点突破
共分六大块内容进行复习,具体如下:
一、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
突破建议:
1.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系统。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后继学习小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一知识进行整体梳理,突出运算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意义:
加法是基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除法又是乘法的逆运算等关系。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知识的复习更多不是纯数学形式的梳理,还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明晰。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在“用”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内化知识。
3.突出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
在回顾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尽量先让学生尝试计算或完成任务,然后再通过交流比较,逐步完善,从而加强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二、小数的意义、性质与小数加减法
1.注意迁移类推的方法的应用。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教学时,要突出数系的扩展与整数学习方法的迁移。
此外,小数又有自己不同于整数的特点,教学时也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巩固所学知识。
2.注重基本训练,关注错误资源,强化基本技能。
这一部分小数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的计算和性质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强化基本技能。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发现错误,则引导学生寻找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3.重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同时,教师要多加关注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过程的正确性。
三、三角形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整理,关注知识的系统建构。
教学中,要抓住三角形的边和角两个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加深对三角形一些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特性等)的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系统。
2.回忆操作活动,把握图形的动态变化,理解图形间的关系。
在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借助点子图等工具,先固定两点,再移动第三个点,引导学生想象一边固定,另外两条边变化引起的图形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直观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时应结合练习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初步的几何推理知识。
如,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角概念等进行简单推理,或者举例反证等。
四、观察物体
(二)与图形的运动
(二)
1.让学生经历想象的过程,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在观察物体的练习中,可通过不同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如:
从上面看,我们会看到怎样一个图形?
想象一下,这个图形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2.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强化。
图形的运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