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4464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措施Word下载.docx

  在国家“十二五”开局之际,东北区域要审时度势,由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共同担当起振兴东北的历史重任,以利于适应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升级、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和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

  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引擎的战略需要

  2011年9月6日,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春举行,会议围绕东北亚区域能源资源合作、大图们江区域投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热议,可谓盛况空前。

首届东北亚博览会于2005年举办,随后的历届展会规模越来越大,辐射面也越来越广,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联系越来越密切。

本届博览会成果丰硕,共吸引来自104个国家的客商5万多人,引进外资18.8亿美元。

其中,新能源开发合作对接会成功签约20个项目,总金额达197亿元。

加之日前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来华访问所取得的诸多成果,预示着中俄经贸战略合作即将为东北亚经济发展掀开新的宏伟篇章。

目前,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美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俄两国地理上相邻,管道运输方便,能够实现深度与广度合作,对于双方能源安全都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俄罗斯东进战略难免与美国的“重回亚洲”战略发生碰撞,而美日等国又希冀于深化合作遏制我国崛起,可见中俄两国全面强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为必要。

而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说,中国务实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是推动东北地区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引擎的战略要求。

《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签署与实施,体现了中俄两国共同的国际战略眼光,能使东北亚各国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中获得无限商机:

黑龙江省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已成为东北亚新的投资热土,既能够打通中、俄、日、韩之间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也有利于东北亚各国在技术、人才、资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

国务院2009年11月对《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批复和推进,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长吉图地区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门户,预计到2020年对外开放水平能够实现重大突破,将成为我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0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1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45项具体工作,标志着东北区域开放已经进入了“深耕细作”阶段。

目前,东北民营经济正在积极参与到东北亚区域合作之中,其势头应当得到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撑。

毫无疑问,民营经济全方位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对于推动东北区域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引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东北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年均增速接近10%。

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市场经济天然主体的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优势成果,对内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民营经济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也受到了深度影响,困难形势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并且由一般行业向重点行业蔓延。

尤其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某些西方国家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严重制约了我国出口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效益。

目前,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正在显现,但我国民营经济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从历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也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受到的冲击虽然最大,但复苏的进程也最快。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复苏的活化剂。

尤其是201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10周年,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在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在国家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东北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2010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090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在“十一五”期间,辽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2.1%,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个百分点,共有177.97万个民营企业创造了1224亿元的税收,容纳了1119.06万就业人口。

到2010年底,吉林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万亿元,上交税金412亿元,从业人员470万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吉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9.2%。

在2010年,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2988.4亿元,占全省GDP的46.3%。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在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势下发展起来的,可见民营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其本质而言,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动体现,也体现了民营经济在一定历史阶段更具有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优势特征。

面对现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东北区域尤为严重。

对此,东北民营经济能够进一步发挥作用,以利于进一步改变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态势。

这是一种客观要求,呼唤民营经济在东北区域发挥积极作用,以利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强力驱动

  东北地处东北亚中枢地带,既是我国对外窗口,也是沟通东北亚和欧洲之间里程最近的大陆桥的中间站和联络点。

有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纳入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大力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东北开放大动脉,大力提升沈阳经济区的核心枢纽地位,大力加快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东北综合经济区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与东北区域的互动发展可以提升东北作为战略前沿的对外实力。

在改革开放重心“北扩”、全球生产要素“东移”的今天,有着天然资源和产业优势的环渤海地区必将顺势而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三点一线”、“五点一线”再到辽宁沿海经济带,进一步升级为国家战略,意味着辽宁沿海经济发展已并入全国沿海开发布局当中。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和实施,正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加以推进,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目标,实现以“大沈阳”为中心,形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全国新型工业化典型示范区。

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即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

蒙东地区既是东北区域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接续地,也是东北重要的生态防线,与东北三省共同构成向北开放前沿。

2011年7月26日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签署“三个合作协议”和“四个行动计划”,标志着东北四省区的合作已全面展开。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中部大崛起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布局。

其中,东北作为国家重量级的战略区域,应当借助于我国近代志士仁人的战略眼光加以优化经略。

自从国家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区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民营经济增长保持了良好态势。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综合经济区民营企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发展目标,且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而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民营企业应当做好充分准备,为东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行强力驱动。

这是时代的呼声,必须认真倾听,采取实际行动。

  二、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论证

  应当认定,东北区域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有利于平衡经济格局和重构产业优势,而且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拓宽就业渠道。

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东北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使东北作为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再次对全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平衡东北区域经济格局

  必须说明,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观念,这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然而,东北区域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政府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差别对待,使得民营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借鉴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只有广泛地引入民营经济,放开行业内竞争,才能够改变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进程。

[1]自国家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民营经济已占半壁江山,东北区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的局面明显改变。

然而,发展民营经济并不意味着放弃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经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是可以而且也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

尤其民营经济是效率高、生命力强的内源性经济,生产资料属于我国社会资本自己所有,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民族性,更能够将社会内部的发展潜力广泛而有效地调动起来,并且能够促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推动它们互动发展。

国有经济能够在宏观稳定、技术创新、维护安全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条件;

而民营企业在活跃地方经济、培育市场经济环境等方面,能够为国有企业转制、升级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

因此,民营经济发展不仅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还可以烘托公有制经济的优势作用,并且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从而更加巩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民营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国有经济之间可以良性互动、相互融合,开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由此可见,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有利于在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上构建和谐局面,平衡东北新型产业基地的经济格局,从而推动东北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重构东北区域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的比重明显加大,产业结构层次和资源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一方面,东北长期建设的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对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和快速反应的特点,也容易找到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进行产业关联和技术关联的契合点。

但是,历史上东北三次产业间呈现的非均衡发展模式,致使工业长期以来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影响不成比例,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