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441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0Word格式.docx

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研究范围:

(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括其评价、介绍等)。

(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

(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

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

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国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存在着两种方式:

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

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

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改编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

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法国的《中国孤儿》和中国的《赵氏孤儿》的影响,形成了它与法国、中国戏剧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种交叉影响和互动关系。

二是双向互动的循环交流。

从中国的《赵氏孤儿》到伏尔泰的《中国孤儿》,直至再返回中国,这既是一种循环互动,也有交叉影响。

如果说,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请中国人”给“法国人上道德课”,那么20世纪末《中国孤儿》回到“娘家”,就是“请法国人给中国人上艺术课”,-—《中国孤儿》不仅以全新的面貌再现舞台,而且“反转来影响着我国艺术家的戏剧意识和戏剧思维”,即作为放送者的中国又变成了接收者。

3、渊源学的定义是什么?

包括哪些研究方法?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学的研究范畴。

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1、首先,从影响的方式来看,“印象”对作家自身来说是比较直接的一种体验,这会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印象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印象角度来对文学渊源进行追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可以按照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几类:

旅行、旅居、游学、留学等。

2、其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还包括对口传渊源的研究。

也就是说,渊源学是研究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而造成的文学影响和渊源关系,也就是研究外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对作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渊源关系。

3、再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它的最后一个形式就是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所谓笔述渊源,也就是见之于文字的渊源研究。

因为它很容易能被研究者所实证。

从影响的发送者角度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1、孤立的渊源:

又被称为是“直线式的渊源”,它的研究目的“是在于从一件作品中重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根源”,按照梵·

第根所说的,这种研究的关注点分为主题、情节和细节、以及思想的渊源等方面的实证关系考证。

可以说,这种孤立渊源研究是对接受者和放送者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直接的比较研究。

2、集体的渊源:

它也被称为“圆形的渊源”,即研究一个作家如何接受许多外国作家作品影响的,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他接受一部外国作品或者一国文学影响的研究上。

这种研究要以大量实证性资料考证为研究基础,一方面要从作家自己关于这一接受情况的种种记载之中进行搜集,从作家在其作品的序、跋中的说明,到自传、日记、笔记、书信中的记录,乃至个人阅读书目的清理,都是进行考证的关键资料;

而另一方面,要从与作家有关的人们对于这一作家接受影响的种种记忆中进行搜集,从亲属、朋友的回忆录、书信,到评论者的评论、评传,乃至相关的口述资料都应该尽量包括在内。

4、请结合渊源学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渊源学和实证研究有什么样的关系?

a渊源学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根基,强调对实证性资料的收集、鉴别、分析和论证。

所以说,渊源学对外国文学渊源的探究不是一种以类似性为基础的文学关系的想象,而是必须建构在翔实的资料考证的基础上的实证性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属于不同国家间文学关系史的研究范畴。

b、这种强调实证性文学关系的研究,是所有渊源学研究的共有的特征。

例如,我们可以聪周翰的《弥尔顿中的加帆车》一文了解实证性考察在渊源探寻中的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证性的层层论述。

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证性文献支撑,渊源学的研究就会流于猜想,就会缺乏说服力。

所以我们说,只有具备了一种实证性的考察,才会取得渊源追溯研究的成功。

5、什么是媒介学?

媒介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哪些?

媒介学是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理论和方法:

(1)个体媒介。

在媒介学研究中,“个人”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团体媒介。

媒介的环境是指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团体,如沙龙、新闻、杂志和社会环境组成。

(3)文字资料媒介。

文字与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

6、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的新视点有哪些?

1、媒介学的新视点,是指在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媒介学从注重事实联系、即关系的挖掘,注重史实研究、即对影响过程的研究;

走向考察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践活动、在文学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作为媒介,中国文学通过翻译走向了新的阶段。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开发,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翻译事业也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

人类进入21世纪,传媒手段越来越先进,交流越来越便利。

国内、国际的传播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

网络时代的文学,从创作到阅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跨文化、跨民族的文学交流中,从翻译到传播都对传统观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引起学术界严重关切。

3、比较文学的文学翻译和文学关系研究是媒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其研究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传统的人物、社会环境、地理和事物等,传播媒介本身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对传播媒介的研究,如对互联网、影视艺术、广播电视等这些时代的最有影响的媒体的研究,会推动媒介学的发展。

第二章

1、文化过滤的定义是什么?

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

这一认识论上的转变是与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生态联系在一起的。

如接受美学的兴起,确立读者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又如,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哲学解释学”,主张“在理解中所发生的过去只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调解和转化,它们都超越了认识者的有意识控制”。

这些理论不仅给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也刷新了传统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更为文化过滤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根基。

2、为什么说文化过滤必然导致文学误读?

请结合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具体实例来予以说明。

1.文化过滤体现在文化交流的始终,那么误读也必然伴随着对外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之中;

2.文化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会因文化过滤的原因而造成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这样也就会因发送者文化与接受者文化的差异而造成影响误差,或者叫做创造性接受,这样就形成误读;

3.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

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与他的《影响的焦虑》(1975);

4.误读是“文化过滤”过程中诸多因素合力的产物,如接受者或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自身的文化传统、个人的思维方式);

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一部作品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之中,不仅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也意味着跨越历史时空的错位。

5.文学误读是文学创新的重要因子之一。

3、为什么说译介学属于文学变异研究?

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深受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欧洲理论影响的译介学却并不试图通过探幽发微或缜密考证来指出误译对目标文化的影响。

影响研究的理论前提之一是将源文化视作主体,目标文化视作客体,以原文为中心,而仅把翻译作为工具;

而译介学却恰恰相反,它的前提是误读和误译,因此翻译必然产生变异,值得深究的是这些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文化语境。

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也就不应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

因此,继续突破影响研究的范式,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不仅会促进译介学的发展,同时也对更新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故本

教材不仅将译介学纳入文学变异性研究的框架之内,而且从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重新界定译介学。

我们认为,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4、译介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A、翻译理论研究。

要重估翻译的价值,就必须重新界定翻译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将翻译从原文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有几位重要的理论家对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比如雅各布森、本雅明以及雅克·

德里达。

尤其是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翻译观颠倒了传统译论关于原文与译文关系的论说,从而彻底将翻译从原文中拯救出来。

b、翻译文本研究

译介学的译本研究包括译本与原文的对照、不同译本的比较、译本的变异等方面。

但是,译介学的这些研究与传统译学不同在于,译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它将翻译的叛逆视为必然而不是过错,所以它对译本的细读与勘校。

c、翻译文学史研究

(1)翻译文学史研究的历史1938年,阿英写作了章回小说体的《翻译史话是文学翻译史的圭臬之作。

(2)翻译文学史关注的问题。

5、怎样理解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变异性特征?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比较文学形象学并不一个与传统截然对立的崭新的研究领域,恰恰相反,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端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期它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的影响影响研究的渊源学研究中实际上就已暗含了形象学的因子。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形象学发展进入成熟期。

早期的形象学中虽然已包含了变异的因子,但总的来看,它仍然主要是一种注重有事实关系的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它主要关注的是“一个形象与?

被注视?

国相比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