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4098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推断主要含

①符合事实

②满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

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H++NO3-、Fe3+与S2-、HS-、SO32-、Fe2+、I-)

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CN-)

④留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是还原剂;

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

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

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见还原剂有:

Al、Zn、Fe;

C、H2、CO、SO2、H2S;

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推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推断(越简单氧化或还原则对应力量越强)。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2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

1023。

例如:

1molO2中约含有个6.02×

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

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

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

10个Na和9.03×

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

6.02×

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

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假如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N=n·

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留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消失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

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3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学问网络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讨论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学问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肯定的标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

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与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与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需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假如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需相等。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上升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上升、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胶体在肯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依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4

氯元素:

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简单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

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

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肯定有氧气参与,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燃烧的本质是猛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全部发光放热的猛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

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

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

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银溶液,并用稀排解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

3↓+2NaNO3

Ag2CO¬

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5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终残留物的推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终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