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3974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官吏选拔的观点

【解析】根据“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可知韩非子主张从基层选拔官吏,故A项错误;

韩非子只提出了一种人才选用的方法,并未体现调整,故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应官吏的选拔需要“德才兼备”,故C项错误;

根据“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可知韩非子强调基层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25.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

这反映了(  )

A.官僚体系的成熟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官制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这种官制导致官员冗余,不能说明官僚体系的成熟,故A项错误;

材料跟科举制无关,故B项错误;

官、职、差遣的划分使得权力分散,便于皇帝掌控,故C项正确;

这种官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26.南宋的洪迈在《容斋四笔》中记述了宋代所流行的《得意诗》中的“金榜题名时”与《失意诗》中的“下第举子心”。

A.科举对士人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的引领

B.宋朝对科举及第者以很高的地位和待遇

C.宋代社会中形成了崇尚读书的良好风气

D.宋代科举制度向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开放

27.雍正二年(1772)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

“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

”该规定(  )

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

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解析】材料与吏治无关,故A项错误;

庶民妇女用“冠帔、补服、大轿”不一定就是奢侈消费,“禁绝”说法也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僭用“表明是为了防止庶民妇女超越规制,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

对民间消费的这种规定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故D项错误。

28.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这说明(  )

A.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思想根源

B.中华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中断

C.西方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l【解析】材料主旨是说明西方工业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并非材料说明的

重点,故A项错误;

中华文明虽遭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从未中断,故B项错误;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冲击,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迫使中国做出改变,逐步迈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故D项错误。

29.据记载,因感到“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广州地区及粤省士子,参加“群众的政治运动”,并因而“蒙昧启辟”、“渐知天下大局之事”,从此滥觞。

这一现象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根据“群众的政治运动”“、“蒙昧启辟”、“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可知这种运动既是政治运动,又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符合维新变法运动的特征,故B项正确;

经过维新变法,广东士子已知天下大局,故C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也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并非思想启蒙的“滥觞”,故D项错误。

【答案】B

30.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

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党重视敌后作战

【解析】国民党从未放弃正面战场作战,故A项错误;

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项错误;

国民党的游击战是借鉴共产党的,材料未体现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借鉴,故C项错误;

从国民党的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措施可以看出国民党重视游击战,在敌后打击日军,故D项正确。

31.据统计,在从1961年1月开始的两年半中,全国职工精减与录用相抵共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

其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B.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农业生产

C.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D.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

32.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考点】罗马法

【解析】《民法大全》的完成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故A项错误;

法学家活动的自由,使法学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体现了罗马法的理性和务实,故B项正确;

材料与罗马帝国的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影响,故D项错误。

33.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解析】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

福利国家出现于二战之后,故C项错误;

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34.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

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

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

这说明当时政府(  )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有限干预

【解析】材料中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挽救经济,已不再是自由放任,故A项错误;

政府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有限的,没有对工业采取直接的措施,政府支出数额有限,故B项正确;

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

政府有限的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故D项错误。

35.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A.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B.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D.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美苏石油利益争夺

【解析】根据“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可知苏联模式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

材料中美国使用的是经济策略,并非和平演变政策,故B项错误;

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损失惨重,但未到全面崩溃的程度,故C项错误;

根据“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可知苏联经济结构极不合理,重工业发展过度,农业发展不足,这是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恶果,斯大林模式长期得不到改善必将导致苏联的解体,从而使国际政治格局进入新的阶段,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

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

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

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

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

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

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

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8分)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

(7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

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0分)。

【考点】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唐宋教育制度创新

(2)维新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同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相比,汉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教育内容也由百家学说变为儒家经典,教育目的变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上科举制度的推动、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学术思想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共同,根据“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实学为专门学”得出内容设置重视西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和洋务派兴办教育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培养人才,都创办了新式学堂,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二不同时期教育的不同得出教育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发展的,结合所学可知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1)变化:

教学内容由百家学说到儒家经典;

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8分)

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