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63891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夔《暗香》Word格式.docx

功能性;

散文美

前言在词的发展之初,词的内容较为简单,大多局限于离别、相思或醉酒词,所以词题并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再者因为词是依调所做,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词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题,但由于词牌的调名本就是曲名,词人多依曲填词,本来一开始,词调是能够体现词的内容和性质的,但随着词的发展,词调与内容渐渐变得不相干,词调仅仅是代表词的一个格律和韵律。

所以唐五代之后,随着词内容题材的丰富,词人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词的内容做一个概括,于是词题就应运而生了。

如《四库全书》“克斋词”提要说:

“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美人》则咏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干涉。

”1到了宋代,词题渐渐多了起来,进而演化成了词序。

词序起初只是简单的交代写作的时间及原由,以张先为代表。

之后苏轼则更为全面的在词序中描述了词的写作背景、地点、体例、创作体验、相关事件和人物等。

到了南宋,姜夔在张先和苏轼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也更加强了词序叙述的功能。

词序的发展经历了“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趋丰富,形式逐渐多样,艺术愈显精美,个性日益精美的过程。

”2在姜夔这里算是达到了词序运用的一个顶峰。

姜夔一生共留下了84首词,其中带序的就有72首,除去共用一篇词序的情况外,就剩三首没有词序,他的序总共有37首,这是其词作的44%,是词人所做词中用序比例最大的。

序的始终并非姜夔,但却在姜夔的作品中被运用到了极致。

曾经就有学者指出:

“就单个词人贡献而言,张先首创题序,苏轼发扬光大,《稼轩词》小序最多,姜夔词小序质量高,价值最高。

这是宋词小序发展的四个里程碑。

”3姜夔之词序篇幅有长有短,文体骈散结合且内容丰富,除客观记录创作背景及相关音乐理论外,更多的是体现了姜夔个人的内心感受及其主观情感:

有对时世和国家人民的忧虑、有对过往爱情的缅怀、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有对羁旅生涯的感慨等,流露出了强烈的个体精神和生命意识,同时与词的内容交相映衬,自成一体。

下面将具体的对其词序的各个功能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2赵晓岚.论宋词小序。

文学遗产.2019年6月

3刘华明.宋词小序综论.常熟高专学报.2019年1月

一、明确时间、地点、事由和创作动机及缘由

不管是词还是诗亦或其他文体作品,要全面的了解其含义和作者借此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创作的相关背景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背景资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思想意涵。

历史证明单凭作者给我们的文字内容而不了解它相关的创作背景有时是很难正确的把握作品的真正蕴含的。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如果不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写给什么人,又为何而写,就很容易理解成只是一首普通的生活诗。

由于写作时间的久远及史料缺乏,有很多古人的诗词由于无法考证他的写作时间等背景,导致无法明确作者想表达的想法而屡存争议,如曹植的很多诗歌,其中争议最大的《侍太子坐》的写作时间至今很多学者仍有争论,从而对作者在这首诗所表现的对曹丕的态度也有所分歧。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文德》中就说: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所以明确作品的写作时间地点及创作缘由等背景对把握作者其人其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姜夔的词绝大部分都在其词序中交代了这些背景资料,如怀人词《鬲溪梅令》的词序: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记梦词《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思友词《点绛唇》的词序:

“丁未冬,过吴松作。

”等。

这些词的序比较简短,像这样的短序姜夔一般都只是直接将写作时间地点或事由点出来,简明扼要,目的明确。

较长的词序一般在姜夔的记游和写景的词中出现。

在这些词的词序中,姜夔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还描述了创作的缘由动机,有些还为词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

如《一萼红》:

“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

堂下曲沼......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从序中知道,这首词写于丙午年的人日,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月初七这一天。

而人日是怀念远未归来的远人之日。

这一天,词人住居于观政堂中,看到眼前之景物,想到一些人和事,不仅悲从中来,因而做了这首词。

据夏承涛先生《姜夔年系》所言,这是姜白石词中最早怀念合肥女子之作。

4姜夔在这类词序中触景伤情,注入了创作主体的情感线索,突破了前人词序仅仅作为一种注脚的局限,让读者在更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的同时,也在思想感情上更靠近作者的内心。

从而更为准确的把握了作者在其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涵义。

二、是研究音乐理论的重要史料

姜夔不仅是南宋著名的诗词人,还是南宋第一词调歌曲的音乐家。

他精通音律,善吹箫弹琴,并能填词谱曲,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乐论作品。

其中他的自度曲广为人们称道,在宋代词乐上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成为探究宋代词调乐曲的珍贵史料。

他经常将乐理知识运用到他的词作上来,自己填词和谱曲,他称其为自度曲。

姜夔共创作了十四首自度曲,并全部带有词序,收录在《白石道人歌曲》中。

姜夔的很多首词的词序介绍了自度曲的创作,也有很多首词序是考证了相关的乐曲乐调。

如《长亭怨慢》的词序: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後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语予深爱之。

”在这首词序中,姜夔表明了他喜爱自度曲的态度并说明自己创作自度曲的特征。

而《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则描述了创作此自度曲的原因。

另外在一些词序中姜夔记录了自己对乐调的考证和对一些失传已久的乐曲的发现。

“姜夔序中对乐调的考证,既涉及到词体、词调、词韵等词乐理论,

又论述了宫调、转调、乐器演奏等音乐理论。

典型的是《徵招》序,不计标点,共425字,交代了调名的由来,并阐述了关于宫调的理论,可算是一篇学术小论文。

”5《醉吟商小品》的词序描述了他发现失传已久的琵琶四曲之一的《醉吟商朝渭州》,当下即赶紧学习该曲的品玄法,还谱成了新的《醉吟商小品》。

《凄凉犯》的序则是阐述了犯调的概念,使宫调相犯来增加乐曲的变化。

此外还有很多首词序谈到了有关音乐的理论和想法,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为后人研究宋人音乐词调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三、“读其序解其情”

姜夔父亲姜噩,曾任湖北汉阳县知县。

姜夔幼年随宦,往来汉阳二十余年。

但父亲过早去世,少贫孤寒,屡试不第,终生过着飘零羁旅的生活。

二十多岁时寄居在姐姐的家里。

后来在湖南长沙有幸结识了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到老人的赏识和怜惜,不仅将侄女嫁与他,还将他引荐给当时著名的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并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交流诗文,谈论理想。

之后,姜夔迁居杭州,生活愈发的清贫,主要靠朋友救济和卖字。

但即便如此,姜夔仍保持一股清高耿介的气质和秀拔的人品。

晚年时光多旅食于杭、嘉、湖之间。

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

“白石道人”。

夔答以诗云: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用来自解自身之清苦。

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嘉定元年(1208)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

幸得友人捐助,才获得就近安葬。

姜夔虽一生困顿窘迫,居旅不定,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作。

他对词序的贡献在学界是公认的,他不但将词序发展成语言形式优美的小品文,而且内容丰富,包含了主体意识和审美感受,词人内心情感可见一斑。

姜夔在其词序中把他自身对人、事、物的想法和感叹通过景物,借助意象表现出来,倾注了个人的悲喜哀愁,经常景中夹情,叙述、抒情融为一体。

“他的词序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其个人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温婉、自由,这些序与词结合在一起,时而相称,时而对比,但都能相映成趣,协和完美。

”6姜夔的词序是我们了解其性、其情、其思必不可少的资料。

1.感时伤事,忧国忧民

在姜夔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

在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姜夔从湖北顺江而下,到达扬州,看到扬州饱经战火的摧残,已不复当年繁华,成为了一座空城。

于是感慨万千的姜夔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他现存的第一首词《扬州慢》,这时候的姜夔仅二十一岁。

《扬州慢》的序曰: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从序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在目睹扬州今非昔比的萧条和荒凉之后,于空城四壁、“戍角悲吟”中的痛苦,感受得到他在战争离乱中怀念故土的悲怆情怀。

序中千岩老人认为其“有《黍离》之悲”,《黍离》出自《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描写的是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于是就写下了这篇忧伤悲痛的诗歌。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再有《翠楼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

兴怀昔游,且伤今之

离索也。

”同样看出姜夔对于今非昔比的景象的感慨和怀念之情,并借之抒发自己感时忧国的伤悲。

“武昌安远楼成”可见词人专为“安远”而去,可眼前之景物已不复当年摸样,于是“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类似之情感也可见于《凄凉犯》的词序。

读姜夔的词序,眼前可时常浮现一个感时伤事,忧国忧民,而且非常怀旧的游子形象。

2.飘零不定,羁旅情思

姜夔终其一生居无定所,飘荡流离,以江湖游士的身份数十年来依靠朋友接济。

在漂泊中充满了孤独无依的羁旅情思以及饱含了对恋人亲人的不舍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到了晚年时,常常流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和对人生迟暮的忧思。

“姜夔是典型的的江湖游子,那种蕴含心中在词中又难以尽说的悲苦,他常常在序中予以发抒。

”8如《探春慢》的序: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姜夔少年时期在其姐姐家生活了二十多年,与其姐姐和那里的乡亲父老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

但后来因种种原因离开了那里。

这首《探春慢》写了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秋,姜夔回到汉阳探望生活在那里的姐姐和郑次皋、辛克清等朋友们。

因常年漂泊旅外,亲情,乡情对姜夔来说非常的珍贵,因而当要离别时“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既对少年时光温暖情感的留恋,又对自己衣食无着,前途未卜的惆怅。

在《一萼红.古城阴》的序中,姜夔描述了在人日这个怀念远在天涯的未归之人的日子里,居住在长沙萧德藻的观政堂的他看到周围“卢橘幽篁”“官梅数十株”等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