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3461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德育导师制”的概念来源于大学中的“导师制”,大学中的导师是研究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习,而小学德育导师制中的导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要承认少年儿童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校的德育导师制强调“全员化、个性化、亲情化”。

所谓全员化是指学校的目标定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是现实是很多教师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德育导师制就是为所有的教师提供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台,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所谓个性化是指导师的工作定位,导师指导学生要遵循“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等育人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关指导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思想道德作出客观分析和评价,使“人人是导师、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理想逐步成为现实。

所谓亲情化是指导师的身份定位,导师既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又是父母亲人,还是朋友伙伴。

人们常说“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导师只有与结对学生真诚地相处,平等地交流,才能营造一种轻松宽容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标。

  二、为何推行德育导师制

  1.传统德育模式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当今少年儿童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

众所周知,我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形成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也不断增多。

据了解,我校平均一个班里有2位左右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这是一个十分触目惊心的数字。

与单亲家庭相对应的是“空巢家庭”和“隔代抚养”。

有的学生的家长长年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只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一年中,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居住的时间很短,平时只是不多的电话联系,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真空。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传统的班主任与少先队结合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探索新型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2.对学校教书育人现状的反思。

学校发现许多教师在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实质”,“重外塑、轻内化”,这些现象与传统的学校工作模式紧密相联。

因为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教书是任课教师的职责,育人则似乎只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责任。

教师“教书”与“育人”的本职脱离,出现了许多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教师。

此外又由于班主任忙于班级事务工作,挤掉了做细致、有效的思想工作的时间,德育工作又容易成为简单的说教,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疏远了师生感情,甚至恶化了师生关系。

  3.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

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学习目标的落实,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显然已不能完成。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何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与生活管理,这是必然会遇到的新问题。

因此,如何从原有的、单一行政班模式的教学管理向行政班与学科教学班共存模式下的教学管理转轨,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导师德育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基于以上三个主要原因,我校尝试推出德育导师制作为传统德育模式的补充,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满足教师教书育人的需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三、如何实施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主要靠我们自身的摸索研究。

在摸索探求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实施方法,制订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相关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导师职责。

《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对导师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可以归纳为“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具体有以下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

(3)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

(5)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2.常规制度。

(1)档案制度。

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受导学生档案登记表,施导教师评价登记表(包括学生学业、卫生、礼貌、品德)。

(2)家校联络制度。

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校联络制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家访。

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重点如单亲、重组等)。

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学校设立德育导师制活动室(少先队室),活动室环境优雅宽松,更像是聊天室。

 (4)“会诊”制度。

定期由班主任组织召开班级德育会议,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

  3.组织和管理。

(1)学校成立“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分年级段具体负责,指导德育导师制的日常工作,制订和落实德育导师制的运作机制。

(2)采用导师与学生“结对子”的形式。

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在年级段“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班级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相兼顾的原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共同研究,采取“科任选择”及“班任分配”的方式,最终确定导师和学生的分组。

在此项工作的初期,受导学生的选择可以按照学科学习成绩为根据来安排导师。

(3)除了要完成常规工作外,导师要坚持按照“随时随地随机”的原则开展工作。

  4.考核和激励制度。

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

  四、要注意的问题

  德育导师制的定位包括两个方面,即自身角色定位和对象定位。

现阶段,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与少先队相结合的传统德育模式的补充,并非替代。

尽管德育导师制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该制度还不能成为学校德育模式的主体。

因此,我校采取班主任工作为主、德育导师制为辅的多元德育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导师制是针对学校全体学生的,并非只是针对学习上落后的学生,无论是学业成绩落后者、还是学业成绩中等者甚至是学业成绩优秀者,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甚至是挫折,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初衷就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

要坚定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初衷,避免使其沦落为“导差”或“扶差”工作。

  五、正确处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二对关系。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

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可以担任导师。

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3、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