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31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ocx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

  3-6岁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淑莹陈姝娟林雁英刘恩恩冯宝善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着,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应多给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类型;情绪调节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XX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

20XX10580019),肇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肇庆学院学生学术引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JGZB20XX02)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情绪调节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对情绪反应进行监控、评估、调节,改变情绪反应的强度、持久度等特征的过程,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表现。

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主要受到养育者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儿童智慧的启蒙者,是儿童情绪的引导者和情感表达的示范者。

当父母的引领和示范“缺席”时,祖辈则成为孩子的主要依恋对象,祖辈自身的情绪模式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与调节造成影响,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对于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隔代教养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和人际交往缺陷,且适应性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而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由父母单方或孩子的长辈、亲戚代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不能与儿童一起生活,造成亲情关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儿童在焦虑、孤独、情绪障碍、自尊等方面的问题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到家长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关乎自身的发展和民族的兴盛。

在消极情绪下,他们如何选择情绪调节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指导,国内目前鲜见相关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提供相关依据和必要的指导策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分为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留守类型问卷两部分。

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共有23道题目,包括6个维度,即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自我安慰。

问卷主要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留守类型问卷包括儿童年龄、留守者及抚养者情况等。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的部分农村地区,主要有高要市禄步镇、云浮市郁南县、惠州市大岚镇、深圳市罗湖区、肇庆市端州区、广州市海珠区,参加调查的是3~6岁留守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共158人。

  3.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者的文化程度,为了确保他们对调查问卷的理解,研究者对抚养者进行个别调查,逐一阅读问卷题目,让抚养者做出回答,由研究者记录回答结果。

调查数据运用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以往研究,留守的类型也可以细分为儿童单独留守、儿童与父亲留守、儿童与母亲留守、儿童与父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留守等六种。

本次调查发现,6岁以下儿童中基本没有单独留守型,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自我安慰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说明留守儿童的发泄与他们的年龄关系不大(见表2)。

  

(1)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说明留守儿童的被动应付、发泄与他们的性别关系不大(见表3)。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自我安慰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p),见表5。

  四、讨论

  1.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类型。

已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可分为儿童单独留守、儿童与父亲留守、儿童与母亲留守、儿童与父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留守等六种。

本研究发现,3~6岁留守儿童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男女人数基本持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留守儿童身边多由母亲陪伴,其数量占了调查总数的67%。

与20XX年全国妇联的调查结果中,%农村留守儿童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相比,广东省留守儿童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比例只有10%。

这个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农村地区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但他们也意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尽量选择父母单方外出,而且以母亲与儿童留守为主。

本次调查中没有单独留守的儿童,这是由调查对象的年龄决定的,6岁前的儿童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身边一定要有成人的陪护。

  2.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则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能力越高。

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替代活动的使用频率都是最高的,这可能与儿童自身能力有限,而替代活动是属于相对有效和容易掌握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关。

因此,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也越好。

  在性别方面,女童的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也优于男童,而男童在问题解决方面优于女童,这些差别部分取决于男女性别的天然差异,也与儿童的性格差异有关。

  儿童选择哪种情绪调节策略与留守类型有显着的关系,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比其它类型的留守儿童更偏向于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且使用认知重建策略的能力更低,这对儿童日后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而与母亲和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地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这样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也暗示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

  3.养育者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

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上。

养育者的文化程度越高,留守儿童会更偏向于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也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养育者在面对困难时,总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也会影响到儿童。

“办法总比困难多”,持这样积极态度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

  五、相关教育建议

  1.加强外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发达的通讯技术为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家长在工作之余一定要保证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向儿童表达父母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的心靠得很近,父母是很关心自己的。

外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频率和质量,能减少留守儿童心理的不安,维系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弥补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情感缺失和教育缺位。

  2.养育者及其他成人对儿童的积极态度。

养育者和老师的情绪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人就是儿童的一面镜子,当留守儿童与养育者一起生活,或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时,他们也会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言行及情绪调节方式,并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因此,留守儿童的养育者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待幼儿有良好的耐心,养育者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减轻生活的压力,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3.注重家园共育。

幼儿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会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社会性支持,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和引发不良情绪的情景,有利于留守儿童对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会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留守儿童社区的支持和帮助。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珍惜,留守儿童缺乏了父母的爱,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放下对他们的偏见。

地方妇联、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树立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快乐地生活。

愿这个群体不再是孤独的守望者,他们身后的援手越多,他们获得的支持和帮助也会越多。

  参考文献:

  [1]Thompso,regulation:

athemeinsearchofdefinition[A].InFox,(Ed.)。

thedevelopmentofemotionregulationanddysregulation:

biologicalandbehavioralconsiderations[C].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1994:

59.

  [2]肖颖。

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XX.

  [3]Thompson,&Meyer,ofemotionregulationinthefamily[A].InGross,(Ed.,)。

Handbookofemotionregulation[C].NewYork:

GuilfordPress,20XX:

249-268.

  [4]刘云,赵振国。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XX,

(2)。

  [5]王玲凤。

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21,(10)。

  [6]吴霓,程秀杰。

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升梁山县韩岗镇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7,(3)。

  [7]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XX,15,

(2)。

  [8]刘宗发。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J].教育评论,20XX,

(2)。

  [9]程黎,王寅梅,刘玉娟。

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25,

(2)。

  [10]叶敬忠,莫瑞。

关注留守儿童: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11]陆芳。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XX.

  [12]周福林,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XX,(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