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485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_精品文档_001Word文档格式.doc

7.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

8.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

9.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

10.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班集体建设B.搞好教学工作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教书育人

1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A.中央B.地方C.学校D.家庭

1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14.下列()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C.知觉的情境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15.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标准主要有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B. 

变通性C. 

稳定性D. 

独特性

16.皮肤觉主要包括()。

A.触觉 

B.压觉C.温度觉 

D.痛觉

17.以下哪些属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

18.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包括()。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19.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

20.实验法可分为()。

A.实验室实验法B.情境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2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23.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和。

24.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

26.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

27.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强调人是受潜意识驱动的,决定个人今后的命运。

28.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中学教学要遵循原则。

2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指差异和差异。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0.发散思维

31.应激

32.德育原则

33.绝对感觉阈限

34.教师职业良心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5.男女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6.什么是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将学习迁移分成哪几种?

3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38.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40.教学设计一:

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

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

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

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41.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在这一转折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可能会导致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问题。

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及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他曾说:

“我正在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一致起来。

2.C[解析]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1)准备律。

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

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2)练习律。

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

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

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3)效果律。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

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3.C[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

4.C[解析]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

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这种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依存型;

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独立型。

5.D[解析]专家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已经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无论在专业知识储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们较新手型教师都有很大的优势。

6.A[解析]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7.D[解析]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应属于概念学习。

8.B[解析]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

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

(1)直觉的道德感:

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

(2)想象性的道德感:

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性的道德感:

指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概括的情感体验

9.B[解析]题干所述是从众的定义。

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实施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认同表示赞同,彼此观点一致。

10.D[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我国学校教师现阶段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11.B[解析]略。

12.A[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3.ABCD[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14.AD[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这些都是主观因素;

逻辑推理也属于人的主观活动。

因此本题选AD。

15.ABD[解析]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高质量的发散思维应当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6.ABCD[解析]皮肤觉是对于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主要包括触觉、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

17.ABC[解析]学习心理机制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8.ABD[解析]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创立心理学、建立实验心理学、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19.ABC[解析]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面。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意识中被压抑的部分,“前意识”就像一个门卫,起检查作用。

当潜意识想变成意识的时候,前意识就会以文明为尺度,检查它是否合乎文明的要求,并决定它是否外化为意识。

20.AD[解析]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三、填空题

21.白板说

22.华生

23.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最佳创造阶段

24.知觉2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6.京师同文馆27.本能幼年生活经验

28.启发性

29.性格的特征性格的类型

四、名词解释

30.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31.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3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33.绝对感觉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