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225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抓住机遇夯基础 凝聚心力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夹江农业人口29.5万,9.2万农户,耕地面积21.15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2亩。

2、粮食生产稳定。

粮食常年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12.5万吨,优质化率55%;

全县人均占有量360公斤。

3、产业深化不足。

农业主要产业蔬菜、粮食、油菜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低下,优质率、加工利用率急需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扩展等需下大力气扩展、提速、深化。

4、区域资源不平衡。

坝、丘、山各占三分之一,坝区人口较多,而土地较少,丘山区人少地多;

工业、技术、商贸、服务等资源坝区明显优于丘山区。

5、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高。

前者约12%,后者约18%。

二、有利条件

目前,夹江现代农业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农业发展政策到位。

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强农助农惠农,以工哺农,城乡统筹,一系列政策,可谓东风遍野,农业发展力度前所未有。

解读政策,执行政策,正是抓住机遇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机。

2、夹江农业发展跨进入黄金发展期。

“十五”、“十一五”连续十年的建设发展,夹江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茶叶、蔬菜、油菜、优质粮食四大产业从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看基础较坚实,生产加工技术成熟度和科技应用转化率较高,生产上配套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农产品质量提升有保证,品牌打造时机成熟,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四大正处于产业升级发展的黄金时期。

3、资源配置趋于有利合理。

近年来各级政府强化农业投入,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抓产业规划和建设,有力促进了资源的资本化,促进了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交通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新修社道530公里,硬化470公里,实现村村通路,农村道路显著改善;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7万千瓦,机械化作业程度年均提升2-3个百分点,可机械化程度达40%;

土壤地力提升快速,全县耕地质量达到四川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51.6%;

沟渠、山塘、蓄水池配套,蓄集、灌溉、排放等水利设施齐备,灌溉保证率达到79%;

夹江农业劳动力总数17万,劳动力富足,“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培养新型农民1500人,现拥有一支4000多人的乡土专业人才队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10万人次,劳动者科技素质提升很快;

农业生产环境较大改善,全县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35888口,总容积近40万立方米,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4、科技应用率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县常年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双免耕技术等新技术推广65万多亩;

全县建成机防专业队65个,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覆盖65万亩,其中大宗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95%,常年茶叶、蔬菜绿色防控面积2万亩;

常年科技示范面积2.5万亩,覆盖水稻、茶叶、蔬菜、油菜等大宗作物,辐射面达到30%-40%;

三、发展思路

综合分析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各要素及制约因素,我们提出了“十二五”夹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突出特色,彰显亮点,全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三带两圈”,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业传统产业向农业现代化升级。

具体而言就是:

“十二五”期间,立足于茶叶、蔬菜、粮油、畜禽、蚕桑林竹五大农业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培育新型优质特色产品,着力建设一批区域布局合理、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三带两圈”的生产基地版图,即:

蔬菜产业带、两岸茶叶产业带、蚕桑林竹产业带、粮油产业圈和畜禽产业圈;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开拓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深化产业链条;

发展壮大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业企业,以此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进一步构建科技推广体系,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加大投入,高效整合资源,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通过上述工作,完善现代农业体系的系统构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示范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们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

现将我县茶产业的示范简单汇报如下:

2007年,我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全国名茶百强县”之一;

2009年命名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县”;

2010年,夹江500亩茶园获有机茶园认证。

2009年,茶叶产业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县。

主要工作措施是:

1、深入结构调整,强化政策引导,致力好规模扩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加速推进小康进程的有效途径,确定了重点打造茶产业的目标,从规划、责任、督查、奖惩四个环节着手,加强政策引导,大胆、深入、有序地进行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茶叶生产发展。

2006年,全县茶园面积11.77万亩,2011年底,茶园面积可达到20.2万亩,五年增加面积8.43万亩,年均增长1.68万亩;

茶园产值达到4.32亿元,产茶1.95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6亿元

2、立足本地实际,优化区域布局,抓好品种改良。

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规模”的原则,以青衣江为界,将全县产茶区大体分为河东低山茶区和河西丘陵茶区,确定了区域布局和发展目标。

现已初步建成5个万亩以上茶叶乡镇(华头、南安、界牌、青州、梧凤)、50个千亩以上茶叶村、400户茶叶百亩户,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

先后大批量引进了福鼎大白、名山213、名山131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3个,近5年年均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5千万株,截止2011年,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14.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1.3%。

3、构建机制保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环境治理。

实行“五机制”配套,合力联动促发展。

一是政策配套机制:

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为主、部门帮扶、项目推动、多方投入的办法,配套政策,实行资金“捆绑式”使用。

将“南茶”资金、省市茶叶产业化基地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支农资金、专项扶持资金等捆绑集中,投入到茶叶发展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带动多片。

6年来,财政累计投入1500万元,带动茶农自筹资金投入4000万元,茶农投劳折资3000多万元。

二是建设标准机制:

茶园建设实行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验收。

茶园建设上执行统一标准,即做到茶园基础设施合格、品种优质、栽培规范、管理科学,每一户、每一地块登记造册,茶农签字,张榜公布,公开进行评估验收。

三是部门协作机制:

推行县级部门实行“协作式”扶助。

明确县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农业局负责新建茶园、低改茶园、茶叶出口基地的标准化技术的示范推广;

县农发办、农业、水利部门负责项目区内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

农业、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农资市场管理和农业投入品把关。

四是目标考核机制:

把茶叶发展任务纳入“目标制”考核。

每年年初把茶叶任务纳入年度各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年终严格考核评定。

五是环境治理机制。

基地建设。

以生产优质、安全茶叶产品为目的,严格执行《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茶叶》标准,强化茶叶绿色防控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

实施“畜(禽)—沼—茶”节约型循环经济模式,推广林茶间种、茶草间种的种植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4、改革经营模式,促进产销一体,抓好品牌发展。

经营模式上,依托茶叶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全县茶叶龙头企业2家,茶叶合作社5个,吸纳会员农户3.46万户,覆盖茶叶面积8.6万亩。

品牌创建上,围绕乐山市“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积极培育县级茶叶龙头企业,加大对创建茶叶优势品牌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引导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创建名牌产品,打造绿色、有机茶叶品牌。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先后创建了多个茶叶知名品牌。

“甘溪雪蕊”荣获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称号;

“甘溪金竹”荣获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蒙顶山杯”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国际名茶金奖”和“四川省十大名茶提名奖”。

天福成功试种推广12个乌龙茶品种,其中5个产品获得国际金奖。

我县龙沱乡已有500亩茶园获得有机茶基地认证。

5、强化技术培训,推广标准管理,提升茶叶加工。

健全茶叶产业化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每年技术培训茶农1万多人次。

通过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广大农民认识和掌握,普及推广了无性系茶叶繁殖、无性系茶叶标准化栽培、茶叶无公害栽培、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控、茶叶绿色防控等技术。

同时,积极推广管理标准,提升茶叶加工,以加工促生产,以龙头带基地。

一是引进“天福”茶业大龙头,打造茶叶生产观光园;

二是培育本地茶叶龙头加工企业,从政策、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对本地茶叶加工企业的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的本地企业有12家,目前已全部获得QS质量体系认证,其中市县级龙头企业4家。

三是兴小龙。

目前,全县各类茶叶加工企业累计达282户,年加工能力2.5万吨。

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85户,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下的加工企业197户。

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迅速壮大和增多,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结构调整、市场拓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五、发展重点

现代农业是系统的庞大工程,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科学的规划、可行的操作、必要的保障都不可或缺。

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观点,归纳为:

彰特色,显亮点,壮大两强促两优,两强两优促整体。

即:

壮大茶叶、蔬菜两大产业,打造全省茶叶、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促进优质油菜产业、优质粮食产业提速升级,带动促进农业整体迈进。

(一)、茶产业

“十二五”目标:

围绕乐山市“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强县和全国茶叶强县。

建成以界牌、南安、龙沱为中心的5万亩“峨眉山茶”品牌茶叶基地长廊;

以华头、歇马为重点的5万亩高山优质茶叶基地。

新建良种繁育基地2个,新建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3万亩,改造低产茶园4万亩,全县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1.58万亩,绿色防控茶叶基地10万亩,占50%,设施茶业3000亩,有机茶认证4000亩,规范建设茶叶专业合作社9个。

基地内无性系良种率达100%,茶叶产量达2.5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比率达到50%;

茶叶产值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比率达到80%,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茶农年人均增收450元。

茶产业产量、产值列全市第一位,全省前三位。

1、稳定规模,完善配套设施。

稳定现有20万亩茶园面积,完善高标准茶园系列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抓好道路、电力、排灌设施、土壤质量提升、机械作业五个方面的硬件设施完善。

确保连片建设,集中发展,基地路网完善,耕作道路与干道相通,基地达标准农田三级以上面积达到80%,灌溉保障率达到90%,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

2、抓实科技示范。

着力抓好我县龙沱、南安、青州三个“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科技示范,切实做到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品销售品牌化。

以示范辐射带动茶业整体发展。

3、统一加工标准,规范品牌管理。

修订完善夹江绿茶等产品加工地方标准,特别是加强名优绿茶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全程实行标准化。

同时,强化品牌使用权管理、监督和保护,加强品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