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0970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开期末考试《人体生理学》机考试题及答案第68套Word文档格式.docx

电压依从性Na+通道开放

电压依从性Cl-通道开放

电压依从性Mg2+通道开放

4、细胞膜去极化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称为()。

极化

去极化

反极化

超极化

复极化

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由于()。

K+外流

Na+内流

Ca2+内流

K+内流

Cl-内流

B

6、关于交叉配血试验,错误的说法是()。

同型或异型输血,均应在输血前作交叉配血试验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直接配血(主侧)

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间接配血(次侧)

如果仅次侧凝集,可进行输血(不宜超过300ml)

如果主侧凝集,不能输血

D

7、关于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是()。

AB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抗体和抗B抗体

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抗体

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

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

O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抗B两种抗体

8、受试者的红细胞与抗B标准血清发生凝集,与抗A标准血清未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

A型

B型

AB型

O型

Rh型

9、关于渗透压的描述,错误的是()。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液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正常血浆渗透压平均约300mOsm(相当于5790mmHg或770kPa)

胶体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

10、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红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嗜酸性粒细胞

11、与心输出量无关的因素是()。

心率

骨骼肌收缩力

前负荷

后负荷

每搏输出量

12、关于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

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使心输出量减少

使心率减慢

13、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血管的长度

血液黏滞度

阻力血管的口径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1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不包括()。

使血液连续流动

使收缩压不至于过高

使舒张压不至于过低

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改变血液阻力

15、对收缩压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大动脉的弹性

心输出量

16、病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其发生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

长期后负荷加重

心肌经常处于收缩加强状态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长期前负荷加重

心肌收缩力减弱

17、对收缩压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18、急性肺水肿可以采用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从而()。

减轻心脏前负荷

减轻心脏后负荷

增加心脏前负荷

增加心脏后负荷

增加心跳次数

19、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O2

H+

CO2

Hb

NaHCO3

C

20、缺氧引起呼吸加强,完全刺激的是()。

外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

肺牵张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肺扩张感受器

21、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潮气量×

功能余气量×

(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

补吸气量×

22、呼吸过程包括()。

外呼吸、肺换气、组织换气

肺通气、气体运输、肺换气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

外呼吸、内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外呼吸、气体运输、肺换气、组织换气

23、氧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HbO2)

24、让受试者先用力作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分别测量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用力呼气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

肺活量

肺容量

用力呼气量

深吸气量

深呼气量

25、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肺气肿时呼气延长是由于()。

弹性阻力增大

肺的顺应性增大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肺回缩力增大

肺的顺应性减小

26、胃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胃蛋白酶原

内因子

糜蛋白酶

盐酸

黏液

27、胆盐的作用不包括()。

凝乳作用

乳化脂肪

促进胆汁的分泌

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8、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

十二指肠内的酸刺激

十二指肠内的脂肪浓度升高

十二指肠内的渗透压升高

扩张十二指肠

胃内的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

29、有关促胰液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促进小肠液的分泌

促进胰液中水的分泌

促进胃酸的分泌

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

与促胰酶素有协同作用

30、关于胃液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胃蛋白酶原不能消化蛋白质

黏液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胃酸缺乏会影响蛋白质消化

壁细胞大量减少不会出现贫血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能阻止胃酸对黏膜的侵蚀

31、某胆瘘患者胆汁大量流失至体外,胆汁分泌比正常人少数倍,这是由于减少了()。

合成胆盐的原料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胃泌素

促胰液素

胆囊收缩素

32、关于能量代谢的描述,正确的是()。

平静思考问题时,脑组织产热量明显升高

安静时,脑组织耗氧量与肌组织接近

恐惧时机体的产热量明显减少

精神紧张可致机体产热量显著增加

精神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33、关于育龄期女性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基础体温变化无规律性

排卵前体温低

排卵日体温最低

排卵后体温升高

月经周期中体温变化与血中孕激素浓度有关

34、可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是()。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

35、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

囊内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压降至90mmHg

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36、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血浆流量

37、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只有近球小管可以重吸收

近球小管重吸收糖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是被动重吸收

与钠离子的重吸收相耦联

正常情况下可以全部吸收回血

38、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保Ca2+排K+

保K+排Ca2+

保Cl-排K+

保K+排Na+

保Na+排K+

39、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其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通透性增高

对Na<

sup>

+<

/sup>

重吸收增多

对尿素重吸收增多

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

管腔外渗透压升高

40、导致内脏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α受体

β1受体

β2受体

N1受体

M受体

41、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42、下列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大多数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

双重神经对某一器官的作用都是相互拮抗的

交感神经活动一般比较广泛

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当比较局限

副交感神经作用主要是促进消化、贮存能量、加强排泄与生殖等

43、不属于牵张反射的是()。

肌紧张

跟踺反射

膝跳反射

条件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44、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协调肌紧张

调节内脏功能

维持觉醒

45、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减弱或丧失,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减弱,近点变长,此称为()。

近视

老视

远视

散光

夜盲症

46、克服“水中毒”应补充()。

盐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47、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促进脑与长骨的生长发育

对生长素具有允许作用

降低基础代谢率

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48、甲亢病人怕热多汗,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具有()。

促进三大物质合成的作用

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