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9679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文档格式.doc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我国不少会计文献都进行了阐述。

本文试图从会计信息系统角度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以供参考。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分析

1

何谓会计信息失真?

顾名思义,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失去了其应有的“真实性”。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会计始终是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存在的,即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事项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的有机整体。

从会计信息系统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相符合,它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会计处理对象的失真,如虚构或掩饰经济业务事项,篡改、伪造、变造原始凭证等。

2、会计处理过程的失真,即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遵循或者没有恰当遵守会计核算制度和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如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会计核算制度,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进行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操作,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不准确,以及进行违反会计法规制度的其他会计操作等等。

3、会计处理结果的失真。

由于会计理论和方法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的局限性,导致会计信息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当前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

4

会计信息失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绝对地、客观地存在。

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仅仅具有理论意义,人们不可能求得之,而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去无限接近它。

会计信息失真除了会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缺陷引起的外,可能是会计人员无意识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合谋所为,后者经常出于某种利益驱动,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较大的危害性,是防范和治理的重点。

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动摇,相关性弱化。

但会计信息失真并不一定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只有当失真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有时危害极大,如当前我国因少数上市公司造假而导致人们对股票市场信心的丧失,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怎样界定会计信息失真?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标准可供考虑:

1、符合性标准,即将企业会计信息与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对照,看它们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即界定为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会计处理对象的不完全性以及会计处理过程包含较多的假设、估计、判断因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到底是什么?

谁也说不清,我们也无法验证之。

因此,这种标准只能是一种理想标准,不能作为界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依据。

2、决策有用性标准。

会计信息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能否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作为评价会计信息失真的依据。

但这种界定标准也存在一定缺陷。

首先,如前所述,会计信息失真并不一定导致使用者决策失误。

其次,使用者在做出自己的决策时,除了依据会计信息外,还必须依据其他经济信息、技术条件、政治法律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况且决策正确与否,还与使用者的决策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说,使用者决策失误也并不一定是由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

再者,决策有用性标准是一种事后标准,不能进行事前判断,实际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3、制度标准,这里的制度包括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以及有关的其他法规制度,如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

这些制度既是会计理论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会计实践升华的结果,一般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来制订,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可以在信息使用前进行评价、判断,因此,制度标准是界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机构,如证券监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是依据这些制度来界定、处罚会计信息失真的。

制度标准可以说既是企业会计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界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标准。

新《会计法》就有二十四处提及以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衡量会计行为是否违法的标准。

二、会计信息失真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由于人们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角度不一样,形成了几个相关联的概念,除了会计信息失真外,还有盈余管理、会计报表粉饰、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会计舞弊)等概念,现在我们对它们作一简要比较分析。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在会计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会计报表粉饰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进行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由于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模糊性和滞后性而导致的会计报表粉饰行为;

二是有关会计法规制度有规定但会计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报表粉饰行为。

利润操纵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信息不对称调整企业盈余的一种行为,其中的操纵手段,既可能是合法的,在会计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也可能是非法的,超出了会计法规制度所允许的范围。

对于利润操纵,有人把它理解为做假账,即会计造假行为,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利润操纵的含义接近于会计报表粉饰,会计报表粉饰和利润操纵大体是对同一会计行为的两种不同表述。

会计造假也就是会计舞弊,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故意违反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采取篡改、伪造、变造等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一种非法行为。

实际上,盈余管理、会计报表粉饰、利润操作和会计造假都属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范畴,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表粉饰和利润操纵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违法的,盈余管理是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会计造假是一种禁止行为。

2、行为主体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造假在多数情况下是公司管理当局所致,有时可能是会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所为,而盈余管理、会计报表粉饰和利润操纵一般源自于公司管理当局的利益和动机。

3、动机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而盈余管理、会计报表粉饰、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都是主观原因引起的。

4、手段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各种各样,会计造假的手段最隐蔽,盈余管理、会计报表粉饰和利润操纵的手段忽明忽暗。

5、后果和责任方面:

盈余管理虽然违背了会计信息的中立性要求,但不会造成什么后果,行为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会计造假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有关责任人需承担法律责任,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表粉饰和利润操纵一旦超出一定范围和程度,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有关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